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2522081U - 一种动脉支架血管单元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脉支架血管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22081U
CN212522081U CN202020575857.7U CN202020575857U CN212522081U CN 212522081 U CN212522081 U CN 212522081U CN 202020575857 U CN202020575857 U CN 202020575857U CN 212522081 U CN212522081 U CN 2125220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ular
arterial stent
tubular film
plane
stra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7585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宏伟
叶毅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57585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220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220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220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一种动脉支架血管单元,包括管状覆膜及设于管状覆膜上的支撑环,管状覆膜为弯曲状或直筒状,该管状覆膜上至少设有一个所述支撑环,所述管状覆膜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均形成切口面,其中,弯曲状的所述管状覆膜的两个切口面为斜切面和/或垂直切面,而直筒状的所述管状覆膜至少有一个切口面为斜切面。本实用新型在构建动脉支架血管时,可以根据病人的不同血管曲度选择不同规格的动脉支架血管单元进行拼接,满足各种不同血管曲度病人的需求,构建后的动脉支架血管在自然状态下与人体的主动脉血管的空间形态相匹配,植入人体的血管内,可使管状覆膜与血管更好地贴合而不发生褶皱,减小了动脉支架血管在血管内释放后产生的回直力,防止其对血管带来压迫。

Description

一种动脉支架血管单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植入血管领域,更为具体地说是指一种动脉支架血管单元。
背景技术
胸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是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生命的灾难性疾病,未经积极治疗致残率、死亡率高。近年来,随着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外伤发病率的增高,胸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显著升高。目前对此采用动脉支架血管修复术疗效好,并得到了飞速发展。
目前,现有的动脉支架血管在植入主动脉血管前通常为直线管状结构,包括管状覆膜及设于管状覆膜上的支架,其中,支架包括多个沿管状覆膜轴向上等间隔分布的波浪状支撑环。然而,由于人体的主动脉血管的曲度不同,虽然现有结构的主动脉支架在输送进入主动脉弓部释放后,能够基本顺应血管弯曲的需求,但是其在血管弯曲的两侧产生的回弹力较大,给其相应位置的血管带来较大压迫,甚至使血管破裂。
而且,支架的高柔顺性使得骨架可以随着血管中血栓的隆起而产生相应的形变,使骨架的外壁更好地贴合病变的血管,但是这也造成了支架中覆膜发生褶皱,支架的内腔不再平滑,而是呈不规则形态。支架的内腔的不规则形态容易改变血管的管腔中的血流流动,例如在血管中产生涡流等。而血管的管腔中的血流流动的改变容易使覆膜支架内腔中产生血栓,造成覆膜支架内再狭窄。在覆膜支架的临床应用中,覆膜支架再狭窄问题一直以来是临床研究的重点。为此,我们提供一种动脉支架血管单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脉支架血管单元,以解决现有主动脉支架在血管弯曲的两侧产生的回弹力较大,给其相应位置的血管带来较大压迫,覆膜容易受支架血管的形变影响产生褶皱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脉支架血管单元,包括管状覆膜及设于管状覆膜上的支撑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覆膜为弯曲状或直筒状,该管状覆膜上至少设有一个所述支撑环,所述管状覆膜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均形成切口面,其中,弯曲状的所述管状覆膜的两个切口面为斜切面和/或垂直切面,而直筒状的所述管状覆膜至少有一个切口面为斜切面。
具体地,弯曲状的管状覆膜包括一个大弯侧及一个小弯侧,所述大弯侧及所述小弯侧所在的平面形成弯曲状管状覆膜的对称面,该对称面将所述支撑环分为两个半支撑环,每个所述半支撑环包括若干个波圈,每个半支撑环上从所述大弯侧向所述小弯侧的波圈由大到小分布。
进一步地,弯曲状的管状覆膜的斜切面与所述对称面的相交线与其相应大弯侧的切线形成锐角或钝角;垂直切面垂直于所述对称面,且垂直切面与对称面的相交线与其相应大弯侧的切线形成一个直角。
优选地,上述弯曲状的管状覆膜的两个切口面均为垂直切面。
优选地,上述弯曲状的管状覆膜的两个切口面均为斜切面。
优选地,上述弯曲状的管状覆膜的两个切口面,一个为斜切面,另一个为垂直切面。
进一步地,上述直筒状的管状覆膜的斜切面与直筒状管状覆膜的对称面的相交线,与直筒状管状覆膜的中心轴线形成一个锐角或钝角。
优选地,上述直筒状的管状覆膜的两个切口面均为斜切面。
优选地,上述直筒状的管状覆膜的两个切口面,一个为斜切面,另一个为垂直切面,该直筒状管状覆膜的垂直切面与直筒状管状覆膜的对称面的相交线,与直筒状管状覆膜的中心轴线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管状覆膜沿其长度延伸方向的管径大小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环采用医用不锈钢、记忆合金或可降解的生物材料支撑。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该实用新型的动脉支架血管单元,管状覆膜为弯曲状或者直筒状,当管状覆膜为弯曲状时,其两个切口面为斜切面和/或垂直切面;当管状覆膜为直筒状时,至少有一个切口面为斜切面。因此,在构建动脉支架血管时,可以根据病人的不同血管曲度选择不同规格的动脉支架血管单元进行拼接,构建后的动脉支架血管可以满足各种不同血管曲度病人的需求。
2、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动脉支架血管单元,构建后的动脉支架血管在自然状态下与人体的主动脉血管的空间形态相匹配,在其植入人体的血管内时,一方面可使其管状覆膜与血管更好地贴合而不发生褶皱,另一方面可大大减小了动脉支架血管在血管内释放后产生的回直力,防止其对血管带来压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动脉支架血管单元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视向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动脉支架血管单元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动脉支架血管单元实施例三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动脉支架血管单元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动脉支架血管单元实施例五的主视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动脉支架血管单元实施例六的主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动脉支架血管单元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采用多个动脉支架血管单元拼接得到二维曲度动脉支架血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采用多个动脉支架血管单元拼接得到三维曲度动脉支架血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中,众所周知的结构或材料没有示出或未作详细说明。并且,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以任何方式组合。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述的各种实施方式只用于举例说明,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还可以容易理解,本文所述和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中的部件可以按多种不同配置或比例进行布置和设计。
实施例一
一种动脉支架血管单元,参照图1和图2,包括管状覆膜10及设于管状覆膜10上的支撑环20。本实施例的管状覆膜10为弯曲状,管状覆膜10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均形成切口面101,本实施例的两个切口面101均为垂直切面。管状覆膜10包括一个大弯侧11和一个小弯侧12,大弯侧11及小弯侧12所在的平面形成弯曲状管状覆膜10的对称面。上述垂直切面垂直于弯曲状管状覆膜10的对称面,且垂直切面与对称面的相交线,与其相应大弯侧11的切线形成一个直角。
参照图1和图2,管状覆膜10沿其弯曲方向的圆周面上至少设有一个支撑环20,本实施例具体示出的是两个支撑环20。支撑环20在所述大弯侧11及所述小弯侧12之间分为两个半支撑环21,每个半支撑环21包括若干个依次连接形成波浪状结构的波圈,每个半支撑环21上从所述大弯侧11向小弯侧12的所有波圈由大到小分布,这种波圈的设置方式,主要目的是配合管状覆膜10的弧形弯曲结构,使动脉支架血管单元植入主动脉血管内释放后,大幅降低主动脉血管支架产生的回直力。
本实施例的管状覆膜为弯曲状,且其两端的切口面均为垂直切面,只要选择不同弯曲度的动脉支架血管单元,即可构建出多种不同曲度的支架血管。而且由于每两个动脉支架血管单元在对接时可自由旋转,可以构建出不同三维空间形态的动脉支架血管,以适应一些主动脉血管形变曲度较为特殊的病人需求。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动脉支架血管单元,参照图3,包括管状覆膜10及设于管状覆膜10上的支撑环20,管状覆膜10为弯曲状,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两个切口面101均为斜切面,两个斜切面与弯曲状管状覆膜10的对称面垂直,且斜切面与对称面的相交线与其相应大弯侧的切线形成一个夹角,该夹角为非直角。本实施例具体示出的夹角都为锐角,当然也可以都为钝角,或者是一个为锐角、一个为钝角。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动脉支架血管单元,参照图4,包括管状覆膜10及设于管状覆膜10上的支撑环20,管状覆膜10为弯曲状,本实施例的两个切口面101也均为斜切面,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两个斜切面与弯曲状管状覆膜10的对称面都不垂直。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的动脉支架血管单元,本实施例的动脉支架血管单元,参照图3,包括管状覆膜10及设于管状覆膜10上的支撑环20,管状覆膜10为弯曲状,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两个切口面,一个为斜切面,另一个为垂直切面,其中,本实施例示出的斜切面与弯曲状管状覆膜的对称面的相交线,与其相应大弯侧的切线形成锐角。斜切面与垂直切面可以在两个切口面中任意分配。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的动脉支架血管单元,参照图6和图7,包括管状覆膜10及设于管状覆膜10上的支撑环20,本实施例的管状覆膜10为直筒状。该直筒状管状覆膜10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均形成切口面101,本实施例的两个切口面101均为斜切面,斜切面与直筒状管状覆膜10的对称面所形成的相交线,与直筒状管状覆膜10的中心轴线形成一个非直角夹角,本实施例示出的夹角都为钝角,当然也可以都为锐角,或者是一个为锐角、一个为钝角。并且该实施例的两个斜切面分别都垂直于与直筒状管状覆膜10的对称面。
本实施例直筒状的管状覆膜10沿其轴线方向的圆周上设有两个支撑环20,支撑环设于覆膜的内侧或外侧,或者与支撑环融合为一体。每个支撑环20包括若干个依次连接形成波浪状结构的波圈21。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的动脉支架血管单元,参照图8,包括管状覆膜10及设于管状覆膜10上的支撑环20,本实施例的管状覆膜10为直筒状。该直筒状管状覆膜10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均形成切口面101,本实施例的两个切口面101也均为斜切面,但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五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斜切面与直筒状管状覆膜10的对称面都不垂直。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的动脉支架血管单元,参照图9,包括管状覆膜10及设于管状覆膜10上的支撑环20,本实施例的管状覆膜10也为直筒状,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五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管状覆膜的两个切口面,一个为斜切面,另一个为垂直切面。其中,本实施例示出的斜切面与直筒状管状覆膜的对称面的相交线,与直筒状管状覆膜的中心轴线形成的夹角为钝角,当然也可以是锐角;垂直切面与直筒状管状覆膜的对称面的相交线,与直筒状管状覆膜的中心轴线垂直。该实施例的斜切面与垂直切面可以在两个切口面中任意分配。
参照图10,该图示出的是由以上不同实施例的多个动脉支架血管单元进行拼接得到的二维空间曲度的人体动脉支架血管。该动脉支架血管拼接的原则是:在血管弯曲幅度相对较大的位置时,使动脉支架血管单元的大弯侧与病人的动脉血管的大弯侧相对应;而血管弯曲幅度较小时,远心端的末端部分可以优选选择连接多个直筒状的动脉支架血管单元。
参照图11,该图11示出的是由以上不同实施例的多个动脉支架血管单元进行拼接得到的三维空间曲度的人体动脉支架血管。
以上各实施例示出的管状覆膜沿其长度延伸方向的管径大小相同,当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各个管状覆膜沿其长度延伸方向的管径大小可不同,以适应人体不同动脉血管的管径需求。
以上支撑环均采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化学稳定性和机械、物理性能的医用不锈钢合金圈,如镍基合金、钴基合金、316医用不锈钢、形状记忆合金或可降解的生物材料;而管状覆膜为聚四氟乙烯膜、聚酯纤维膜、聚酰胺膜或聚丙烯膜。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Claims (10)

1.一种动脉支架血管单元,包括管状覆膜及设于管状覆膜上的支撑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覆膜为弯曲状或直筒状,该管状覆膜上至少设有一个所述支撑环,所述管状覆膜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均形成切口面,其中,弯曲状的所述管状覆膜的两个切口面为斜切面和/或垂直切面,而直筒状的所述管状覆膜至少有一个切口面为斜切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脉支架血管单元,其特征在于:弯曲状的所述管状覆膜包括一个大弯侧及一个小弯侧,所述大弯侧及所述小弯侧所在的平面形成弯曲状管状覆膜的对称面,该对称面将所述支撑环分为两个半支撑环,每个所述半支撑环包括若干个波圈,每个半支撑环上从所述大弯侧向所述小弯侧的波圈由大到小分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脉支架血管单元,其特征在于:弯曲状的所述管状覆膜的斜切面与所述对称面的相交线与其相应大弯侧的切线形成锐角或钝角;垂直切面垂直于所述对称面,且垂直切面与对称面的相交线与其相应大弯侧的切线形成一个直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动脉支架血管单元,其特征在于:弯曲状的所述管状覆膜的两个切口面均为垂直切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动脉支架血管单元,其特征在于:弯曲状的所述管状覆膜的两个切口面均为斜切面。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动脉支架血管单元,其特征在于:弯曲状的所述管状覆膜的两个切口面,一个为斜切面,另一个为垂直切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脉支架血管单元,其特征在于:直筒状的所述管状覆膜的斜切面与直筒状管状覆膜的对称面的相交线,与直筒状管状覆膜的中心轴线形成一个锐角或钝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动脉支架血管单元,其特征在于:直筒状的所述管状覆膜的两个切口面均为斜切面。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动脉支架血管单元,其特征在于:直筒状的所述管状覆膜的两个切口面,一个为斜切面,另一个为垂直切面,该直筒状管状覆膜的垂直切面与直筒状管状覆膜的对称面的相交线,与直筒状管状覆膜的中心轴线垂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脉支架血管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覆膜沿其长度延伸方向的管径大小不同。
CN202020575857.7U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动脉支架血管单元 Active CN2125220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75857.7U CN212522081U (zh)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动脉支架血管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75857.7U CN212522081U (zh)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动脉支架血管单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22081U true CN212522081U (zh) 2021-02-12

Family

ID=74519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75857.7U Active CN212522081U (zh)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动脉支架血管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220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29620A (zh) * 2020-04-17 2020-06-26 陈宏伟 一种动脉支架血管单元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29620A (zh) * 2020-04-17 2020-06-26 陈宏伟 一种动脉支架血管单元
CN111329620B (zh) * 2020-04-17 2025-04-25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一种动脉支架血管单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98929B (zh) 胸主动脉覆膜支架
CN111329620B (zh) 一种动脉支架血管单元
JP6491280B2 (ja) 高度に形状適合性の分岐型医療デバイスの分枝アクセス
US10874533B2 (en) Plastic covered stent for aortic dissection and aortic dissection stent
CN102307542B (zh) 外部支架
CN102307548B (zh) 支架
CN102973303B (zh) 一种主动脉弓覆膜支架型血管
CN112773584B (zh) 植入支架
JP2008534108A (ja) 脈管グラフト
WO2020228440A1 (zh) 一种血管支架
WO2019096159A1 (zh) 外周血管支架
CN109966016B (zh) 覆膜支架
EP3733120A1 (en) Covered stent
CN114652486A (zh) 覆膜支架
US20220183865A1 (en) Vascular treatment device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e
CN112773585B (zh) 植入支架
CN212522081U (zh) 一种动脉支架血管单元
CN109803590A (zh) 具支架的血液导管
CN203898496U (zh) 一种腹主动脉支架
WO1996032077A1 (en) Artificial graft prosthesis
WO2023125046A1 (zh) 一种裸支架及植入支架
CN103948455A (zh) 一种腹主动脉支架
CN114469440A (zh) 一种覆膜支架
CN109966017B (zh) 覆膜支架
CN114376763B (zh) 血管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14

Address after: 200032 No. 136, Xuhui District Medical College,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362002 Room 102, building B, Chongfu commercial building, No.1 Chongfu Road, Licheng District, Quan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en Hongwe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