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853667U - 一种蒸笼 - Google Patents
一种蒸笼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853667U CN222853667U CN202420376146.5U CN202420376146U CN222853667U CN 222853667 U CN222853667 U CN 222853667U CN 202420376146 U CN202420376146 U CN 202420376146U CN 222853667 U CN222853667 U CN 22285366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aming
- placing
- piece
- cage body
- bea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蒸笼,包括笼体和可在笼体的腔体内取放的蒸片,所述蒸片设置有置物取放口,所述置物取放口用于供外界物体伸入后向所述蒸片施力而实现所述蒸片位置或姿态的调整,所述置物取放口构造为一端的内径大于另一端的内径的结构。本申请所提供的蒸笼中,置物取放口的内径大的大头端可以适配使用者的手指的尺寸,置物取放口的内径小的小头端可以适配非手指的外物的尺寸,例如可以适配人们常用的筷子,则蒸片处于温度过高而不可直接触碰的温度状态下用户可以通过筷子等外物伸入置物取放口进行取放操作或者调整姿态的操作,提升蒸片在笼体上取放或姿态调整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蒸笼。
背景技术
蒸笼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厨具,常用于蒸包子、馒头和菜品等。
现有中的蒸笼主要为平面结构或者带有食材容腔的凹形结构,但无论是平面结构还是凹形结构,大都采用一体式设计,虽然一体式设计方便了加工,但使用不够灵活,例如,一体式蒸笼上形成的食材容腔始终是不变的,且整个结构在锅体上的放置位置也是无法改变的,一旦锅体内的水位偏高,蒸笼的底部就很容易浸泡在水中,进而造成食材被水泡而影响口感,而且蒸笼的使用寿命在经过热水蒸煮后使用寿命会有所降低,尤其是耐热性较低的非金属制蒸笼(如塑料蒸笼、木制蒸笼等),被水煮之后容易发生损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改善蒸笼结构,现有中还有的蒸笼采用笼体和蒸片组合搭配使用的结构,具体地,在呈筒状结构或者凹形结构的笼体上设置用于放置蒸片的翻边结构,但该种方式存在蒸片在笼体上取放或姿态调整不方便、容易烫手和脱手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蒸笼,以解决上述蒸片在笼体上取放或姿态调整不方便、容易烫手和脱手等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蒸笼,包括笼体和可在笼体的腔体内取放的蒸片,所述蒸片设置有置物取放口,所述置物取放口用于供外界物体伸入后向所述蒸片施力而实现所述蒸片位置或姿态的调整,所述置物取放口构造为一端的内径大于另一端的内径的结构。
本申请中的蒸笼还具有下述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置物取放口的内径构造为自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的渐缩状结构。
所述蒸片的中部设置有操作区,所述置物取放口设置于所述操作区内,所述置物取放口整体构造为围绕所述蒸片的中心轴线延伸的弧形弯曲结构。
所述操作区设置有两个所述置物取放口,两个所述置物取放口关于所述蒸片的中心轴线呈中心对称布置。
所述蒸片设置有翻边加厚区,所述翻边加厚区沿所述置物取放口的边缘延伸。
所述笼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承载结构,所述蒸片可承载于所述承载结构的不同高度位置而调节与所述笼体的底壁之间的距离。
所述蒸片包括设置有透气孔的食材放置区以及连接在所述食材放置区边缘的外围区,所述外围区包括挂接部和避让部,所述挂接部和所述避让部沿所述外围区的周向交替布置,所述避让部相对于所述挂接部向内凹陷,使所述蒸片可通过所述挂接部挂载于所述承载结构上,并通过旋转一预设角度后使所述避让部避让所述承载结构而能够调节与所述笼体的底壁之间的距离。
所述避让部沿所述蒸片周向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大于所述承载结构沿所述笼体周向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和/或,所述挂接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承载结构的凹部,所述凹部沿所述蒸片周向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大于所述承载结构沿所述笼体周向方向上的长度尺寸。
所述承载结构包括沿所述笼体的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承载部,每一所述承载部包括多个凸出于所述笼体内侧的承载凸起,所述承载凸起沿所述笼体的侧壁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使所述蒸片通过承载于不同高度的所述承载凸起上而获得与所述笼体的底壁之间的不同距离。
所述承载凸起由所述笼体的侧壁外侧向内侧隆起形成,所述承载凸起整体构造为朝向所述笼体中央延伸的渐缩状结构。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所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1.本申请所提供的蒸笼中,蒸片设置有置物取放口,置物取放口用于供外界物体伸入后向蒸片施力而实现蒸片位置或姿态的调整,置物取放口构造为一端的内径大于另一端的内径的结构,其中置物取放口的内径大的大头端可以配置为适配人的手指的尺寸,则在蒸片处于可直接触碰的温度状态下用户可以通过手指伸入置物取放口进行取放操作或者调整蒸片姿态的操作,而置物取放口的内径小的小头端可以配置为适配非手指的外物的尺寸,例如可以适配人们常用的筷子,则蒸片处于温度过高而不可直接触碰的温度状态下用户可以用筷子等外物卡在置物取放口的小头端,以便进行取放操作或者调整蒸片姿态的操作,提升蒸片在笼体上取放或姿态调整的便捷性。
进一步来说,置物取放口呈渐缩状,使得置物取放口的小头端可以将不同尺寸的外物卡紧,降低通过筷子等外物将蒸片向上挑起的过程中蒸片从筷子上滑脱的风险。
2.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式,蒸片的中部设置有操作区,置物取放口设置于操作区内,使置物取放口在蒸片上整体居中布置,既不占据用于置放食材的外围空间,又能提升调整蒸片的便捷性,使蒸片在笼体上取放或姿态调整更加省力;置物取放口整体构造为围绕蒸片的中心轴线延伸的弧形弯曲结构,便于外界物体伸入后沿蒸片的周向施力而调整蒸片的姿态和放置角度,以便进一步调整蒸片在笼体上的所在位置的高度。
3.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式,操作区设置有两个置物取放口,便于用户两个手指各伸入一个置物取放口而能够将蒸片捏出或者两根筷子插入置物取放口而更加稳定地将蒸片挑出,降低蒸片滑脱风险,还有助于使蒸片受力平衡,端取时保持蒸片平稳;两个置物取放口关于蒸片的中心轴线呈中心对称布置,便于外界物体伸入后向蒸片周向施力而使蒸片发生旋转,以便进一步调整蒸片在笼体上的所在位置。
4.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式,翻边加厚区沿置物取放口的边缘延伸,增加了置物取放口边缘位置的厚度,降低置物取放口边缘位置锋利尖锐度,增大了置物取放口边缘与外界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尤其能减弱用户直接用手指伸入置物取放口施力时感受到的割手触感,改善了使用感受和提升了使用安全性。
5.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式,蒸片可承载于承载结构的不同高度位置而调节与笼体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使用户可以根据食材大小合理调节蒸片的高度以为食材提供充足适配的放置空间和蒸制空间。
6.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式,避让部沿蒸片周向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大于承载结构沿笼体周向方向上的长度尺寸,放松了避让部避让承载结构时的严格条件,使挂接部挂接在承载结构上的状态与避让部避让承载结构的状态之间所需要的旋转角度具有一定的区间范围,因此,降低了蒸片进行高度位置调节的难度。
7.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式,设置凹部可以容纳承载部,在蒸片受到震动而旋转时,凹部的壁能够起到与承载部相抵从而限制蒸片可旋转范围,进而限制蒸片旋转至避让部对齐承载部的状态,减少蒸片收震动而脱落的风险。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蒸笼的装配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蒸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蒸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笼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笼体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A处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另一种实施例中蒸片的侧视图。
部件和附图标记列表:
1笼体,11承载部,111承载凸起;
2蒸片,21操作区,211置物取放口,22翻边加厚区,23食材放置区,231透气孔,24外围区,241挂接部,2411凹部,242避让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蒸笼,为便于说明和理解,本申请所提供的下述内容,均是在图示产品结构基础上进行的阐述。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结构仅作为一种具体的示例和示意性的说明,并不能构成对于本申请所提供技术方案的具体限定。
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蒸笼,包括笼体1和可在笼体1的腔体内取放的蒸片2,图1中所示为蒸片2放置在笼体1内部的状态,所述蒸片2设置有置物取放口211,所述置物取放口211用于供外界物体伸入后向所述蒸片2施力而实现所述蒸片2位置或姿态的调整,所述置物取放口211构造为一端的内径大于另一端的内径的结构。
本申请所提供的蒸笼中,蒸片2设置有置物取放口211,置物取放口211用于供外界物体伸入后向蒸片2施力而实现蒸片2位置或姿态的调整,例如,可以直接将手指或者筷子等伸入置物取放口211内而将蒸片2从笼体1内取出或者放置到笼体1内。置物取放口211构造为一端的内径大于另一端的内径的结构,使得置物取放口211的内径大的大头端可以适配人的手指的尺寸,具体可使置物取放口211的大头端略大于普通成年人的手指粗细,则在蒸片2处于可直接触碰的温度状态下用户可以通过手指伸入置物取放口211进行取放操作或者调整蒸片2姿态的操作,而置物取放口211的内径小的小头端可以配置为适配非人体的外物的尺寸,例如可以适配人们常用的筷子,则蒸片2处于温度过高而不可直接触碰的温度状态下用户可以用筷子等外物卡在置物取放口211的小头端,以便进行取放操作或者调整蒸片2姿态的操作,提升蒸片2在笼体1上取放或姿态调整的便捷性,而且,通过置物取放口211呈渐缩状,使得置物取放口211的小头端可以将筷子夹紧,降低通过筷子将蒸片2向上挑起的过程中蒸片2从筷子上滑脱的风险。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置物取放口的内径构造为自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的渐缩状结构。置物取放口呈渐缩状,使得置物取放口的小头端可以将不同尺寸的外物卡紧,降低通过筷子等外物将蒸片向上挑起的过程中蒸片从筷子上滑脱的风险。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置物取放口也可以不是渐缩的形状,只要满足一边尺寸大一边尺寸小即可。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蒸片2的中部设置有操作区21,所述置物取放口211设置于所述操作区21内,所述置物取放口211整体构造为围绕所述蒸片2的中心轴线延伸的弧形弯曲结构。置物取放口211设置于位于蒸片2中部的操作区21内,整体形成居中式设计,使用户在蒸片2中央施力取放更加省力,同时,置物取放口211的居中布置也能减少对蒸片2上的用于放置食材的区域的干涉和影响,使蒸片2拥有较大的位置区域可以用于放置食材,提升单次食材蒸煮量。通过将置物取放口211整体构造为围绕蒸片2的中心轴线延伸的弧形弯曲结构,相较于将置物取放口设置为常规圆孔状结构而言,一方面,置物取放口211的弧形弯曲结构的美观性比较高,有助于增加蒸片2特色风格,另一方面,有助于延长置物取放口211的整体长度,使外界物体更容易插入,同时,也便于外界物体插入后沿蒸片2的周向施力而调整蒸片2在笼体1内的放置角度。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操作区21设置有两个所述置物取放口211,两个所述置物取放口211关于所述蒸片2的中心轴线呈中心对称布置。通过该种设置,使得用户在用手指插入置物取放口211内取放蒸片2的过程中,可以将两个手指各插入一个置物取放口211内,提升了蒸片2取放的操作便捷性。而通过筷子伸入置物取放口211进行取放操作时,可以将两根筷子各插入一个置物取放口211内,施力取放过程中使蒸片2受力平衡,端取蒸片2时保持蒸片2平稳。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蒸片2设置有翻边加厚区22,所述翻边加厚区22沿所述置物取放口211的边缘延伸。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为减少蒸片在笼体内所占用的空间以及降低蒸片自身重量,现有中的蒸片大多趋向于轻薄和轻量化设计,即蒸片整体厚度较小,大多为0.5mm左右,该种情况使得用户使用手指插入置物取放口进行端取操作时,置物取放口的边缘过于锋利而使用户产生割手感觉,因此,本申请通过在置物取放口211的边缘设置翻边加厚区22,通过翻边加厚区22可以增加置物取放口211边缘位置的厚度,降低置物取放口211边缘位置锋利尖锐度,从而有效减弱对用户产生的割手触感。对于前述蒸片2设置两个置物取放口211的实施例中,优选地在两个置物取放口211的边缘位置均设置翻边加厚区22。具体地,翻边加厚区22可以整体凸出于蒸片2的一个端面上,也可以分别凸出于蒸片2的两个端面上,在此不作限定。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翻边加厚区22的厚度为1mm-3mm,例如,1.5mm,2mm,2.5mm等等,使置物取放口211的边缘位置不小于1mm,则远大于0.5mm,进而有效降低置物取放口211边缘位置锋利尖锐度,从而减弱对用户产生的割手触感,同时,也不会使置物取放口211的边缘位置的厚度过大而影响观感,也不会使蒸片2过度增重。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笼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承载结构,所述蒸片2可承载于所述承载结构的不同高度位置而调节与所述笼体1的底壁之间的距离。通过使蒸片2承载于承载结构的不同高度位置,进而实现蒸片2与笼体1的底壁之间的距离的变化,从而实现蒸片2上方空间以及下方空间大小的变化,以满足用户的多种蒸煮需求,尤其对不同体型大小的食材的蒸煮需求,使得可通过调整蒸片2的位置而使蒸笼调换出适配食材大小的蒸煮放置空间。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蒸片2包括设置有透气孔231的食材放置区23以及连接在所述食材放置区23边缘的外围区24,所述外围区24包括挂接部241和避让部242,所述挂接部241和所述避让部242沿所述外围区24的周向交替布置,所述避让部242相对于所述挂接部241向内凹陷,使所述蒸片2可通过所述挂接部241挂载于所述承载结构上,并通过旋转一预设角度后使所述避让部242避让所述承载结构而能够调节与所述笼体1的底壁之间的距离。具体地,蒸片2的外径小于蒸笼内径而能够在蒸笼内取放;外围区24的设置有挂接部241的位置的外径略小于蒸笼的内径且大于承载结构的内径,而能够在挂接部241与承载结构上下正对时使挂接部241可挂载于承载结构上;外围区24的设置有避让部242的位置的外径略小于承载结构的内径,确保在避让部242与承载结构上下正对时蒸片2可上下自由活动而进行高度位置的调节。蒸片2从挂接部241挂载于承载结构的位置朝向避让部242避让承载结构的位置所需要旋转的预设角度不作具体限定,其与承载结构的具体形式以及挂接部241和避让部242各自的尺寸以及两者之间的距离相关,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改变。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避让部242沿所述蒸片2周向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大于所述承载结构沿所述笼体1周向方向上的长度尺寸。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若是将避让部242沿蒸片2周向方向上尺寸设置成与承载结构一致,则在旋转蒸片2而调整角度时,需要将避让部242和承载结构在竖直方向上严格正对才可以使避让部242对承载结构形成避让,换言之,上述旋转蒸片2的预设角度趋于唯一,这对蒸片2的旋转角度的操作控制要求较高,增加了蒸片2位置调节过程的繁琐性和操作难度,而本申请通过使避让部242沿蒸片2周向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大于承载结构沿笼体1周向方向上的长度尺寸,放松了避让部242避让承载结构时的严格条件,使挂接部241挂接在承载结构上的状态与避让部242避让承载结构的状态之间所需要的旋转角度具有一定的区间范围,有效降低了避让部242和承载结构在竖直方向上对准的严格程度,使得蒸片2旋转多个角度均能使避让部242对承载结构形成避让,使得蒸片2位置调节过程更加简便,调节难度更小。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7,蒸片2的挂接部241设置有向上凹陷的凹部2411,当挂接部241搭载于承载结构时,承载结构可以落入凹部2411内。如果蒸片2受到震动而发生旋转,在蒸片2旋转一定角度后,凹部2411的左右两侧的壁可以抵住承载结构,限制蒸片2进一步朝同方向旋转,从而限制了蒸片2旋转至承载结构对齐避让部242的状态,也即限制了蒸片2旋转至会下落的位置。该实施例有助于限制蒸片2在震动下产生掉落等问题。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参照图7,凹部2411沿蒸片2周向的延伸长度大于承载结构沿笼体1周向的延伸长度,也即当承载结构容纳于凹部2411内时,承载结构不会同时与凹部2411左右两侧的壁相抵。基于此,便于用户快速将蒸片2旋转至承载结构容纳于凹部2411内的位置,而不用较为精细地对其操作,有助于简化使用方法,提升使用便利性。
关于承载结构的具体形成,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承载结构包括沿所述笼体1的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承载部11,每一所述承载部11包括多个凸出于所述笼体1内侧的承载凸起111,所述承载凸起111沿所述笼体1的侧壁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使所述蒸片2通过承载于不同高度的所述承载凸起111上而获得与所述笼体1的底壁之间的不同距离。多个承载部11均匀分布,使蒸片2在承载结构上承载受力均匀,放置平稳,不易倾斜和变形。本申请示意性地绘示了笼体1沿周向间隔布置四个承载部11的实施例,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合适数量的承载部11。每一承载部11包括多个凸出于笼体1内侧的承载凸起111,承载凸起111沿笼体1的侧壁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则不同高度的承载凸起111代表不同的挡位,蒸片2承载于不同的承载凸起111而获得不同的高度挡位,进而实现高度位置的调节。本申请示意性地绘示了每一承载部11设置三个承载凸起111的实施例,三个承载凸起111的位于最下方的承载凸起111代表低挡位,中间的承载凸起111代表中间挡位,最上方的承载凸起111代表高挡位,当然,承载部11可以为包括其他合适数量的承载凸起111。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所述承载凸起111由所述笼体1的侧壁外侧向内侧隆起形成,所述承载凸起111整体构造为朝向所述笼体1中央延伸的渐缩状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承载凸起111呈渐缩状结构,其内部呈现锥度,以避免生产时产生拉伤,以及加快生产速率。
本申请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蒸笼,包括笼体和可在笼体的腔体内取放的蒸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片设置有置物取放口,所述置物取放口用于供外界物体伸入后向所述蒸片施力而实现所述蒸片位置或姿态的调整,所述置物取放口构造为一端的内径大于另一端的内径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笼,其特征在于,
所述置物取放口的内径构造为自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的渐缩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笼,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片的中部设置有操作区,所述置物取放口设置于所述操作区内,所述置物取放口整体构造为围绕所述蒸片的中心轴线延伸的弧形弯曲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笼,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区设置有两个所述置物取放口,两个所述置物取放口关于所述蒸片的中心轴线呈中心对称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笼,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片设置有翻边加厚区,所述翻边加厚区沿所述置物取放口的边缘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笼,其特征在于,
所述笼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承载结构,所述蒸片可承载于所述承载结构的不同高度位置而调节与所述笼体的底壁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笼,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片包括设置有透气孔的食材放置区以及连接在所述食材放置区边缘的外围区,所述外围区包括挂接部和避让部,所述挂接部和所述避让部沿所述外围区的周向交替布置,所述避让部相对于所述挂接部向内凹陷,使所述蒸片可通过所述挂接部挂载于所述承载结构上,并通过旋转一预设角度后使所述避让部避让所述承载结构而能够调节与所述笼体的底壁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笼,其特征在于,
所述避让部沿所述蒸片周向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大于所述承载结构沿所述笼体周向方向上的长度尺寸;
和/或,所述挂接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承载结构的凹部,所述凹部沿所述蒸片周向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大于所述承载结构沿所述笼体周向方向上的长度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笼,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结构包括沿所述笼体的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承载部,每一所述承载部包括多个凸出于所述笼体内侧的承载凸起,所述承载凸起沿所述笼体的侧壁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使所述蒸片通过承载于不同高度的所述承载凸起上而获得与所述笼体的底壁之间的不同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笼,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凸起由所述笼体的侧壁外侧向内侧隆起形成,所述承载凸起整体构造为朝向所述笼体中央延伸的渐缩状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2420376146.5U CN222853667U (zh) | 2024-02-28 | 2024-02-28 | 一种蒸笼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2420376146.5U CN222853667U (zh) | 2024-02-28 | 2024-02-28 | 一种蒸笼 |
Publications (1)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222853667U true CN222853667U (zh) | 2025-05-13 |
Family
ID=95615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 CN202420376146.5U Active CN222853667U (zh) | 2024-02-28 | 2024-02-28 | 一种蒸笼 |
Country Status (1)
| Country | Link |
|---|---|
| CN (1) | CN222853667U (zh) |
-
2024
- 2024-02-28 CN CN202420376146.5U patent/CN22285366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 US6068182A (en) | Insulated container | |
| JP2007507400A (ja) | 構造上の一体性が改善された人間工学的な使い捨てカップ | |
| CN222853667U (zh) | 一种蒸笼 | |
| WO2006126197A1 (en) | Mug | |
| CN113349627B (zh) | 炖盅与茶漏的两用结构及养生壶 | |
| CN215077470U (zh) | 一种可升降且具限位止回结构的多用组合锅 | |
| CN209995940U (zh) | 内锅及烹饪器具 | |
| CN211155139U (zh) | 烹饪器具 | |
| CN209995941U (zh) | 内锅及烹饪器具 | |
| EP0988816A2 (en) | Nested insulated egg server | |
| CN216416802U (zh) | 一种蒸笼及蒸锅 | |
| JP3615703B2 (ja) | カップホルダ | |
| CN211155119U (zh) | 内锅及烹饪器具 | |
| CN215605057U (zh) | 烹饪器具及其蒸笼 | |
| CN211559707U (zh) | 容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 JP5404254B2 (ja) | 湯たんぽ | |
| CN214231067U (zh) | 料理杯、料理杯组件及料理机 | |
| CN210870997U (zh) | 一种具有堆叠功能的倒水锅 | |
| CN213786794U (zh) | 锅具组件 | |
| CN210643652U (zh) | 一种节省包装空间的锅 | |
| CN216822819U (zh) | 一种可升降火锅 | |
| CN217959731U (zh) | 一种容器盖及烹饪器具 | |
| CN216602441U (zh) | 烹饪器具 | |
| CN221888040U (zh) | 一种防烫饮品杯 | |
| CN218186417U (zh) | 一种空炸用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
Legal Events
|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 GR01 | Patent grant |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