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687120U - 一种半开式固体自润滑关节轴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半开式固体自润滑关节轴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687120U CN222687120U CN202420626769.3U CN202420626769U CN222687120U CN 222687120 U CN222687120 U CN 222687120U CN 202420626769 U CN202420626769 U CN 202420626769U CN 222687120 U CN222687120 U CN 22268712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aring
- outer ring
- ring
- inner ring
- bearing in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The Bearing (AREA)
-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半开式固体自润滑关节轴承,包括:轴承内圈、第一外圈和第二外圈;轴承内圈设置有贯穿于轴承内圈的通孔,通孔中镶嵌有固体自润滑材料;第一外圈设置在轴承内圈的外侧,第一外圈的内表面与轴承内圈的外表面之间的接触面为圆柱形曲面;第二外圈设置在第一外圈的外侧,第一外圈的外表面与第二外圈的内表面之间的接触面为球面;轴承内圈、第一外圈和第二外圈沿关节轴承周向的两端的分别设置有开口,开口为半圆形,轴承内圈的内表面和第二外圈的外表面为圆柱形曲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关节轴承,可以简化关节轴承的结构,便于关节轴承的安装与维护,降低关节轴承的维护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轴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半开式固体自润滑关节轴承。
背景技术
关节轴承是一种球面滑动轴承,一般由一个带内球面的外圈、一个带外球面的内圈以及位于外圈和内圈之间的润滑衬垫组成。在润滑衬垫的润滑作用下,关节轴承的内圈和外圈可以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发生相对旋转摆动,从而能够在机械设备中起到调心作用。
在关节轴承的使用过程中,润滑衬垫在关节轴承的内圈和外圈的作用下,会发生损伤和磨损,从而影响关节轴承的性能。因此,在关节轴承的使用过程中,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和时间,定期对关节轴承进行拆卸和维护例如更换润滑衬垫,增加了关节轴承的维护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半开式固体自润滑关节轴承,可以简化关节轴承的结构,便于关节轴承的安装与维护,降低关节轴承的维护成本。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半开式固体自润滑关节轴承,包括:轴承内圈,轴承内圈设置有至少一个贯穿于轴承内圈的内、外表面的通孔,通孔中镶嵌有固体自润滑材料;第一外圈,第一外圈设置在轴承内圈的外侧,第一外圈的内表面与轴承内圈的外表面之间的接触面为圆柱形曲面;第一外圈的外表面与第二外圈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固体自润滑材料;第二外圈,第二外圈设置在第一外圈的外侧,第一外圈的外表面与第二外圈的内表面之间的接触面为球面;轴承内圈、第一外圈和第二外圈沿关节轴承的周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开口,开口用于通过压块将关节轴承固定于轴承座上,关节轴承沿关节轴承的周向的外形轮廓为半圆弧形,关节轴承沿周向的两端的中部分别设置有开口,开口在目标平面上的投影为半圆形,目标平面平行于轴承内圈的内表面沿周向的两端的切面或第二外圈的外表面沿周向的两端的切面,轴承内圈的内表面和第二外圈的外表面为圆柱形曲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轴承内圈的通孔中镶嵌固体自润滑材料,可以在轴承内圈和第二外圈的相对运动过程中,在滑动接触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保护膜以达到润滑的效果。相比于在轴承内圈和第二外圈之间设置润滑衬垫的润滑方式,可以简化关节轴承的结构,便于关节轴承的安装与维护,降低关节轴承的维护成本。
另一方面,通过将关节轴承尤其大型的关节轴承如内径大于200.0mm的关节轴承,设计为半圆环形,在保证关节轴承的功能例如调心功能的情况下,还可以大大减轻关节轴承的重量,便于关节轴承的安装和维护,同时也可以降低关节轴承的成本。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一外圈的外表面与第二外圈(120)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固体自润滑材料,包括:第一外圈的外表面设置有通孔或盲孔,通孔或盲孔中设置有固体自润滑材料。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关节轴承还包括第三外圈,第三外圈设置在第二外圈的外侧,第三外圈的内表面与第二外圈的外表面之间的接触面为圆柱曲面,第三外圈的外表面为球面,第三外圈外表面设置有通孔或盲孔,通孔或盲孔中设置有固体自润滑材料。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通孔沿球面的径向设置,通孔的面积之和大于轴承内圈的内表面积的20%。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一外圈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一凸出部,第一凸出部设置于第一主体沿关节轴承的径向的两端且凸设于第一主体的内表面,以使得安装轴承内圈时将轴承内圈沿周向平推安装至第一外圈的内表面轴承内圈沿关节轴承的径向的两端至少部分与第一凸出部接触,以限制轴承内圈在关节轴承的轴向的移动。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轴承内圈沿关节轴承的宽度B为50.0mm~250.0mm。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一外圈的宽度C1为60.0mm~260.0mm,第一凸出部的宽度C4为5.0mm~10.0mm。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二外圈的宽度C2为85.0mm~150.0mm。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三外圈的宽度C3为95.0mm~260.0mm。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轴承内圈的内表面的圆柱形曲面直径为150.0mm-600.0mm,轴承内圈的厚度为10.0mm-30.0mm。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一外圈的外表面的球径和第二外圈的内表面的球径均为200.0mm-500.0mm。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二外圈的外表面的圆柱形曲面直径为300.0mm-700.0mm。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开口的半圆形的直径为60.0mm-150.0mm。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一外圈相对于第二外圈滑动产生的倾斜角α的最大值的范围为5°~70°。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半开式固体自润滑关节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半开式固体自润滑关节轴承沿其径向的一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半开式固体自润滑关节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半开式固体自润滑关节轴承沿其径向的一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提供的关节轴承的B-B’面的剖视图。
图6是图3提供的关节轴承的轴承内圈的A-A’面和B-B’面的剖视图。
图7是图3提供的关节轴承的第一外圈的A-A’面和B-B’面的剖视图。
图8是图3提供的关节轴承的第二外圈的A-A’面和B-B’面的剖视图。
图9是图3提供的关节轴承的第三外圈的A-A’面和B-B’面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轴承内圈:112,第二外圈:120,开口:130,通孔:111,轴承内圈:112,第一外圈:113,第一主体:1131,第一凸出部:1132,第三外圈:140,第二主体:141,第二凸出部:1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2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2,a-b,a-C2,b-C2,或a-b-C2,其中a,b,C2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诸如“第一”、“第二”的前缀词,仅仅为了区分不同的描述对象,对被描述对象的位置、顺序、优先级、数量或内容等没有限定作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序数词等用于区分描述对象的前缀词的使用不对所描述对象构成限制,对所描述对象的陈述参见权利要求或实施例中上下文的描述,不应因为使用这种前缀词而构成多余的限制。
关节轴承是一种球面滑动轴承,一般由一个带内球面的外圈、一个带外球面的内圈以及位于外圈和内圈之间的润滑衬垫组成。在润滑衬垫的润滑作用下,关节轴承的内圈和外圈可以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发生相对旋转摆动,从而能够在机械设备中起到调心作用。
在关节轴承的使用过程中,润滑衬垫在关节轴承的内圈和外圈的作用下,会发生损伤和磨损,从而影响关节轴承的性能。因此,在关节轴承的使用过程中,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和时间,定期对关节轴承进行拆卸和维护例如更换润滑衬垫,增加了关节轴承的维护成本。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半开式固体自润滑关节轴承,该关节轴承包括:轴承内圈,轴承内圈设置有至少一个贯穿于轴承内圈的内、外表面的通孔,通孔中镶嵌有固体自润滑材料;第二外圈,第二外圈设置在轴承内圈的外侧,轴承内圈的外表面与第二外圈的内表面之间的接触面为球面;关节轴承沿关节轴承的周向的外形轮廓为半圆弧形,关节轴承沿周向的两端的中部分别设置有开口,开口在目标平面上的投影为半圆形,目标平面平行于轴承内圈的内表面沿周向的两端的切面或第二外圈的外表面沿周向的两端的切面,轴承内圈的内表面和第二外圈的外表面为圆柱形曲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半开式固体自润滑关节轴承,可以简化关节轴承的结构,便于关节轴承的安装与维护,降低关节轴承的维护成本。图1为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半开式固体自润滑关节轴承的示意图。
关节轴承包括轴承内圈112、第一外圈113和第二外圈120。
轴承内圈112设置有至少一个贯穿于轴承内圈的内、外表面的通孔111,通孔111中镶嵌有固体自润滑材料;第一外圈113设置在轴承内圈112的外侧,第一外圈113的内表面与轴承内圈112的外表面之间的接触面为圆柱形曲面;第二外圈120设置在第一外圈113的外侧,第一外圈113的外表面与第二外圈120的内表面之间的接触面为球面。关节轴承沿关节轴承的周向的外形轮廓为半圆弧形,关节轴承沿其周向的两端的中部分别设置有开口130,开口130用于通过压块将所述关节轴承固定于轴承座(图中未示出)上,开口130在目标平面上的投影为半圆形,目标平面平行于轴承内圈112的内表面沿周向的两端的切面或第二外圈120的外表面沿周向的两端的切面,轴承内圈112的内表面和第二外圈120的外表面为圆柱形曲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体自润滑材料可以包括二硫化钼(MoS2)。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体自润滑材料还可以包括六方氮化硼、石墨或聚四氟乙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例如,固体自润滑材料可以包括MoS2、六方氮化硼、石墨和聚四氟乙烯。如此,可以提高固体自润滑材料的稳定性、耐温性、塑性、韧性以及抗吸水特性。
关节轴承的滑动接触表面为第一外圈113的外球面和第二外圈120的内球面的接触面。轴承内圈112的通孔111中镶嵌的固体自润滑材料,第一外圈113的外表面与第二外圈120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固体自润滑材料,例如,第一外圈113的外表面设置有通孔或盲孔,通孔或盲孔中设置有固体自润滑材料。可以在轴承内圈112安装到第一外圈113的过程中,以及在第一外圈113与第二外圈120的相对运动过程中,在滑动接触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保护膜,从而减小相对滑动摩擦系数,降低轴承内圈112和第一外圈113以及第一外圈和第二外圈120在相对滑动过程中的磨损。
在轴承内圈112的通孔111中镶嵌固体自润滑材料,相比于在轴承内圈112外表面设置润滑衬垫的传统润滑方式,可以进一步简化关节轴承的结构,便于关节轴承的安装与维护,降低关节轴承的维护成本。
第一外圈113的外表面与第二外圈120的内表面之间设置固体自润滑材料也可以采用使用镀层的方式将固体自润滑材料镀至第一外圈113的外表面。
示例性的,第一外圈113的外球面和第二外圈120的内球面产生相对滑动的倾斜角α的范围可以是0°~90°,进一步的,倾斜角α的最大值的范围可以是5°~70°。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孔111可以沿着轴承内圈112的圆柱面的径向设置。
示例性地,通孔111可以为圆形孔。可选地,通孔111可以为方形孔。
当然,通孔111也可以为其他形状,本申请实施例对通孔111的孔形不进行限定。
可选地,通孔111的面积之和大于或等于轴承内圈112的内表面积的20%。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盲孔代替上述通孔111。即,可以在轴承内圈112的外表面上设置至少一个盲孔,盲孔中镶嵌有固体自润滑材料。
盲孔可以是圆形孔,或者可以是方形孔,或者也可以是其他不规则形状的孔。本申请对盲孔的形状不进行限定。
关节轴承沿关节轴承的周向的外形轮廓为半圆弧形。即,在该实施例中,关节轴承在垂直于其轴向的平面上的投影可以为半圆环形或者不规则的半圆环形(如半圆环形的两端存在倒角)。
通过将关节轴承尤其大型的关节轴承如内径大于200.0mm的关节轴承,设计为半圆环形,在保证关节轴承的功能例如调心功能的情况下,还可以大大减轻关节轴承的重量,便于关节轴承的搬运和安装,同时也可以降低关节轴承的成本。
在该实施例中,轴承内圈112的内表面、轴承内圈112的外表面、第一外圈113的内表面和第二外圈120的外表面可以为圆柱形曲面,第一外圈113的外表面和第二外圈120的内表面为球面。
例如,如图1所示,沿关节轴承的周向,关节轴承形成半圆环形,则轴承内圈112的内表面、轴承内圈112的外表面、第一外圈113的内表面和第二外圈120的外表面为接近二分之一的圆柱形曲面。
关节轴承沿其周向的两端的中部分别设置有开口130。即,在该实施例中,在轴承内圈112、第一外圈113和第二外圈120上均可以设置有开口130。
开口130可以用于嵌套轴承座。例如,轴承座上可以设置有与该开口130尺寸相互匹配的凸起,通过凸起将关节轴承与轴承座组合在一起,实现关节轴承与轴承座的固定,从而便于关节轴承-轴承座总成在机械设备上的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轴承内圈112为单层结构。该单层轴承内圈112的材料可以包括铜合金。
示例性地,轴承内圈112的材料可以包括ZQAl9-4铜合金。
示例性地,轴承内圈112的材料可以包括ZQAl9-4铜合金,且在ZQAl9-4铜合金的基础上增加了锰和铁的含量。这样,可以提高轴承内圈112的强度、韧性、抗冲击性和耐磨性。
示例性的,轴承内圈112的材料可以包括其他金属或非金属材料,例如,高强度有机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轴承内圈112和第一外圈113上均设置有通孔111,该通孔111可以从轴承内圈112的内表面贯穿于第一外圈113的外表面。例如,轴承内圈112上设置有通孔,第一外圈113同样设置有通孔。轴承内圈112和第一外圈113上的通孔的位置对应设置,使得通孔可以从轴承内圈112的内表面贯穿于第一外圈113的外表面,并且沿着第一外圈113与第二外圈120的接触球面延伸。
第一外圈113的材料包括不锈钢。
示例性地,第一外圈113的材料可以包括无碳奥氏体不锈钢。
示例性地,第一外圈113的材料除了包括奥氏体不锈钢外,还可以包括耐磨耐腐蚀的涂层材料。可以以无碳奥氏体不锈钢作为第一外圈113的基材,然后第一外圈113基材的外层增加耐磨耐腐蚀的涂层如钴镍合金涂层。如此,可以得到耐蚀耐磨耐高温的金属基复合第二外圈120,可以适用于较高要求的耐蚀耐磨耐高温的工况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外圈120的材料可以包括不锈钢。
第二外圈120材料的内容可以参考上述第一外圈113材料的相关描述,本申请在此不进行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外圈120与第一外圈113的材料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如图3所示,关节轴承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三外圈140,第三外圈140设置在第二外圈120的外侧,第三外圈140的内表面与第二外圈120的外表面之间的接触面为圆柱曲面,第三外圈140的外表面为球面。
第三外圈140的外表面的球面可以用于与轴承座接触,以实现关节轴承整体与轴承座之间的相对滑动。
示例性的,第三外圈140外表面可以设置有固体自润滑材料,例如,第三外圈140的外表面设置有通孔或盲孔,通孔或盲孔中设置有固体自润滑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外圈140的材料可以包括不锈钢。
第三外圈140材料的内容可以参考上述第一外圈113材料的相关描述,本申请在此不进行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外圈140与第一外圈113的材料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下面继续结合图2和图4至图7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关节轴承进行进一步介绍。其中,图2为图1的关节轴承沿其周向的一端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3的关节轴承沿其周向的一端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3中关节轴承的B-B’面的剖视图,图6、图7、图8和图9分别为图3中关节轴承的轴承内圈112、第一外圈113、第二外圈120以及第三外圈140的A-A’面和B-B’面的剖视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外圈113包括第一主体1131和第一凸出部1132,第一凸出部1132设置于第一主体1131沿关节轴承的轴向的两端且凸设于第一主体1131的内表面,以使得安装轴承内圈112时将轴承内圈112沿周向平推安装至第一外圈113的内表面。轴承内圈112沿关节轴承的轴向的两端至少部分与第一凸出部1132接触,以使得第一凸出部1132限制轴承内圈112在关节轴承的轴向上的移动。
示例性地,第一凸出部1132的内表面可以凹于轴承内圈112的内表面设置。例如,第一凸出部1132的内表面的圆柱形曲面直径φ5大于轴承内圈112的内表面的圆柱形曲面的直径φ1且小于轴承内圈112的外表面的圆柱形曲面的直径φ2。或者第一凸出部1132的内表面可以与轴承内圈112的内表面平齐设置,例如,第二凸出部1132的内表面的圆柱形曲面的直径φ5与轴承内圈112的内表面的圆柱形曲面的直径尺寸φ1相同。
第一主体1131与第一凸出部1132可以为一体化结构,或者也可以通过机械连接的形式组合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及图6所示,在关节轴承轴向的一端,第一凸出部1132可以为连续设置且凸设于第一主体1131的内表面。或者第一凸出部1132也可以包括多个子第一凸出部,多个子第一凸出部间隔设置且凸设于第一主体1131的内表面。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内表面是指朝向关节轴承的轴线的表面,外表面是指背离关节轴承的轴线的表面或与内表面相对的表面。关节轴承的轴线为关节轴承的周向对应的圆心轴所在的直线。
例如,轴承内圈112的内表面为轴承内圈112朝向关节轴承的轴线的圆柱形曲面,轴承内圈112的外表面为轴承内圈112背离关节轴承的轴线的圆柱形曲面或与轴承内圈112的内表面相对的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关节轴承的轴向,设置于关节轴承两端的第一凸出部1132之间的距离可以与轴承内圈112的宽度B相等。
例如,图1至图4所示,两端的第一凸出部1132沿关节轴承的轴向之间的距离即第一凸出部1132的宽度,与轴承内圈112宽度B相等。也就是说,沿关节轴承的轴向,第一主体1131的宽度为两端的第一凸出部1132的尺寸与轴承内圈112的宽度B之和。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关节轴承的轴向,第二外圈120的宽度C2可以小于轴承内圈112的宽度B且小于第一外圈113第一主体1131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外圈140可以包括第二主体141和第二凸出部142,第二凸出部142设置于第二主体141沿关节轴承的轴向的两端且凸设于第二主体141的内表面,第二外圈120沿轴向的两端至少部分与第二凸出部142接触,以限制第二外圈120在关节轴承的轴向的移动。
示例性的,第二凸出部142的内表面为圆柱形曲面,第二凸出部142的内表面的圆柱形曲面的直径大于第二外圈120的内表面的球面的直径且小于第二外圈120的外表面的圆柱形曲面直径。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主体1131的宽度也可以称为第一外圈113的宽度C1。
示例性地,轴承内圈112的宽度B为50.0mm~250.0mm。
示例性地,第一外圈113的宽度C1为60.0mm~260.0mm。
示例性地,沿关节轴承的轴向的一端,第一凸出部1132的宽度C4为5.0mm~10.0mm。
示例性地,第二外圈120的宽度C2为85.0mm~150.0mm。
示例性地,第三外圈140的宽度C3为95.0mm~260.0mm。
在该实施例中,关节轴承从内至外,轴承内圈112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第一外圈113第一主体1131的内表面均为圆柱形曲面,第一外圈113第一主体1131的外表面和第二外圈120的内表面为球面,第二外圈120的外表面为圆柱形曲面。
轴承内圈112的外表面与第一外圈113第一主体1131的内表面接触,第一外圈113第一主体1131的外表面与第二外圈120的内表面接触。因此,可以认为轴承内圈112的外表面与第一外圈113第一主体1131的内表面的圆柱形曲面直径尺寸相等,第一外圈113第一主体1131的外表面与第二外圈120的内表面的球径尺寸相等。
示例性地,轴承内圈112的内表面的圆柱形曲面直径φ1为150.0mm-600.0mm。
示例性地,轴承内圈112的厚度为10.0mm-30.0mm。
示例性地,轴承内圈112的外表面的圆柱形曲面直径φ2为160.0mm~630.0mm。
示例性地,第一主体1131的内表面的圆柱形曲面直径φ3为160.0mm~630.0mm。
示例性地,第一主体1131的外表面的球径Sφ1为200.0mm-500.0mm。
示例性地,第二外圈120的内表面的球径Sφ2为200.0mm-500.0mm。
示例性地,第二外圈的外表面的圆柱形曲面直径φ4为300.0mm-700.0mm。
示例性地,第一凸出部1132的内表面的圆柱形曲面直径φ5为60.0mm-150.0mm。
例如,对于半圆环形的关节轴承,轴承内圈112的宽度B为150.0mm,第一外圈113第一主体1131的宽度C1为160.0mm,第一凸出部1132的宽度C4为5mm,第二外圈120的宽度C2为95.0mm,第三外圈140的宽度C3为105mm。
轴承内圈112的内表面的圆柱形曲面直径φ1为300mm,轴承内圈112的外表面的圆柱形曲面直径φ2和第一主体1131的内表面的圆柱形曲面直径φ3为320.0mm,第一主体1131的外表面的球径Sφ1和第二外圈120的内表面的球径Sφ2为390.0mm,第二外圈的外表面的圆柱形曲面直径φ4为420.0mm。其中,第一凸出部1132的内表面的圆柱形曲面直径φ4为30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半圆环形的关节轴承的两端的中部,开口130的直径R1为70.0mm~155.0mm。
例如,半圆形开口130的直径R1为9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半圆环形的关节轴承上,通孔111的数量为35~55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半圆环形的关节轴承上,通孔111的直径为10.0mm~20.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半圆环形的关节轴承上,通孔111的面积占轴承内圈112的内表面积的20%以上。
例如,半圆环形的关节轴承上,通孔111的数量可以为50个,通孔111的直径可以为16mm。通孔111可以沿关节轴承的轴向以一排5个和一排4个间隔排布。通孔111的面积占轴承内圈112的内表面积的25%。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关节轴承相互接触的各个部件的尺寸相等,且应当存在一定余量的装配公差等,以便关节轴承的装配。例如,轴承内圈112的外表面与第一外圈113第一主体1131的内表面的圆柱形曲面直径尺寸相等,且二者之间存在一定余量的装配公差,便于轴承内圈112装配到第一外圈113的内侧。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半开式固体自润滑关节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
轴承内圈(112),所述轴承内圈(112)设置有至少一个贯穿于所述轴承内圈(112)的内、外表面的通孔(111),所述通孔(111)中镶嵌有固体自润滑材料;
第一外圈(113),所述第一外圈(113)设置在所述轴承内圈(112)的外侧,所述第一外圈(113)的内表面与所述轴承内圈(112)的外表面之间的接触面为圆柱形曲面;
第二外圈(120),所述第二外圈(120)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圈(113)的外侧,所述第一外圈(113)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外圈(120)的内表面之间的接触面为球面;所述第一外圈(113)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外圈(120)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固体自润滑材料;
所述轴承内圈(112)、所述第一外圈(113)和所述第二外圈(120)沿所述关节轴承的周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开口(130),所述开口(130)用于通过压块将所述关节轴承固定于轴承座上,所述开口(130)在目标平面上的投影为半圆形,所述目标平面平行于所述轴承内圈(112)的内表面沿所述周向的两端的切面或所述第二外圈(120)的外表面沿所述周向的两端的切面,所述轴承内圈(112)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外圈(120)的外表面为圆柱形曲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节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圈(113)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外圈(120)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固体自润滑材料,包括:
所述第一外圈(113)的外表面设置有通孔或盲孔,所述通孔或盲孔中设置有所述固体自润滑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节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轴承还包括:
第三外圈(140),所述第三外圈(140)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圈(120)的外侧,所述第三外圈(140)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外圈(120)的外表面之间的接触面为圆柱曲面,所述第三外圈(140)的外表面为球面,所述第三外圈(140)的外表面设置有通孔或盲孔,所述通孔或盲孔中设置有固体自润滑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关节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11)沿所述球面的径向设置,所述通孔(111)的面积之和大于或等于所述轴承内圈(112)的内表面积的2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关节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圈(113)包括第一主体(1131)和第一凸出部(1132),所述第一凸出部(1132)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1131)沿所述关节轴承的轴向的两端且凸设于所述第一主体(1131)的内表面,以使得安装所述轴承内圈(112)时将所述轴承内圈(112)沿所述周向平推安装至所述第一外圈(113)的内表面,所述轴承内圈(112)沿所述轴向的两端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凸出部(1132)接触,以使得所述第一凸出部(1132)限制所述轴承内圈(112)在所述关节轴承的轴向的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关节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内圈(112)的宽度B为50.0mm~250.0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关节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圈(113)的宽度C1为60.0mm~260.0mm,所述第一凸出部(1132)的宽度C4为5.0mm~1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关节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圈(120)的宽度C2为85.0mm~150.0mm。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关节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外圈(140)的宽度C3为95.0mm~260.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关节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内圈(112)的内表面的圆柱形曲面直径为150.0mm-600.0mm,所述轴承内圈(112)的厚度为10.0mm-30.0mm。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关节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圈(113)的外表面的球径和所述第二外圈(120)的内表面的球径均为200.0mm-500.0mm。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关节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圈(120)的外表面的圆柱形曲面直径为300.0mm-700.0mm。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关节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130)的半圆形的直径为60.0mm-150.0mm。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节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圈(113)相对于所述第二外圈(120)滑动产生的倾斜角α的最大值的范围为5°~7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2420626769.3U CN222687120U (zh) | 2024-03-28 | 2024-03-28 | 一种半开式固体自润滑关节轴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2420626769.3U CN222687120U (zh) | 2024-03-28 | 2024-03-28 | 一种半开式固体自润滑关节轴承 |
Publications (1)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222687120U true CN222687120U (zh) | 2025-03-28 |
Family
ID=95108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 CN202420626769.3U Active CN222687120U (zh) | 2024-03-28 | 2024-03-28 | 一种半开式固体自润滑关节轴承 |
Country Status (1)
| Country | Link |
|---|---|
| CN (1) | CN222687120U (zh) |
-
2024
- 2024-03-28 CN CN202420626769.3U patent/CN22268712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 US8894292B2 (en) | Split outer ring, split rolling bearing using the same ring and construction and method of mounting the same rolling bearing | |
| KR101129742B1 (ko) | 원통형 롤러가 조립된 롤러 체인 | |
| WO2005050038A1 (ja) | 複列自動調心ころ軸受および風力発電機主軸支持装置 | |
| CN222687120U (zh) | 一种半开式固体自润滑关节轴承 | |
| JP3070815B2 (ja) | すべり軸受構造 | |
| US11248652B2 (en) | Sliding bearing | |
| CN211501282U (zh) | 能够提高摆角的杆端关节轴承结构 | |
| CN202926884U (zh) | 固体润滑滚动轴承 | |
| JPH11247845A5 (zh) | ||
| CN2837595Y (zh) | 一种自润滑关节轴承 | |
| CN110864045A (zh) | 带有可更换耐磨接触区的球轴承 | |
| CN210889734U (zh) | 关节轴承 | |
| CN221857329U (zh) | 一种关节轴承 | |
| CN211371043U (zh) | 一种耐腐蚀自润滑特种轴承 | |
| JP3815504B2 (ja) | ローラ支持用軸受装置 | |
| CN218440232U (zh) | 一种自润滑向心关节轴承 | |
| WO2012011408A1 (ja) | 玉軸受用波形保持器 | |
| CN223004309U (zh) | 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调心滚子轴承 | |
| JP2017172678A (ja) | 極低温環境用転がり軸受 | |
| CN218468231U (zh) | 一种垫片 | |
| CN218440229U (zh) | 一种向心关节轴承 | |
| CN220378717U (zh) | 一种粉末冶金轴承铜套 | |
| CN209743404U (zh) | 一种滑动轴套约束结构 | |
| CN222479226U (zh) | 一种抗腐蚀耐磨轴承 | |
| CN220929979U (zh) | 发动机轴衬套组合铸件 |
Legal Events
|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 GR01 | Patent grant |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