CN210465544U - 接地系统电阻参数的检测系统和监控网 - Google Patents
接地系统电阻参数的检测系统和监控网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465544U CN210465544U CN201921062922.XU CN201921062922U CN210465544U CN 210465544 U CN210465544 U CN 210465544U CN 201921062922 U CN201921062922 U CN 201921062922U CN 210465544 U CN210465544 U CN 21046554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unding
- electrode
- current
- driving
- sen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10001369 Brass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951 br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iron(III)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Fe]O[Fe]=O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647 oxi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254 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HCHKCACWOHOZIP-UHFFFAOYSA-N Zinc Chemical compound [Zn] HCHKCACWOHOZI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47 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19 suppor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01 zin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25 zinc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Resistance Or Impeda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地系统电阻参数的检测系统和监控网。其中,检测系统包括:多个驱动电极,与监测仪的电流输出端相连,设置在接地系统通路的多个路段,用于向多个路段输出驱动电流;多个感应电极,与监测仪的电压输入端相连,多个感应电极与多个驱动电极成对设置在多个路段,用于检测多个路段产生的响应电压;电流感测装置,与监测仪的电流采集输入端相连,套设在引下线上,用于感测流经引下线的响应电流;监测仪,用于根据驱动电流、响应电压和响应电流确定接地系统通路的电阻参数。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只对接地系统进行局部检测而导致接地系统故障易被漏检错检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接地系统电阻参数的检测系统和监控网。
背景技术
接地是一些重要装置与大地之间的安全连接,是相关装置出现电能故障时最根本的安全保护措施。储油罐、变压器、输电铁塔、建筑物等都要求可靠接地,并定期对接地系统的可靠性进行检查。例如,在各个油库,为保证储油罐防雷防静电接地系统的可靠性,避免因雷电流或静电不能有效泄放而导致油库火灾等事故,需要对储油罐接地系统的相关电阻参数进行检测。若测得的相关电阻参数在标准规定的合格范围内,则认为接地系统是可靠的;否则,接地系统就有可能出现了松脱、断裂、锈蚀、接地不良等故障,需要对接地系统进行检修。
若以储油罐的接地为例,典型的接地系统如图1所示,储油罐经过前端引下线、左转接板、断接卡、右转接板、后端引下线、接地体通向大地,因此,储油罐接地系统通路的总电阻为:R总=R1+R2+…+R10,其中,R1表示储油罐与前端引下线间的接触电阻,R2表示前端引下线内部的焊接电阻,R3、R6表示引下线与转接板间的接触电阻,R4、R5表示转接板与断接卡间的接触电阻,R7表示后端引下线内部的焊接电阻,R8表示后端引下线与接地体间的焊接电阻,R9表示接地体与土壤间的接触电阻,R10表示土壤的流散电阻。由于接地体和引下线本身都是良导体,其体电阻极小,因此,R总中并不包含这些体电阻。在接地系统通路总电阻R总中,R1+R2+…+R8为引下线电阻,R9+R10为接地体对地电阻。
在实际的检测中,受检测技术及仪器功能的限制,同时也为了检测工作的方便,绝大多数情况都是依据经验认为从储油罐至测试井之间的引下线内部焊接及各部分跨接都充分良好,即认为R1+R2+…+R5=0。在此假设前提下,在测试井处打开断接卡,或者依据选择电极法在后端引下线上辅以电流检测钳,只对图1所示接地系统中的测试井对地电阻部分(即从测试井处经后端引下线和接地体至大地的局部通路电阻R井=R6+R7+…+R10)进行检测。若该测试井对地电阻的检测结果小于10Ω或100Ω,即认为该接地系统对防雷或防静电来说是合格可靠的。显然,现有技术中的这种检测方法只检测了接地系统的局部,检测结果并没有完整地反映接地系统通路的电阻R总,对图1中从储油罐至测试井这段接地系统通路的故障无法检出。
除上述检测方法外,在很多情况下也于测试井附近的引下线上使用钳式回路电阻检测仪,检测前端引下线及后端引下线与大地土壤所构成回路的回路电阻值来大体反映接地系统通路的可靠性情况。但由于这种检测方式获得的回路电阻值依然不代表从安全角度真正需要关心的接地系统通路电阻(R总),因此对接地系统通路出现的故障依然会出现漏检或错检。
针对前述相关技术中只对接地系统进行局部检测而导致接地系统故障易被漏检错检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地系统电阻参数的检测系统和监控网,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只对接地系统进行局部检测而导致接地系统故障易被漏检错检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内容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地系统电阻参数的检测系统,包括:多个驱动电极,与监测仪的电流输出端相连,设置在接地系统通路的多个路段,用于向多个路段输出驱动电流,其中,接地系统通路至少包括被接地装置、接地体,以及连接被接地装置和接地体的引下线;多个感应电极,与监测仪的电压输入端相连,多个感应电极与多个驱动电极成对设置在多个路段,用于检测多个路段产生的响应电压;电流感测装置,与监测仪的电流采集输入端相连,套设在引下线上,用于感测流经引下线的响应电流;监测仪,用于根据驱动电流、响应电压和响应电流确定接地系统通路的电阻参数。
根据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监控网,包括:至少一个上述接地系统电阻参数的检测系统;监控网主机,通过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的方式与各检测系统中的监测仪相连,用于向监测仪发送设置参数及监测指令,并接收来自监测仪的电阻参数。
在本实用新型中,接地系统电阻参数的检测系统,包括:多个驱动电极,与监测仪的电流输出端相连,设置在接地系统通路的多个路段,用于向多个路段输出驱动电流,其中,接地系统通路至少包括被接地装置、接地体,以及连接被接地装置和接地体的引下线;多个感应电极,与监测仪的电压输入端相连,多个感应电极与多个驱动电极成对设置在多个路段,用于检测多个路段产生的响应电压;电流感测装置,与监测仪的电流采集输入端相连,套设在引下线上,用于感测流经引下线的响应电流;监测仪,用于根据驱动电流、响应电压和响应电流确定接地系统通路的电阻参数。上述方案通过在多个路段施加驱动电流,检测对应的响应电压和响应电流,基于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电路原理建立上述参数的关联关系,达到了准确获取被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接地系统通路的各电阻参数及其整体可靠性信息的目的,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只对接地系统进行局部检测而导致接地系统故障易被漏检错检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以储油罐的接地为例的典型接地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接地系统电阻参数的检测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被接地装置的接地通路等效电路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接地系统电阻参数的检测系统的安装连接示意图;以及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的接地系统电阻参数的检测系统的安装连接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驱动电极;20、监测仪;30、感应电极;40、电流感测装置;50、接地系统;60、被接地装置;70、大地;51、接地体;52、测试井、53、引下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描述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顺序以外的其他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1
在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的进一步细节之前,将参考图2来描述可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一个可选的接地系统电阻参数的检测系统。在其最基本的配置中,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内容的接地系统电阻参数的检测系统示意图。出于描述的目的,所绘的体系结构仅为合适环境的一个示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使用范围或功能提出任何局限,也不应将该检测系统解释为对图2所示的任一组件或其组合具有任何依赖或需求。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接地系统电阻参数的检测系统包括:
多个驱动电极10,与监测仪20的电流输出端相连,设置在接地系统通路的多个路段,用于向多个路段输出驱动电流,其中,接地系统通路至少包括被接地装置60、接地体51,以及连接被接地装置60和接地体51的引下线53。
一种可选方案中,上述驱动电极可以为金属导体,例如由黄铜或紫铜制成的冷压接线端子;上述接地系统通路为专为安全接地而特意设置的、由被接地装置流向大地的通路,可以包括被接地装置、引下线和接地体;而被接地装置的全部接地通路除前述接地系统通路外,还可以包括自被接地装置经由其底座、支承架、脚架等支承部件以及被接地装置与其他装置或设施之间的互联管、线、桥等外联附件至大地的通路,其中,被接地装置可以为储油罐、变压器、输电铁塔、建筑物、电气设备等。
具体地,监测仪可以具有多个输入/输出端口,多个驱动电极与监测仪的多个输出端口一一相连,监测仪可以通过驱动电极向接地系统通路的任意路段施加已知电流大小的驱动电流,该驱动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可控,例如,为了安全起见,驱动电流的大小可以选取符合本质安全标准的弱驱动电流。
需要说明的是,位于地下的驱动电极也可以为具有防锈功能的棒状金属体,金属体的一端可以呈圆锥状,既有利于插入地下,也避免了被土壤锈蚀而影响电极使用寿命。另外,由于接地网是一个“大”的接地体,故本实用新型中的接地体包括接地网。
多个感应电极30,与监测仪20的电压输入端相连,多个感应电极30与多个驱动电极10成对设置在多个路段,用于检测多个路段产生的响应电压。
一种可选方案中,上述感应电极也可以为金属导体,例如由黄铜或紫铜制成的冷压接线端子。同样,位于地下的感应电极也可以为具有防锈功能的棒状金属体,金属体的一端可以呈圆锥状。
具体地,多个感应电极与监测仪的多个输入端口一一相连,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成对设置在接地系统通路的多个路段和距离接地体一定距离且远离被接地装置方向的地面下。这样,如果监测仪通过驱动电极向接地系统通路的某一路段施加已知电流大小的驱动电流,便可以通过感应电极检测到该路段所产生的响应电压。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驱动电极用来给接地系统通路施加电流,感应电极用来检测施加电流的路段的电压,因此,安装在接地系统通路上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应尽量靠近安装,但不能相互直接接触。但对于安装在地面下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为了避免流散电场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驱动电极离接地体的距离应保证驱动电极和接地体二者的流散电场不能有交叠,同时感应电极应位于驱动电极和接地体的中部位置且位于接地体和驱动电极的流散电场外。
电流感测装置40,与监测仪20的电流采集输入端相连,套设在引下线53上,用于感测流经引下线53的响应电流。
一种可选方案中,上述电流感测装置可以为环形电流传感器或钳形电流传感器,方便套设在接地系统通路的引下线上。
具体地,电流感测装置套设在接地系统通路的引下线上,其输出端与监测仪的电流采集输入端口相连。这样,如果监测仪通过驱动电极向接地系统通路的某一路段施加已知电流大小的驱动电流,便可以通过感应电极检测到该路段所产生的响应电压,并通过电流感测装置检测到引下线上的响应电流。
监测仪20,用于根据驱动电流、响应电压和响应电流确定接地系统通路的电阻参数。
一种可选方案中,上述电阻参数可以为被接地装置的接地总电阻、引下线电阻、引下线对地电阻、接地体的对地电阻、接地系统通路总电阻等,通过判断上述电阻参数是否超出标准规定限值,可以确定接地系统通路是否有可能出现松脱、断裂、锈蚀、接地不良等故障,进而判断接地系统的可靠性。
由于现有技术中对接地参数的检测通常采用人工检测模式,即便某次检测表明接地电阻符合要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接地系统在下次检测之前完全有可能出现局部锈蚀断裂、搭接部位松脱、接触面氧化生锈等情况,由此造成接地系统故障的漏检,即合格的检测结果无法确保接地系统的长期可靠性。实际上,在两次检测之间,引下线搭接部位接触面的氧化锈蚀是肯定会发生的;若在这种情况下发生雷击,接地保护必然失去效用而酿成事故。
考虑到以上因素,上述多个驱动电极、多个感应电极、电流感测装置、监测仪及被接地装置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为即用即装,也可以为长时间固定安装。当采用长时间固定安装的方式时,可以对被接地装置的接地系统进行在线实时监测或自动化的周期性监测。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需要对储油罐的接地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在储油罐至大地的接地系统通路中存在引下线、测试井、接地体等部件。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成对设置在该接地系统通路的不同路段上以及大地的预定位置处。监测仪的电流输出端与驱动电极相连,电压输入端与感应电极相连,电流采集输入端与电流感测装置相连。监测仪通过向接地系统通路的多个路段依次施加符合本质安全标准的弱驱动电流,然后通过感应电极检测对应路段所产生的响应电压,并通过电流感测装置检测引下线上的响应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电路原理建立上述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求解关联关系得出待测接地系统通路的相关电阻参数,据此判断储油罐的接地系统是否合格可靠。例如,可以通过判断接地系统通路的相关电阻值是否超出规定限值来确定接地系统是否存在锈蚀、松脱、断裂等故障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接地系统电阻参数的检测系统包括:多个驱动电极,与监测仪的电流输出端相连,设置在接地系统通路的多个路段,用于向多个路段输出驱动电流,其中,接地系统通路至少包括被接地装置、接地体,以及连接被接地装置和接地体的引下线;多个感应电极,与监测仪的电压输入端相连,多个感应电极与多个驱动电极成对设置在多个路段,用于检测多个路段产生的响应电压;电流感测装置,与监测仪的电流采集输入端相连,套设在引下线上,用于感测流经引下线的响应电流;监测仪,用于根据驱动电流、响应电压和响应电流确定接地系统通路的电阻参数。上述方案通过在多个路段施加驱动电流,检测对应的响应电压和流经引下线的响应电流,基于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电路原理建立上述参数的关联关系,达到了准确获取整个待测接地系统通路的相关电阻参数值的目的,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只对接地系统进行局部检测而导致接地系统故障易被漏检错检的技术问题。
可选地,如果被接地装置60存在支承部件和/或外联附件,被接地装置60的接地通路包括三条支路,第一支路为经过引下线53、接地体51至大地70的接地系统通路,第二支路为通过引下线53直接到大地70的通路,第三支路为经过支承部件和/或外联附件至大地70的通路。
一种可选方案中,上述支承部件可以为底座、支承架、脚架等支承性部件,上述外联附件可以为被接地装置与其他装置或设施之间的互联管、线、桥等功用性外联附属部件。
图3是根据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被接地装置的接地通路的等效电路图。如果被接地装置存在支承部件和外联附件,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这部分通路的电阻也需要考虑进去。如图3所示,该等效电路包括三条支路:第一支路为通过引下线、接地体至大地的专设接地系统通路,包括引下线电阻RL、接地体对地电阻RE;第二支路为通过埋地引下线直接至大地的通路,包括引下线电阻RL、引下线对地电阻RT;第三支路为通过支承部件、外联附件至大地的通路,包括该通路的等效旁路电阻RS。具体地,接地体对地电阻RE为接地体内部到大地的电阻,引下线电阻RL为被接地装置至接地体之间的引下线的电阻,主要表现为引下线通路上各处的焊接电阻及搭接电阻,被接地装置的接地总电阻RC为被接地装置经过引下线、接地体、被接地装置的支承部件和/或外联附件等所有可能路径至大地所呈现的总体接地电阻。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被接地装置及其接地系统的实际情形和状况的不同,其接地通路的支路条数及其等效电路可以与此处图3所示的支路条数和等效电路不同,在此不作限定。
下面以接地通路包括三条支路为例进行详细阐释。在图4示出的接地系统可靠性的检测系统的安装连接示意图中,驱动电极包括第一驱动电极D2、第二驱动电极D1和第三驱动电极D0,感应电极包括第一感应电极S2、第二感应电极S1和第三感应电极S0,其中,第一驱动电极D2和第一感应电极S2设置在被接地装置60处;第二驱动电极D1和第二感应电极S1设置在接地系统通路上距接地体51预设距离处;第三感应电极S0和第三驱动电极D0均设置于地面下,且依次设置于被接地装置60和接地体51确定的线段的延长线上,且第三感应电极S0位于第三驱动电极D0和接地体的流散电场之外。
一种可选方案中,上述预设距离可以为0,即第二驱动电极D1和第二感应电极S1设置在接地体上,上述预设距离也可以为紧靠接地体的引下线上的位置点距接地体的距离,例如5cm、3cm等;上述线段是基于俯视的角度确定的,进一步地,从俯视的角度向下看去,第三驱动电极的中心点、第三感应电极的中心点、接地体的中心点和被接地装置的中心点依次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具体地,第一驱动电极D2和第一感应电极S2安装于被接地装置的金属骨架、金属壳体等适合接地的主体导电部位,第二驱动电极D1和第二感应电极S1安装于接地体上或紧靠接地体的引下线上。第一驱动电极D2、第一感应电极S2、第二驱动电极D1和第二感应电极S1可以用黄铜/紫铜冷压接线端子焊压上导线构成,再利用螺栓/螺母将第一驱动电极D2和第一感应电极S2成对紧固安装于被接地装置的主体导电部位,将第二驱动电极D1和第二感应电极S1紧固安装于接地体上或紧靠接地体的引下线上。需要注意的是,第一驱动电极D2和第一感应电极S2,以及第二驱动电极D1和第二感应电极S1应尽量靠近安装,但不能相互直接接触。
按照前述第三驱动电极和第三感应电极的位置安装条件,对于大多数土壤的电阻率情况,第三驱动电极D0可以安装在远离被接地装置方向且距接地体约40m的地面下,第三感应电极S0安装于第三驱动电极D0和接地体的中间位置地面下。第三驱动电极D0和第三感应电极S0可选用铜质棒状电极或经过镀锌等表面防锈处理的其他金属棒状电极,埋设于远离被接地装置方向且分别距离接地体约40m和20m的地面下。
通过上述固定的安装方式,监测仪可以全面准确地监测接地系统各项电阻值及系统可靠性,克服人工检测的操作烦琐、对接地系统检测不全面、对接地系统故障不能及时检出等问题,避免对接地系统锈蚀断裂等故障的错检或漏检。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接地系统电阻参数的检测系统进行实时在线监测电阻参数的原理作详细阐释。第一驱动电极D2和第二驱动电极D1向第一驱动电极D2和第二驱动电极D1之间的路段输入第一驱动电流ID12;第二驱动电极D1和第三驱动电极D0向第二驱动电极D1和第三驱动电极D0之间的路段输入第二驱动电流ID10;第一驱动电极D2和第三驱动电极D0向第一驱动电极D2和第三驱动电极D0之间的路段输入第三驱动电流ID20。
一种可选方案中,上述第一驱动电流、第二驱动电流和第三驱动电流可以为符合本质安全标准的弱驱动电流,其大小已知。
需要说明的是,鉴于太多的电力设备的接地系统主要是针对交流电进行接地保护的,故现有技术所测得的结果多为被接地装置的交流接地电阻。但对储油罐接地系统防雷及防静电的实际工况来说,交流接地电阻既反映不了静电泄放时的直流接地电阻,也反映不了雷电泄放时的冲激接地电阻。因此,现有的接地系统检测技术所获得结果的适用性还存在一定问题。另外,现有检测仪在检测过程中大多会产生高电压或大电流,比如检测过程中的激励电压通常可高达到四五十伏至一两百伏,电流则可能高达几十安。而对于储油罐接地系统的检测对象和现场来说,不管是对于罐内油料,还是对于罐外库区可能出现的高浓度油气,高电压或大电流的出现都是一种安全隐患。
考虑到上述因素,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电流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具体地,不仅驱动电流的波形除了为传统交流外,还可以为直流和冲击脉冲,可以针对静电泄放和雷电泄放的情形检测储油罐接地系统的直流电阻参数和冲击电阻参数,而且驱动电流的大小可以为符合本质安全标准的弱驱动电流,不会在检测过程中产生高电压或大电流,安全性能好。
仍以图4为例,如果施加了驱动电流,那么第一感应电极S2和第二感应电极S1检测第一感应电极S2和第二感应电极S1之间的路段的第一响应电压VS12,同时电流感测装置40感测流经引下线的第一响应电流IL12;第二感应电极S1和第三感应电极S0检测第二感应电极S1和第三感应电极S0之间的路段的第二响应电压VS10,同时电流感测装置40感测流经引下线的第二响应电流IL10;第一感应电极S2和第三感应电极S0检测第一感应电极S2和第三感应电极S0之间的路段的第三感应电压VS20,同时电流感测装置40感测流经引下线的第三响应电流IL20。
可选地,电流感测装置40套设在第二驱动电极D1/第二感应电极S1至接地体51之间的引下线上;或电流感测装置40套设在被接地装置60至第二驱动电极D1\第二感应电极S1之间的引下线53上。
需要说明的是,电流感测装置CT外套于紧靠被接地装置端或紧靠接地体端的引下线上,用于检测流过引下线的响应电流。若外套于紧靠接地体端的引下线上,则既可以位于第二驱动电极D1/第二感应电极S1和接地体之间,如图4所示,也可位于第二驱动电极D1\第二感应电极S1和被接地装置60之间,如图5所示。
可选地,监测仪20根据驱动电流、响应电压和响应电流确定接地系统通路的各电阻参数,包括:基于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电路原理,获取第一驱动电流ID12、第一响应电压VS12和第一响应电流IL12之间的第一关系模型;基于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电路原理,获取第二驱动电流ID10、第二响应电压VS10和第二响应电流IL10之间的第二关系模型;基于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电路原理,获取第三驱动电流ID20、第三响应电压VS20和第三响应电流IL20之间的第三关系模型;根据第一关系模型、第二关系模型和第三关系模型确定待测接地系统通路的各电阻参数。
结合图3和图4,根据被接地装置各接地支路电阻的串并联关系,利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写如下方程组:
解上述方程组即可求得被接地装置的接地总电阻RC、引下线电阻RL及接地体对地电阻RE等接地系统通路的关键电阻参数。若电流感测装置按图5所示外套于紧靠第二驱动电极D1和第二感应电极S1的被接地装置侧的引下线上,或外套于紧靠被接地装置端的引下线上,求解过程与上述方法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第一驱动电极D2、第二驱动电极D1、第一感应电极S2和第二感应电极S1为黄铜或紫铜制成的圆形冷压端子。
具体地,第一驱动电极D2和第一感应电极S2、第二驱动电极D1和第二感应电极S1可以用黄铜/紫铜圆形冷压接线端子焊压上导线构成,再利用螺栓/螺母将第一驱动电极D2和第一感应电极S2成对紧固安装于被接地装置60的主体导电部位,将第二驱动电极D1和第二感应电极S1紧固安装于接地体上或紧靠接地体的下引线上。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驱动电极D2和第一感应电极S2,以及第二驱动电极D1和第二感应电极S1应尽量靠近安装,但不能相互直接接触。
可选地,第三驱动电极D0和第三感应电极S0为具有防锈功能的棒状金属电极。
具体地,第三驱动电极D0和第三感应电极S0可以为具有防锈功能的棒状金属体,金属体的一端可以呈圆锥状。
可选地,监测仪20包括显示器。
一种可选方案中,显示器可以用来显示电阻参数和超限情况,如被接地装置60的接地总电阻RC、下引线的电阻RL及接地体的对地电阻RE等。
根据电阻参数是否超出规定限值即可判断接地系统是否合格,接地系统是否存在锈蚀、松脱、断裂等故障问题,并在监测仪20的显示屏上对相应电阻参数及其超限状态进行显示,实时长期地获取被接地装置60的接地参数,以分析判断接地装置的接地保护工作是否做好。
可选地,监测仪20还包括有线通信模块和/或无线通信模块。
一种可选方案中,上述有线通信模块可以为RS-485通信模块。
另一种可选方案中,上述无线通信模块可以包含天线。监测仪20可以通过天线将检测获得的电阻参数实时传输给监控网主机。
实施例2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监控网,包括:
至少一个实施例1提供的接接地系统电阻参数的检测系统;
监控网主机,通过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的方式与各检测系统中的监测仪相连,用于向各监测仪发送设置参数及监测指令,并接收来自各监测仪的接地系统的电阻参数,并分析其整体可靠性信息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监控网,包括至少一个接地系统电阻参数的检测系统,每个检测系统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监控网主机进行通信,从而对多个被接地装置或多条接地系统通路进行分布式监测并达到集中监控的目的。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接地系统电阻参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驱动电极,与监测仪的电流输出端相连,设置在接地系统通路的多个路段,用于向所述多个路段输出驱动电流,其中,所述接地系统通路至少包括被接地装置、接地体,以及连接所述被接地装置和所述接地体的引下线;
多个感应电极,与所述监测仪的电压输入端相连,所述多个感应电极与所述多个驱动电极成对设置在所述多个路段,用于检测所述多个路段产生的响应电压;
电流感测装置,与所述监测仪的电流采集输入端相连,套设在所述引下线上,用于感测流经所述引下线的响应电流;
监测仪,用于根据所述驱动电流、所述响应电压和所述响应电流确定所述接地系统通路的电阻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被接地装置存在支承部件和/或外联附件,所述被接地装置的接地通路包括三条支路,第一支路为经过所述引下线、所述接地体至大地的所述接地系统通路,第二支路为通过所述引下线直接到所述大地的通路,第三支路为经过所述支承部件和/或外联附件至所述大地的通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极至少包括第一驱动电极、第二驱动电极和第三驱动电极,所述感应电极至少包括第一感应电极、第二感应电极和第三感应电极,其中,
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一感应电极设置在所述被接地装置的导电部位;
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二感应电极设置在所述接地系统通路上距所述接地体预设距离处;
所述第三感应电极和所述第三驱动电极均设置于地面下,且依次设置于所述被接地装置和所述接地体确定的线段的延长线上,其中,所述第三感应电极位于所述第三驱动电极和所述接地体的流散电场之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感应电极与所述接地体的水平距离为20米,所述第三驱动电极与所述接地体的水平距离为40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极、所述第二驱动电极、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和所述第二感应电极为黄铜或紫铜制成的圆形冷压端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三感应电极为具有防锈功能的棒状金属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感测装置套设在所述第二驱动电极/第二感应电极至所述接地体之间的引下线上;或所述电流感测装置套设在所述被接地装置至所述第二驱动电极/第二感应电极之间的引下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仪包括显示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仪还包括有线通信模块和/或无线通信模块。
10.一种监控网,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接地系统电阻参数的检测系统;
监控网主机,通过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的方式与各检测系统中的所述监测仪相连,用于向所述监测仪发送设置参数及监测指令,并接收来自所述监测仪的电阻参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1921062922.XU CN210465544U (zh) | 2019-07-08 | 2019-07-08 | 接地系统电阻参数的检测系统和监控网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1921062922.XU CN210465544U (zh) | 2019-07-08 | 2019-07-08 | 接地系统电阻参数的检测系统和监控网 |
Publications (1)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210465544U true CN210465544U (zh) | 2020-05-05 |
Family
ID=70444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 CN201921062922.XU Active CN210465544U (zh) | 2019-07-08 | 2019-07-08 | 接地系统电阻参数的检测系统和监控网 |
Country Status (1)
| Country | Link |
|---|---|
| CN (1) | CN210465544U (zh) |
Cited By (2)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10261680A (zh) * | 2019-07-08 | 2019-09-20 | 金茂联合(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接地系统电阻参数的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和监控网 |
| CN114236245A (zh) * | 2021-12-16 | 2022-03-25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 引上线包裹减小冲击接地电阻峰值的方法 |
-
2019
- 2019-07-08 CN CN201921062922.XU patent/CN21046554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10261680A (zh) * | 2019-07-08 | 2019-09-20 | 金茂联合(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接地系统电阻参数的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和监控网 |
| WO2021004282A1 (zh) * | 2019-07-08 | 2021-01-14 | 金茂联合(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接地系统电阻参数的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和监控网 |
| US11719731B2 (en) | 2019-07-08 | 2023-08-08 | Kingmore Union (Beijing)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measuring resistance parameter of grounding system, and monitoring network |
| CN110261680B (zh) * | 2019-07-08 | 2024-04-12 | 金茂联合(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接地系统电阻参数的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和监控网 |
| CN114236245A (zh) * | 2021-12-16 | 2022-03-25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 引上线包裹减小冲击接地电阻峰值的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 CN110261680B (zh) | 接地系统电阻参数的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和监控网 | |
| CN102128988B (zh) | 使用单个夹具测量电缆塔的接地电阻的方法 | |
| US7221137B2 (en) | Apparatus with storage for measuring stray currents from subway rails and power lines | |
| CN103926510B (zh) | 一种电缆护层电流及载流量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定位方法 | |
| US10962494B2 (en) | Ground impedance measurement of a conduit system | |
| Long et al. | Online monitoring of substation grounding grid conditions using touch and step voltage sensors | |
| CN210465544U (zh) | 接地系统电阻参数的检测系统和监控网 | |
| KR20150059103A (ko) | 이동식 누전 탐사 장치 및 방법 | |
| US7323880B2 (en) | Ground circuit impedance measurement | |
| CN204495937U (zh) | 防雷装置的监测系统 | |
| US11408796B2 (en) | Continuous monitoring device for detecting defects in a section of piping and a monitoring system fitted with at least two monitoring devices | |
| KR100657855B1 (ko) | 변전소 접지선 망의 부식 및 단절 지점 파악 방법 | |
| US7068040B2 (en) | Ground circuit impedance measure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 |
| WO1984004166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damage to buried object | |
| CN103941095A (zh) | 一种对地下金属管道周围土壤的电阻率进行测试的方法 | |
| CN205941700U (zh) | 一种安全监测的数字化接地极 | |
| CN112014618B (zh) | 接触电压检测装置、接地系统和接触电压检测方法 | |
| CN209606518U (zh) | 一种接地极电阻在线监测装置 | |
| Gayathri et al. | Automatic Underground Cable Fault Detection with SMS Alert | |
| CN210665988U (zh) | 一种用于电力接地系统的分布式录波装置 | |
| Kalokitis et al. | Technique for accurate voltage measurement of energized street level objects | |
| CN101699304A (zh) | 变电站直流接地查找方法 | |
| CN104569602A (zh) | 一种在线式浮顶储罐等电位电阻检测系统 | |
| Kumar et al. | Open circuit & short circuit cable fault detection using Arduino | |
| Vaisnavananthini et al. | Underground cable fault detection using arduino |
Legal Events
|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 GR01 | Patent grant |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