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I361665B - Reciprocating mechanism for spinning reel - Google Patents

Reciprocating mechanism for spinning reel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61665B
TWI361665B TW095132461A TW95132461A TWI361665B TW I361665 B TWI361665 B TW I361665B TW 095132461 A TW095132461 A TW 095132461A TW 95132461 A TW95132461 A TW 95132461A TW I361665 B TWI361665 B TW I36166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bearing
engaging
end portion
inner peripher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324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21972A (en
Inventor
Keigo Kitajima
Kei Saito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Kk filed Critical Shimano Kk
Publication of TW2007219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219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616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6166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14Reciprocating mechanis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14Reciprocating mechanisms
    • A01K89/01142Reciprocating mechanisms for reciprocating the guiding member
    • A01K89/01143Reversely threaded screw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1361665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往復移動機構,特別是,使可前後移 動地裝設於紡車式捲線器的捲線器本體上的捲筒能與主齒 輪的旋轉連動而往復移動的紡車式捲線器的往復移動機構 φ 【先前技術】 在紡車式捲線器中,裝設有將釣線均一地捲取於捲筒 用的擺動機構。在擺動機構中,已知:具有嚙合於主齒輪 的凸輪齒輪的減速齒輪方式、及具有與小齒輪連動旋轉的 螺軸的橫向凸輪方式。 橫向凸輪方式的擺動機構,是具有:與固定有捲筒捲 的筒軸平行配置的螺軸、及供旋轉螺軸用的連動機構、及 與螺軸卡合的滑動構件(例如,專利文獻1參照)。 # 在這種擺動機構中,滑動構件,是具有:本體構件、 及被收納於本體構件內的卡合構件。在螺軸的外周形成螺 旋狀的溝,卡合構件的前端部是卡合於此螺旋狀的溝。在 本體構件中,朝與螺軸交叉的方向形成圓形的貫通孔,卡 合構件的基端部可滑動自如地插入此貫通孔。卡合構件的 基端部,是藉由切削加工形成比前端部小徑的圓柱狀的軸 部。且,在捲筒軸的後端,形成母螺紋部,滑動構件是藉 由將螺絲螺合於此母螺紋部而結合於捲筒軸。因此是藉由 使滑動構件沿著螺軸朝前後往復移動,使捲筒軸也同樣地 CS ) -4- (2) (2)1361665 往復移動。 在這種擺動機構中,將卡合構件的軸部切削加工成圓 柱狀時,會在軸部的角部產生毛邊或切削痕。在此,將卡 合構件切削加工後’將卡合構件及硏磨材混入硏磨槽進行 滾筒加工,藉由旋轉或振動,使硏磨材與卡合構件衝突來 除去卡合構件的毛邊或切削痕。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1-18639號公報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在前述習知的往復移動機構中,將卡合構件切削加工 後因爲進行滾筒加工,所以將卡合構件切削加工時所產生 的毛邊或切削痕可以被除去。在這種滾筒加工中,爲了短 縮硏磨時間,會使用粒子較大的硏磨材。但是,使用粒子 較大的硏磨材的話,卡合構件的軸部因爲形成比卡合構件 的前端部小徑,所以硏磨材不易接觸於軸部的前端部的段 差部分。如此的話,軸部整體會形成從基端部側朝向前端 部側縮徑的前端較細形狀。如此軸部整體形成從基端部側 朝向前端部側縮徑的前端較細形狀的話,當插入本體構件 的貫通孔時,軸部及貫通孔之間只產生些微的間隙。軸部 及貫通孔之間只產生些微的間隙的話,當卡合構件的軸部 滑動於貫通孔時,會在軸部及貫通孔之間發生遊動,可能 會阻礙滑動構件平滑地前後往復移動。 本發明的課題,是對於紡車式捲線器的往復移動機構 -5- (3) (3)1361665 ,可抑制滑動構件的遊動。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發明1的紡車式捲線器的往復移動機構,是使可前後 移動地裝設於紡車式捲線器的捲線器本體上的捲筒軸的固 定捲筒與主齒輪的旋轉連動而往復移動, 具備:螺軸,在前述捲線器本體沿著前後方向配置, 具有與外周面交叉的螺旋狀溝,與前述主齒輪的旋轉連動 旋轉;及滑動構件,具有設有前述捲筒軸至少不能朝前後 移動地連結並沿著與前述捲筒軸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的凹 部的本體構件、及基端部被裝設於前述凹部且前端部與前 述螺旋狀溝卡合的卡合構件,藉由前述螺軸的旋轉朝前後 方向往復移動;及導引部,其是設置於前述捲線器本體, 將前述滑動構件朝前後方向導引;及旋轉傳達部,供將前 述主齒輪的旋轉傳達至前述螺軸;前述卡合構件,是具有 :前端部卡合於前述螺旋狀溝的卡合部、及前述卡合部的 基端部的遠離側的前端部是比前述卡合部的基端部的接近 側的基端部小徑形成的軸部’藉由前述軸部的基端部及前 端部被支撐於前述凹部。 在此往復移動機構中’卡合構件,是具有:卡合部、 及前端部形成比基端部小徑的軸部,藉由軸部的基端部及 前端部被支撐於凹部。在此,例如軸部,可以形成具有: 比卡合部小徑的第1軸部、及比第1軸部小徑的第2軸部 。這種情況’在卡合部及第1軸部之間、及在第1軸部及 -6 - (4) (4)1361665 第2軸部之間因爲各別形成段差,所以將卡合構件切削加 工後使用粒子較大的硏磨材進行滾筒加工時,硏磨材因爲 不易接觸這些的段差部分,所以會在第1軸部及第2軸部 分別形成各別朝向前端部側縮徑的前端較細形狀。在此, 因爲在弟1軸部及弟2軸部分別形成各別朝向前端部側縮 徑的前端較細形狀,所以與習知的軸部整體形成朝向於前 端部側縮徑的前端較細形狀的情況相比,第1軸部及第2 軸部的形成前端較細形狀部分的整體比率減少。因此,將 第1軸部及第2軸部插入凹部時,因爲第1軸部及第2軸 部及凹部之間的間隙減少,所以可以抑制第1軸部及第2 軸部及凹部之間發生遊動。在此,因爲可以抑制滑動構件 的遊動,所以滑動構件的前後往復移動可以平順地進行。 且,在此往復移動機構中,卡合構件,是具有:卡合 部、及前端部形成比基端部小徑的軸部,藉由軸部的基端 部及前端部被支撐於凹部。在此,例如滑動構件,是外周 部被裝設於凹部且內周部具有支撐卡合構件的筒狀的軸承 ,軸承,可以形成具有:設置於卡合部的基端部的接近側 的基端部內周部的第1孔部、及與第1孔部的卡合部的基 端部的遠離側的前端部內周部以比第1孔部小徑連通的第 2孔部。在此,將卡合構件切削加工後使用粒子較大的硏 磨材進行滾筒加工時,軸部整體是形成朝向前端部側縮徑 的前端較細形狀,即,軸部的前端部是形成比基端部小徑 。但是,這種情況,設置於軸承的前端部內周部的第2孔 部,因爲是形成比設置於基端部內周部的第1孔部小徑, (5) (5)1361665 所以軸部的小徑的前端部被支撐於小徑的第2孔部,軸部 的大徑的基端部被支撐於大徑的第1孔部。因此,與軸承 只有形成同徑孔部的情況相比,特別是,軸部的小徑的前 端部及孔部之間的間隙會減少。因此,將軸部插入第1孔 部及第2孔部時,因爲軸部及第1孔部及第2孔部之間的 間隙減少,所以可以抑制軸部及第1孔部及第2孔部之間 發生遊動。在此,因爲可以抑制滑動構件的遊動,所以滑 動構件的前後往復移動可以平順地進行。 發明2的往復移動機構,是如發明1的往復移動機構 ,前述軸部,是具有:在前述卡合部的基端部形成比前述 卡合部的基端部小徑的第1軸部'及在前述第1軸部的基 端部形成比前述第1軸部小徑的第2軸部。 在此往復移動機構中,軸部,是具有:形成比卡合部 的基端部小徑的第1軸部、及形成比第1軸部小徑的第2 軸部。這種情況,在卡合部及第1軸部之間、及第1軸部 及第2軸部之間因爲各別形成段差,所以將卡合構件切削 加工後使用粒子較大的硏磨材進行滾筒加工時,因爲硏磨 材不易接觸於這些段差部分,而會分別於第1軸部及第2 軸部形成朝向前端部側縮徑的前端較細形狀。在此,因爲 分別於第1軸部及第2軸部形成朝向前端部側縮徑的前端 較細形狀’所以與習知的軸部是形成整體朝向前端部側縮 徑的前端較細形狀的情況相比,在第1軸部及第2軸部的 整體中所佔有的前端較細形狀的部分減少。因此,將第1 軸部及第2軸部插入凹部時,第1軸部及第2軸部及凹部 C S ) 8 - (6) (6)1361665 之間的間隙因爲減少’所以可以抑制在第1軸部及第2軸 部及凹部之間發生遊動。在此,因爲可以抑制滑動構件的 遊動,所以滑動構件的前後往復移動可以平順地進行。 發明3的往復移動機構,是如發明2的往復移動機構 ’前述滑動構件進一步具有第2軸承,其外周部是裝設於 前述凹部且內周部是支撐前述第2軸部。此情況,藉由將 第2軸承設置於比第1軸承小徑的第2軸部,就可以確實 抑制在第2軸部及凹部之間發生遊動。 發明4的往復移動機構,是如發明3的往復移動機構 ,前述滑動構件進一步具有第1軸承,其外周部被裝設於 前述凹部且內周部是支撐前述第1軸部。此情況,例如藉 由設置由外徑相同的滾動軸承或滑動軸承等所構成的第1 軸承及第2軸承,就可以確實抑制在第1軸部及第2軸部 及凹部之間發生遊動。 發明5的往復移動機構,是如發明3或4的往復移動 機構,前述滑動構件進一步具有筒狀構件,其是被裝設於 前述第2軸部及前述第2軸承之間。此情況,例如設置由 內外徑相同的滾動軸承所構成的第1軸承及第2軸承時, 藉由在第2軸部及第2軸承之間的間隙設置例如由滑動軸 承所構成的筒狀構件,就可以確實抑制在第1軸部及第2 軸部及凹部之間發生遊動。 發明6的往復移動機構,是如發明5的往復移動機構 ’前述筒狀構件,是具有:裝設於前述第2軸部及前述第 2軸承之間的筒部、及比前述筒部大徑地一體成型並可裝 -9 - (7) (7)^61665 設成接觸前述第2軸承的基端面的鍔部。此情況,藉由使 鍔部接觸於第2軸承的基端面,就容易防止筒狀構件脫落 〇 發明7的往復移動機構,是如發明6的往復移動機構 ’前述鍔部,是裝設成可接觸於前述第1軸承的前端面。 此情況,藉由使鍔部接觸第2軸承的基端面之外,更接觸 第1軸承的前端面,就可以確實防止第2軸承的基端面及 軸承的前端面的接觸。 發明8的往復移動機.構,是如發明1至7的任一的往 復移動機構,前述滑動構件進一步具有板狀構件,其是閉 褰前述凹部的基端側開口的方式被固定於前述本體構件。 此情況,藉由板狀構件,可以防止卡合構件脫落。 發明9的往復移動機構,是如發明8的往復移動機構 ’前述板狀構件,是藉由螺絲構件被固定於前述本體構件 ’當前述本體構件的至少一部分是朝與前述主齒輪重複於 W述捲筒軸方向的前端側位置移動時,前述螺絲構件的頭 部’是配置在不會接觸於前述主齒輪的位置。在此,可以 _小配置:主齒輪、本體構件及板狀構件、固定板狀構件 用的螺絲構件。 發明10的往復移動機構,是如發明1至9的任一的 往復移動機構,前述導引部具有第1導引軸及第2導引軸 是 '沿著前述捲線器本體的前後方向配置,將前述滑動 構件朝前後方向導引。此情況,藉由第1導引軸及第2導 引軸’可確實導引滑動構件。
S -10- (8) (8)1361665 發明11的紡車式捲線器的往復移動機構,是如發明1 的往復移動機構’前述滑動構件,是外周部被裝設於前述 凹部且內周部是具有支撐前述卡合構件的筒狀的軸承,前 述軸承’是具有:形成於前述卡合部的基端部的接近側的 基端部內周部的第1孔部、及與前述第1孔部的前述卡合 部的基端部的遠離側的先端部內周部以比前述第1孔部小 徑地連通形成的第2孔部。 在此往復移動機構中,滑動構件,外周部被裝設於凹 部,內周部是具有支撐卡合構件的筒狀的軸承,軸承,是 具有:形成於基端部內周部的第1孔部、及在前端部內周 部形成比第1孔部小徑地連通的第2孔部。在此,將卡合 構件切削加工後使用粒子較大的硏磨材進行滾筒加工時, 軸部是形成整體朝向前端部側縮徑的前端較細形狀,即, 軸部的前端部是形成比基端部小徑。但是,這種情況,設 置於軸承的前端部內周部的第2孔部,因爲是形成比設置 於基端部內周部的第1孔部小徑,所以軸部的小徑的前端 部被支撐於小徑的第2孔部,軸部的大徑的基端部被支撐 於大徑的第1孔部。因此,與在軸承只有形成同徑的孔部 的情況相比’特別是,軸部的小徑的前端部及孔部之間的 間隙會減少。因此,將軸部插入第1孔部及第2孔部時, 軸部及第1孔部及第2孔部之間的間隙因爲減少,所以可 以抑制在軸部及第1孔部及第2孔部之間發生遊動。在此 ,因爲可以抑制滑動構件的遊動,所以可以平順地進行滑 動構件的前後往復移動。 -11 - (9) 1361665 發明12的往復移動機構,是如發明11 構,前述軸承,是具有:在內周部形成前述 1軸承部、及與前述第1軸承部分開設置且 前述第2孔部的第2軸承部。此情況,藉由 軸承部及第2軸承部’大徑的第1孔部及小 的形成容易。且,這種情況,因爲可以將第 2孔部的前端部側的一部分形成更大徑,藉 一部分就可以降低摩擦阻力。 發明13的往復移動機構,是如發明11 構,前述凹部,是具有:形成於前述卡合部 周部的第1凹部、及與前述第1凹部的基端 比前述第1凹部大徑地連通形成的第2凹部 是具有:裝設於前述第1凹部的內周部的第 外周部比前述第3軸承部的外徑大徑形成並 2凹部的內周部的第4軸承部。此情況,大 部因爲可卡止於大徑的第2凹部,所以可以 的軸方向的遊動。 (發明之效果) 依據本發明,對於紡車式捲線器的往復 爲卡合構件具有卡合部、及形成比前端部是 軸部’並藉由軸部的基端部及前端部被支撐 可以抑制在軸部及凹部之間發生遊動。 的往復移動機 第1孔部的第 在內周部形成 I分開形成第1 徑的第2孔部 2軸承部的第 由避開內徑的 的往復移動機 的基端部側內 部側內周部以 ,前述軸承, 3軸承部、及 裝設於前述第 徑的第4軸承 抑制卡合構件 移動機構,因 基端部小徑的 於凹部,所以 -12- (10) 1361665 【實施方式】 [第1實施例] 採用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的紡車式捲線器,是 圖及第2圖所示,具備:被裝設於釣竿且可旋轉自 撐操作桿1的捲線器本體2、及轉子3、及捲筒4、 軸15、及旋轉傳達機構5、及擺動機構6、及牽弓丨 。轉子3,是具有導環臂44,朝前後軸周圍可旋轉 裝設在捲線器本體2的前部。捲筒4,是將被導引 3的釣線捲附於外周面,可前後移動自如地配置在 的前部。捲筒軸15,是朝前後軸方向可移動自如地 捲線器本體2且捲筒4是隔著牽引機構7裝設在前 轉傳達機構5,是將操作桿1的旋轉傳達至轉子3 機構6,是對應旋轉傳達機構5的旋轉使捲筒軸15 復移動,將釣線均一地捲取於捲筒4用的機構。又 桿1,可裝設如第1圖及第3圖所示的捲線器本體 側、及如第2圖所示的捲線器本體2的右側的任一 > 捲線器本體2,是如第1圖至第4圖所示,主 :支撐轉子3和捲筒4的捲線器外殼2a、及可裝卸 螺固於捲線器外殻2a的固定蓋構件2b、及覆蓋捲 殼2a及蓋構件2b的後端部的蓋構件2c。在捲線 2a及蓋構件2b的前部,分別形成被一體形成的具 凸緣部分24 a及第2凸緣部分2 4b的圓形的凸緣部 捲線器外殼2a,是例如由玻璃纖維所強化的聚 合成樹脂製,藉由射出成形法製造的構件。捲線器: 如第1 如在支 及捲筒 機構7 自如地 至轉子 轉子3 裝設在 端。旋 。擺動 前後往 ,操作 2的左 要具有 自如地 線器外 器外殼 有第1 2d° 醯胺系 外殼2a -13- (11) (11)1361665 ,是如第2圖至第4圖所示,具有:形成於側部的開口 25 、及形成於內部的機構收納空間26、及配置在被設在轉子 3的捲線器本體2側中的圓形的凹陷部3a內且可旋轉自如 地支撐轉子3的旋轉軸也就是後述小齒輪12的前支撐壁 部27、及由供支撐操作桿1的旋轉軸也就是手把軸10的 —端用的轂部所組成的第1操作桿支撐部28a。對於捲線 器外殼2a的厚度,其上部(釣竿裝設側)雖是比捲線器本體 2的略一半的厚度薄,但是底部,是從其突出於蓋構件2b 側,而成爲捲線器本體2的略一半的厚度。 在機構收納空間26中,如第2圖所示,設有:旋轉 傳達機構5、及擺動機構6。前支撐壁部27,是從一體形 成的略半圓形的第1凸緣部分24a朝前方突出形成略圓柱 狀,並且一體形成於機構收納空間26的前部,在中心形 成供後述小齒輪12貫通用的貫通孔27 a。在此前支撐壁部 27的前面,螺固有後述逆轉防止機構50的單向離合器51 〇 蓋構件2b,是例如由玻璃纖維所強化的聚醯胺系合成 樹脂製,藉由射出成形法製造。蓋構件2b,是如第3圖及 第4圖所示,具有:覆蓋捲線器外殼2a的開口 25且可在 內部形成空間的方式在轉子裝設側一體形成有作爲壁部的 第2凸緣部分24b之薄層的蓋部35、及從蓋部35朝上方 延伸的安裝腳部36。對於蓋部35的厚度,在上部形成比 捲線器本體2的厚度的略一半,在底部35a是隨著捲線器 外殼2a的突出而成爲捲線器本體2的厚度的略一半。除 -14- (12) (12)1361665 了蓋部35的前部的上部及後部是相面對於開口 25形成倒 角部35b。在此倒角部35b中以密合於開口 25的方式形成 段差。在蓋部35的前部,形成凸緣部2d的略半圓形的第 2凸緣部分24b。突出於第2凸緣部分24b的內方的內側 部分是作爲補強蓋部35的壁部的功能。且,在蓋部35的 側部中,形成供支撐手把軸1〇的另一端用的由轂部組成 的第2操作桿支撐部28b。 安裝腳部36是實心的厚層構件,其前端是朝前後兩 側延伸而成爲釣竿安裝部36a。從安裝腳部36橫跨蓋部 35的境界部分,是被切除成比略一半的厚度薄,在該缺口 部分3 6b是使外側面平滑連續地嵌入捲線器外殼2a的上 部。 凸緣部2d,是形成圓板狀,以塞住轉子3後部的圓形 的凹陷部3a(第2圖參照)的方式配置成與凹陷部3a的端 面略同一面。凸緣部2d,是具有:如前述的一體形成於捲 線器外殼2a的略半圓形的第1凸緣部分2 4a、及一體形成 於蓋構件2b的蓋部35且與第1凸緣部分24a—起成爲圓 形的半圓形的第2凸緣部分24b。藉由將這種第1凸緣部 分24a及第2凸緣部分2 4b與捲線器外殻2a或蓋部35 — 體形成,可以有效維持捲線器外殼2a或蓋部35的比強度 ,並且可以防止成形時的變形而有效維持精度。 蓋構件2c,是使用例如對於ABS樹脂等的合成樹脂 進行鍍膜處理或不銹鋼合金而不易刮傷者,來保護捲線器 本體2的最容易被刮傷的部分。蓋構件2c,是藉由螺絲 -15- (13) 1361665 37被固定於下端部,上端部,是可彈性地卡止於捲 殼2a。具體上,如第2圖所示,被鉤住在形成於捲 殼2a的裏面內側的卡止凹部2g。在蓋構件2c的內 形成有前述的朝前方突出的筒狀的突起部2f。 旋轉傳達機構5,是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 與固定有操作桿1的手把軸10 —起旋轉的由平齒 的主齒輪11、及與此主齒輪11嚙合的小齒輪12。 11’是與不可旋轉地裝設有手把軸10的主齒輪軸 體形成。主齒輪軸lla,是如第3圖所示,藉由捲 殻2a及設置於蓋構件2b的筒狀的第1操作桿支撐 及被裝設於第2操作桿支撐部28b內部的軸承45a、 朝與前後軸錯開的左右的軸周圍可旋轉自如地支撐 器外殼2a及蓋構件2b。且,主齒輪軸11a的中腹 ’是如第3圖所示,使後述的擺動機構6的滑動賴 的上部不會接觸的方式形成比其他的部分小徑。 轉子3的旋轉軸也就是小齒輪12是形成筒狀 部12a是貫通轉子3的中心部,藉由螺帽13被固 子3。小齒輪12,其軸方向的中間部及後端部,是 著裝設於前支撐壁部27的軸承14a、及裝設於捲線 2a的軸承14b可旋轉自如地支撐於捲線器本體2。 輪丨2的內周側,貫通有捲筒軸15。 擺動機構6,是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使隔 機構7連結於捲筒4的中心部的捲筒軸15與旋轉 構5的旋轉連動朝前後方向移動並使捲筒4朝同方 線器外 線器外 側面, 具有: 輪構成 主齒輪 1 1 a — 線器外 部28a 45b, 於捲線 部lib 奪件22 ,其前 定於轉 分別隔 器外殼 在小齒 著牽引 傳達機 向移動 -16- (14) (14)1361665 用的機構。擺動機構6是橫向凸輪方式的機構,具有:與 捲筒軸15平行配置的螺軸21、及沿著螺軸21朝前後方向 移動的滑動構件22、及固定於螺軸21前端的中間齒輪23 。且,擺動機構6,是具有將滑動構件22朝前後軸方向導 引的第1導引軸29a及第2導引軸2 9b。第1導引軸29a ’是配置於螺軸21的上方,第2導引軸29b,是配置於捲 筒軸1 5的下方。 螺軸21,是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配置於捲筒軸 1 5的深側斜下方,形成表面交叉的螺旋狀溝2 1 a。在螺旋 狀溝21a中,卡合有後述的滑動構件22的卡合構件22b 的前端部。 滑動構件22,是如第5圖的擴大顯示,具有:前後移 動不能地連結捲筒軸15的後端部並具有沿著與捲筒軸15 方向交叉的方向貫通的凹部2 2d的本體構件22a、及基端 部被裝設於凹部22d使前端部卡合於螺旋狀溝21a的卡合 構件22b、及閉塞凹部22d基端側(第5圖左側)的開口的 方式固定於本體構件22a的板狀構件22c。 本體構件22a,如第5圖所示是金屬製的構件,對於 略中央部具有沿著與捲筒軸15方向(第5圖紙面垂直方向) 交叉的方向(第5圖左右方向)貫通的凹部22d的構件。在 本體構件22a的上部,藉由從與捲線器外殼2a相面對側( 第5圖右側)裝設的螺絲構件90固定有捲筒軸1 5的後端 部’在本體構件22a的下部,藉由從與蓋構件2b相面對 側(第5圖左側)裝設的螺絲構件91固定有板狀構件22c。 -17- (15) (15)1361665 在此,本體構件22a、板狀構件22c及螺絲構件91被配置 成不與主齒輪11干渉,特別是,本體構件22a的至少一 部分朝與主齒輪Π重疊於捲筒軸15方向的前端側位置移 動時,使螺絲構件91的頭部不會接觸主齒輪的方式配置 在主齒輪11的齒部的徑方向外方(第5圖下側)。 卡合構件2 2b,是如第5圖所示,具有:前端部卡合 於螺旋狀溝21a的卡合部70、及卡合部70的基端部形成 比卡合部70的基端部小徑的第1軸部71、及在第1軸部 71的基端部形成比第1軸部.7 1小徑的第2軸部72。卡合 部70的基端部的外徑,是形成與凹部22d的內徑略相同 。卡合部70的形狀,是可卡合於螺旋狀溝21a的方式使 前端部形成圓弧凹狀。卡合部70,第1軸部71及第2軸 部72,是例如藉由切削加工一體成型。第1軸部71的外 徑B,是形成比卡合部70的基端部的外徑小徑,第2軸 部7 2的外徑A,是形成比第1軸部71的外徑B小徑。 具體上,第2軸部72的外徑A爲1.5mm,第1軸部 71的外徑B爲2.0mm。在此,第2軸部72的外徑A,因 爲是成爲〇.8mm以上1.8 mm以下的範圍,形成比較大徑 ,所以可以防止因滾磨所產生的第2軸部72的變形或破 損。 滑動構件22,是如第5圖所示,進一步具有:外輪被 裝設於凹部22d並內輪支撐第1軸部71的第1軸承81、 及外輪被裝設於凹部22d且內輪支撐第2軸部72的第2 軸承82、及被裝設於第2軸部72及第2軸承82之間的筒 -18- (16) (16)1361665 狀構件80。 第1軸承81及第2軸承82,是如第5圖所示,外徑 及內徑相同的滾動軸承,與被裝設於第1軸部71及第2 軸部72的筒狀構件80的外周並列配置。第1軸承81及 第2軸承82的外徑,是形成與凹部22d的內徑略相同。 筒狀構件80,是其外徑與形成於第1軸部71的外徑略相 同的合成樹脂製的滾動軸承(軸套),從凹部22d的基端側( 第5圖左側)壓入第2軸部72的外周。 組裝這種滑動構件22時,是從凹部22d的基端側(第 5圖左側)將卡合構件22b裝設於本體構件22a的凹部22d 。接著,在第2軸部72的外周裝設筒狀構件80,將第1 軸承81及第2軸承82裝設於被設在第1軸部71及第2 軸部72外的筒狀構件80的外周。最後’閉塞凹部22d的 基端側(第5圖左側)的方式安裝板狀構件22c ’藉由螺絲 構件91固定於本體構件22a° 中間齒輪23 ’是與旋轉傳達機構5連動而旋轉。具體 上,如第3圖所示,在中間齒輪23及旋轉傳達機構5的 小齒輪12之間’設有減速齒輪部39 °減速齒輪部39 ’是 具有:與小齒輪12嚙合的大徑齒輪39a及與大徑齒輪39a 同芯配置的小徑齒輪39b。此小徑齒輪39b是嚙合於中間 齒輪23,使小齒輪12的旋轉被傳達至螺軸21°因此’擺 動機構6的前後移動速度會變慢’可以實現將釣線緊密地 捲附於捲簡4 ° 轉子3,是如第2圖所不’具有:圓筒部30、及在圓 -19- (17) (17)1361665 筒部30的側方相互面對設置的第1轉子臂3i及第2轉子 臂32。圓筒部30及第丨轉子臂31及第2轉子臂32是— 體成型。 在圓筒部30的前部形成前壁33,在前壁33的中央部 形成轂部33a。小齒輪12的前部12a及捲筒軸15是貫通 此轂部33a的貫通孔。在前壁33的前方側配置有螺帽13 ’此螺帽13是螺合於小齒輪12的前端的螺栓部。圓筒部 30的前壁33的後方是成爲凹陷部3a,且使與此凹陷部3a 的後端面成爲一面的方式將凸緣部2d各別一體形成於捲 線器外殼2a及蓋構件2b。 在第1轉子臂31的前端的外周側可擺動自如地裝設 有第1導環支撐構件40。在第1導環支撐構件40的前端 ’裝設有供將釣線導引至捲筒4用的線形滾子41。且,在 第2轉子臂32的前端的外周側,可擺動自如地裝設有第2 導環支撐構件42。在第1導環支撐構件40的前端的線形 滾子41及第2導環支撐構件42之間設有導環43。藉由這 些第1導環支撐構件40、第2導環支撐構件42,構成線 形滾子41及導環43導環臂44。 在轉子3的圓筒部30的內部,如第2圖所示,配置 有轉子3的逆轉防止機構50。逆轉防止機構50,是具有 :滾子型的單向離合器51'及將單向離合器51切換至作 動狀態及非作動狀態的操作機構52。單向離合器5 1,其 外輪被固定於前支撐壁部27,內輪是不可旋轉地卡止於小 齒輪12。操作機構52,是在捲線器本體2的前部下端具 -20- (18) (18)1361665 有被配置於捲線器外殼2a及蓋構件2b之間的操作桿53 , 藉由擺動操作桿53將單向離合器51切換至作動狀態及非 作動狀態。此單向離合器51爲作動狀態時轉子3成爲不 可逆轉,非作動狀態時轉子3成爲可反轉。 捲筒4,是如第2圖所示,例如鋁合金製,配置於轉 子3的第1轉子臂31及第2轉子臂32之間,且隔著牽引 機構7裝設於捲筒軸15的前端。捲筒4,是具有:在外周 捲取有釣線的筒狀的捲線胴部4a、及一體成型於捲線胴部 4a的後端部的大徑筒狀的裙部4b、及配置於捲線胴部4a 的前端部的前凸緣部4c。 接著,詳細說明捲線器的操作及動作。 在拋竿時將導環臂44反轉至線開放姿勢。由此第1 導環支撐構件4〇及第2導環支撐構件42會擺動。在此狀 態下由握持釣竿用的手的食指鉤住釣線進行拋竿。如此的 話釣線會因爲擬餌的重量而勢力佳地放出》在此狀態下將 操作桿1朝線捲取方向旋轉的話,藉由旋轉傳達機構5使 轉子3朝線捲取方向旋轉,並且藉由擺動機構6使捲筒4 朝前後往復移動’導環臂44是藉由無圖示的導環反轉機 構回復至線捲取位置並使釣線捲附於捲筒4。 在這種結構的擺動機構6中,滑動構件22的卡合構 件22b’是具有:卡合部70、及於卡合部70的基端部形 成比卡合部70的基端部小徑的第1軸部71、及在第1軸 部71的基端部形成比第1軸部71小徑的第2軸部72。在 此,因爲在第2軸部72的外徑A形成比第1軸部71的外
(S -21 - (19) (19)1361665 徑B小徑而使基端部形成具有段差的結構,特別是,即使 使用粒子較大的硏磨材進行滾筒加工’與習知的對於無段 差的軸部使用粒子較大的硏磨材進行滾筒加工的情況相比 ,第1軸部71及第2軸部72的整體中前端較細形狀所佔 有的部分減少。因此,因爲在第1軸部71及第2軸部72 及凹部2 2 d之間的間隙減少,所以可以抑制第1軸部7 1 及第2軸部72及凹部22d之間發生遊動。在此,因爲可 以抑制滑動構件22的遊動,所以滑動構件22的前後往復 移動可以平順地進行。 [第2實施例] 採用本發明的第2實施例的紡車式捲線器的結構,除 了擺動機構6的滑動構件22以外的結構因爲與前述參考 實施例同樣所以省略。 滑動構件22,是如第1 1圖擴大顯示,具有:前後移 動不能地連結有捲筒軸15的後端部並具有沿著與捲筒軸 15方向交叉的方向貫通的凹部22d的本體構件22a、及使 基端部裝設於凹部22d並使前端部卡合於螺旋狀溝21a的 卡合構件22b、及閉塞凹部22d的基端側(第1 1圖左側)的 開口的方式被固定於本體構件22a的板狀構件22c、及外 周部被裝設於凹部22d且內周部支撐卡合構件2 2b的筒狀 的軸承85。 本體構件22a,是如第1 1圖所示,是金屬製的構件, 在略中央部具有沿著與捲筒軸15方向(第11圖紙面相互 -22 - (20) (20)1361665 垂直方向)交叉的方向(第11圖左右方向)貫通的凹部22d 。在本體構件2 2a的上部,藉由從與捲線器外殻2a相面 對側(第1 1圖右側)裝設的螺絲構件9〇被固定於捲筒軸】5 的後端部,在本體構件22a的下部,藉由從與蓋構件2b 相面對側(第1 1圖左側)裝設的螺絲構件9 1被固定於板狀 構件22c。在此,本體構件22a、板狀構件22c及螺絲構 件91是被配置成不會干渉主齒輪n,特別是,本體構件 22a的至少一部分移動至重複於主齒輪n及捲筒軸15方 向的前端側位置時’使螺絲構件91的頭部不會接觸於主 齒輪的方式配置於主齒輪11的齒部的徑方向外方(第n 圖下側)。 卡合構件2 2b’是如第11圖所示,具有:前端部卡合 於螺旋狀溝21a的卡合部70、及於卡合部70的基端部形 成比卡合部70的基端部小徑的前端較細形狀的第1軸部 71、及在第1軸部71的基端部形成比第1軸部71小徑的 第2軸部72。卡合部70的基端部的外徑,是形成與凹部 22d的內徑略相同。卡合部70的前端部形成圓弧狀凹陷, 可卡合於螺旋狀溝21a。卡合部70、第1軸部71及第2 軸部72’是例如藉由切削加工一體成型。第丨軸部71, 是形成比卡合部70的基端部的外徑小徑,第2軸部72的 外徑’是形成比第1軸部71的外徑小徑。且,第2軸部 72的軸方向長度,是形成比第1軸部71的軸方向長度短 。第1軸部71的基端部(第11圖右側)及前端部(第11圖 左側),是各別被支撐在軸承85的後述第1軸承部86及
S -23- (21) (21)1361665 第2軸承部87的第1孔部86a及第2孔部87a。 軸承85’如第11圖所示,是筒狀的滾動軸承(軸套) ,具備:卡合部70的基端部接近側(第1 1圖右側)的基端 部內周部具有第1孔部86a的第1軸承部86、及在第1孔 部的卡合部70的基端部遠離側(第π圖左側)的前端部內 周部具有比第1孔部86a小徑連通形成的第2孔部87a的 第2軸承部87。第1軸承部86及第2軸承部87,是例如 由合成樹脂的成型加工,並一體成型。軸承85的外徑, 是形成與凹部22d的內徑略相同,並從凹部22d的基端側 (第11圖左側)裝設。第1孔部86a的內徑,是形成與第1 軸部71的基端部(第1 1圖右側)的外徑略相同,第2孔部 87a的內徑,是形成與第1軸部71的前端部(第11圖左側 )的外徑略相同,由此,第1軸部71的基端部(第11圖右 側)及前端部(第1 1圖左側)各別被第1孔部86a及第2孔 部87a支撐。又,第2軸部72的外徑,因爲形成比第1 軸部7 1的前端部(第1 1圖左側)的外徑小徑,所以不會接 觸第2孔部87a的內周部。 在這種結構的擺動機構6中,滑動構件22,具有其外 周部被裝設於凹部22d的內周部使支撐卡合構件2 2b的筒 狀的軸承85,軸承85,是具有:形成於第1軸承部86內 周部的第1孔部86a、及與第2軸承部87內周部連通形成 的比第1孔部86a小徑的第2孔部87a。在此,將卡合構 件22b切削加工後使用粒子較大的硏磨材進行滾筒加工時 ’第1軸部71會形成整體朝向前端部側縮徑的前端較細 -24- (22) (22)1361665 形狀,即,第1軸部71的前端部(第1 1圖左側)是形成比 基端部(第1 1圖右側)小徑。但是,在此,被設置於第2軸 承部87內周部的第2孔部87a,因爲是形成比被設置於第 1軸承部8 6內周部的第1孔部8 6a小徑,所以第1軸部 7 1的小徑的前端部(第1 1圖左側)被支撐於小徑的第2孔 部8 7a,因爲第1軸部71的大徑的基端部(第1 1圖右側) 被支撐於大徑的第1孔部86a,所以特別是,第1軸部71 的小徑的前端部(第1 1圖左側)及小徑的第2孔部87a之間 的間隙會減少。因此,將第1軸部71插入第1孔部86a 及第2孔部87a時,第1軸部71及第1孔部86a及第2 孔部87a之間的間隙因爲會減少,所以可以抑制在第1軸 部71及第1孔部86a及第2孔部87a之間發生遊動。在 此,因爲可以抑制滑動構件22的遊動,所以滑動構件22 可以平順地進行前後往復移動。 [其他的實施例] U)在前述實施例中,捲線器外殻2a及蓋構件2b雖爲 合成樹脂製,但是鋁合金或鎂合金等的金屬製也可以。且 ,蓋構件2b,雖是與安裝腳部36 —體成型,但是將捲線 器外殼2a及安裝腳部36—體成型也可以。 (b)在前述實施例中,擺動機構6,雖是在小齒輪12 及中間齒輪23之間設有減速齒輪部39,但是不設置減速 齒輪部39而使中間齒輪23直接嚙合於小齒輪12的結構 也可以。且,擺動機構6,只要是可使滑動構件22卡合於 -25- (23) (23)1361665 螺軸21的橫向凸輪方式的機構的話,不限定於這些結構 〇 (c) 在削述第1實施例中,第2軸部72的外徑a雖爲 1.5mm,第1軸部71的外徑B雖爲2.0mm,但是只要第2 軸部72的外徑A是形成比第1軸部71的外徑B小徑的話 ’第1軸部71及第2軸部72的外徑不限定於這些。 (d) 在前述第1實施例中,雖在第2軸部72及第2軸 承82之間裝設同狀構件80’但是如第6圖所示,不設置 筒狀構件80也可以。又,這種情況,第2軸承82的外徑 ’雖是與第1軸承81的外徑相同,但是第2軸承82的內 徑,是成爲比第1軸承8 1的內徑小徑。 (e) 在前述第1實施例中,第1軸承81及第2軸承82 ’雖是外徑及內徑相同的滾動軸承,但是如第7圖所示, 設置由外徑相同的滑動軸承所構成的第1筒狀構件83及 第2筒狀構件84也可以。又,這種情況,第2筒狀構件 84的內徑,是成爲比第1筒狀構件83的內徑小徑。且, 如第8圖所示,只設置由滑動軸承所構成的第2筒狀構件 84也可以,如第9圖所示,只設置由滾動軸承所構成的第 2軸承8 2也可以。 (f) 在前述第1實施例中,筒狀構件80,雖是筒狀的 構件,但是如第10圖所示,具有:裝設於第2軸部72及 第2軸承82之間的筒部80a、及比筒部80a大徑地一體成 型且與第2軸承82的前端面(第2軸承82的內輪的前端 面,在第10圖中右側面)及第1軸承81的基端面(第1軸 C S > -26- (24) (24)1361665 承81的內輪的基端面’在第ι〇圖中左側面)接觸可能的 鳄部8 0b也可以。在此,鍔部8 Ob因爲裝設成由第1軸承 81及第2軸承82所挾持,所以容易進行筒狀構件80的防 止脫落或第2軸承82的定位。 (g) 在前述第2實施例中,第丨軸承部86及第2軸承 部87雖是一體成型,但是如第12圖所示,將具有第1孔 部86a的第1軸承部86及具有第2孔部87a的第2軸承 部87分開形成也可以。在此,藉由分開設置內徑不同的 第1軸承部86及第2軸承部87,第1孔部86a及第2孔 部8 7a的形成就成爲容易。且,第2孔部87a因爲形成比 第1孔部86a小徑,所以由第2孔部87a的內周部支撐軸 部7 3,在第2孔部8 7 a及軸部7 3之間生成間隙,可以降 低因第2孔部87a及軸部73接觸所產生的摩擦力。 (h) 在前述第2實施例中,凹部22d的內周部及軸承 85的外周部雖是形成筒狀,但是如第13圖所示,具有: 形成於卡合部70的基端部側內周部(第13圖右側內周部) 的第1凹部22e、及與第1凹部22e的基端部側內周部(第 13圖左側內周部)連通形成比第1凹部22e大徑的第2凹 部22f,且具有:裝設於第1凹部22e的內周部的第3軸 承部88、及外周部形成比第3軸承部88的外徑大徑且裝 設於第2凹部22f內周部的第4軸承部89也可以。在此 ,藉由將比第3軸承部88大徑的第4軸承部89卡合於附 階段的第2凹部22f,就可使軸承85的固定確實。進一步 ,如第14圖所示’在第3軸承部88的前端面(第13圖右 -27- (25) (25)1361665 側前端面)及卡合部70的基端面(第13圖左側基端面)之間 裝設墊圈74也可以。在此,藉由墊圈74,可以抑制軸承 85的軸方向(裝卸方向)的遊動。又,在第13圖及第14圖 中,第3軸承部88及第4軸承部89,雖是對應第1軸承 部86及第2軸承部87地設置第1孔部86a及第2孔部 87a’但是使第1孔部86a及第2孔部87a的位置朝軸方 向偏倚而不對應第1軸承部86及第2軸承部87設置也可 以。 (i) 在前述第2實施例中,軸部73,雖是由··形成比 卡合部70的基端部小徑的第1軸部71、及在第1軸部71 的基端部形成比第1軸部71小徑的第2軸部72所構成, 但是如第1 5圖所示’未形成.比卡合部7 〇的基端部小徑的 無段差的單一的軸部也可以。 (j) 在前述第2實施例中,第1軸部71的前端部(第n 圖左側)’雖是被支撐於第2軸承部87的第2孔部87a, 但是如第16圖所示,將第2軸部72的全部或是一部分支 撐於第2軸承部87的第2孔部87a也可以。又,在此, 具有第1孔部86a的第1軸承部86及具有第2孔部87a 的第2軸承部87是分開形成’第2軸部72,是被支撐於 與第1軸承部86分開形成的第2軸承部87的第2孔部 87a。因此’將卡合構件22b從本體構件22a裝卸時取下 第2軸承部87的話,因爲第2軸部72露出於第1軸承部 86的外方’所以可以挾住第2軸部72從本體構件22a裝 卸卡合構件22b。 -28- (26) 1361665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的紡車式捲線器的側面 圖。 [第2圖]前述紡車式捲線器的側面剖面圖。 [第3圖]前述紡車式捲線器的擴大裏面剖面圖。 [第4圖]前述紡車式捲線器的捲線器本體的分解立體 圖。 φ [第5圖]前述紡車式捲線器的擺動機構裝設部分的擴 大暴面剖面圖。 [第6圖]其他實施例的相當於第5圖的圖。 [第7圖]其他實施例的相當於第5圖的圖。 [第8圖]其他實施例的相當於第5圖的圖。 [第9圖]其他實施例的相當於第5圖的匱I ° [第10圖]其他實施例的相當於第5圖的圖。 [第11圖]本發明的第2實施例的相當於第5圖的圖。 • [第12圖]其他實施例的相當於第I1圖的圖° [第13圖]其他實施例的相當於第I1圖的圖。 [第14圖]其他實施例的相當於第I1圖的圖。 [第15圖]其他實施例的相當於第I1圖的圖。 [第16圖]其他實施例的相當於第I1圖的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操作桿 2:捲線器本體 29 - (27) (27)1361665 2a :捲線器外殼 2b :蓋構件 2 c :蓋構件 2d :凸緣部 2f :突起部 2g :卡止凹部 3 :轉子 3 a :凹陷部 4 :捲筒 4a :捲線胴部 4b :裙部 4c :前凸緣部 5:旋轉傳達機構 6 :擺動機構 7 :牽引機構 10 :手把軸 1 1 :主齒輪 1 1 a :主齒輪軸 1 lb :中腹部 1 2 :小齒輪 12a :前部 1 3 :螺帽 1 4a :軸承 14b :軸承 -30- (28) (28)1361665 15 :捲筒軸 2 1 :螺軸 2 1 a :螺旋狀溝 22 :滑動構件 22a :本體構件 22b :卡合構件 22c :板狀構件 22d :凹部 22e :第1凹部 22f :第2凹部 2 3 :中間齒輪 24a :第1凸緣部分 24b :第2凸緣部分 25 :開口 26 :機構收納空間 27 :前支撐壁部 2 7 a .貫通孔 28a:第1操作桿支撐部 28b :第2操作桿支撐部 29a :第1導引軸 29b :第2導引軸 30 :圓筒部 31 :第1轉子臂 32 :第2轉子臂 -31 - (29) (29)1361665 33 :前壁 33a :轂部 35 :蓋部 35a :底部 35b :倒角部 36 :安裝腳部 , 36a :釣竿安裝部 36b :缺口部分 3 7 :螺絲 3 9 :減速齒輪部 3 9 a :大徑齒輪 3 9 b :小徑齒輪 40 :第1導環支撐構件 4 1 :線形滾子 42 :第2導環支撐構件 43 :導環 44 :導環臂 45a,45b:軸承 50 :逆轉防止機構 5 1 :單向離合器 52 :操作機構 5 3 :操作桿 7 0 :卡合部 7 1 :第1軸部 -32 - (30)1361665
72 :第 2 73 :軸部 74 :墊圈 80 :筒狀 8 0 a :筒若 80b :鍔 ΐ 81 :第 1 82 :第 2 83 :第 1 84 :第 2 85 :軸承 86 :第 1 86a :第; 87 :第 2 87a :第: 88 :第 3 89 :第 4 9 0 :螺絲 9 1 :螺絲 軸部 構件 軸承 軸承 筒狀構件 筒狀構件 軸承部 1孔部 軸承部 !孔部 軸承部 軸承部 構件 構件 33

Claims (1)

1361665
第095132461號專利申請案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民國100年11月28 十、申請專利範圍 1·—種紡車式捲線器的往復移動機構,是使可前 動自如地裝設於紡車式捲線器的捲線器本體上的捲筒 固定捲筒與主齒輪的旋轉連動而往復移動, 具備: 螺軸,在前述捲線器本體沿著前後方向配置,具 外周面交叉的螺旋狀溝,與前述主齒輪的旋轉連動旋 及 滑動構件,具有:設有前述捲筒軸至少不能朝前 動地連結並沿著與前述捲筒軸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的 的本體構件、及基端部被裝設於前述凹部且前端部與 螺旋狀溝卡合的卡合構件,藉由前述螺軸的旋轉朝前 向往復移動;及 導引部,其是設置於前述捲線器本體,將前述滑 件朝前後方向導引;及 旋轉傳達部,供將前述主齒輪的旋轉傳達至前述 前述卡合構件,是真有:前端部卡合於前述螺旋 的卡合部、及前述卡合部的基端部的遠離側的前端部 前述卡合部的基端部的接近側的基端部小徑形成的軸 藉由前述軸部的基端部及前端部被支撐於前述凹部, 前述軸部,是具有:在前述卡合部的基端部形成 曰修正 後移 軸的 有與 轉; 後移 凹部 前述 後方 動構 螺軸 狀溝 是比 部, 比前 1361665 ~ - _____ — - » r ,時/ /月访日修(¾)正替換頁 述卡合部的基端部小徑的第1軸部、及在前述第1軸部的 基端部形成比前述第1軸部小徑的第2軸部’ 前述滑動構件進一步具有第2軸承’其外周部是裝設 於前述凹部且內周部是支撐前述第2軸部。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紡車式捲線器的往復移動 機構,其中,前述滑動構件進一步具有第1軸承’其外周 部被裝設於前述凹部且內周部是支撐前述第1軸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紡車式捲線器的往復 移動機構,其中,前述滑動構件進一步具有筒狀構件,其 是被裝設於前述第2軸部及前述第2軸承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紡車式捲線器的往復移動 機構,其中,前述筒狀構件,是具有:裝設於前述第2軸 部及前述第2軸承之間的筒部、及比前述筒部大徑地一體 成型並可裝設成接觸前述第2軸承的基端面的鍔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紡車式捲線器的往復移動 機構,其中,前述鍔部,是裝設成可接觸於前述第1軸承 的前端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紡車式捲線器的往復移動 機構,其中,前述滑動構件進一步具有板狀構件,其是以 閉塞前述凹部的基端側開口的方式被固定於前述本體構件 〇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的紡車式捲線器的往復移動 機構,其中,前述板狀構件,是藉由螺絲構件被固定於前 述本體構件,當前述本體構件的至少一部分是朝與前述主 -2- 136-1665 ’4"月卿修(果)正替換頁^! 齒輪重複於前述捲筒軸方向的前端側位置移動時,前述螺 絲構件的頭部,是配置在不會接觸於前述主齒輪的位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紡車式捲線器的往復移動 機構,其中,前述導引部具有第1導引軸及第2導引軸, 其是沿著前述捲線器本體的前後方向配置,將前述滑動構 件朝前後方向導引。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紡車式捲線器的往復移動 機構,其中,前述滑動構件,是外周部被裝設於前述凹部 且內周部是具有支撐前述卡合構件的筒狀的軸承, 前述軸承,是具有:形成於與前述卡合部的基端部的 接近側的基端部內周部的第1孔部、及與前述第1孔部的 前述卡合部的基端部的遠離側的前端部內周部以比前述第 1孔部小徑地連通形成的第2孔部。 1 〇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的紡車式捲線器的往復移 動機構,其中,前述軸承,是具有:在內周部形成前述第 φ 1孔部的第1軸承部、及與前述第1軸承部分開設置且在 內周部形成前述第2孔部的第2軸承部。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的紡車式捲線器的往復移 動機構,其中,前述凹部,是具有:形成於前述卡合部的 基端部側內周部的第1凹部 '及於前述第1凹部的基端部 側內周部以比前述第1凹部大徑地連通形成的第2凹部, 前述軸承,是具有:裝設於前述第1凹部的內周部的 第3軸承部、及外周部比前述第3軸承部的外徑大徑形成 並裝設於前述第2凹部的內周部的第4軸承部。 -3-
TW095132461A 2005-09-07 2006-09-01 Reciprocating mechanism for spinning reel TWI361665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58862 2005-09-07
JP2006071345A JP5008321B2 (ja) 2005-09-07 2006-03-15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往復移動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21972A TW200721972A (en) 2007-06-16
TWI361665B true TWI361665B (en) 2012-04-11

Family

ID=37440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32461A TWI361665B (en) 2005-09-07 2006-09-01 Reciprocating mechanism for spinning reel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7293731B2 (zh)
EP (2) EP2130431B1 (zh)
JP (1) JP5008321B2 (zh)
KR (1) KR101293173B1 (zh)
CN (1) CN1926977B (zh)
AT (1) ATE521232T1 (zh)
MY (1) MY138494A (zh)
SG (1) SG131021A1 (zh)
TW (1) TWI3616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02744B2 (en) * 2007-09-14 2010-09-28 Shimano Inc. Spinning reel
JP5912371B2 (ja) * 2011-09-27 2016-04-27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り用リールのトルク制限装置
JP6140956B2 (ja) * 2012-09-18 2017-06-07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6033099B2 (ja) 2013-01-21 2016-11-30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6472946B2 (ja) * 2013-08-16 2019-02-20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EP2853159B1 (en) * 2013-09-27 2017-04-05 Globeride, Inc. Fishing spinning reel
JP6304994B2 (ja) * 2013-10-01 2018-04-04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用リールの往復移動機構
KR102312398B1 (ko) * 2013-10-01 2021-10-13 가부시키가이샤 시마노 낚시용 릴의 왕복 이동 기구
JP6376756B2 (ja) * 2014-01-09 2018-08-22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用リールの往復移動機構
JP6261990B2 (ja) * 2014-01-23 2018-01-17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り用リールの往復移動機構
JP6656813B2 (ja) * 2015-03-10 2020-03-04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り用リールの往復移動機構及び釣り用リール
JP6979844B2 (ja) * 2017-10-06 2021-12-15 株式会社シマノ 回転伝達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6949661B2 (ja) * 2017-10-25 2021-10-13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用のハンドル組立体、及び、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7227781B2 (ja) * 2019-02-08 2023-02-22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及び両軸受リー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2874Y2 (zh) * 1985-06-17 1991-03-26
JP2552676Y2 (ja) * 1990-07-26 1997-10-29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US5316239A (en) 1990-07-10 1994-05-31 Shimano Inc. Spinning reel with oscillating mechanism
JP3047502B2 (ja) * 1991-04-17 2000-05-29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軸受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657168U (ja) * 1993-01-13 1994-08-09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ル
US5775612A (en) 1994-04-20 1998-07-07 Daiwa Seiko, Inc. Spinning reel for fishing with a slider for longitudinally moving a spool
US5934586A (en) 1997-06-06 1999-08-10 Zebco Corporation Oscillation mechanism for spinning reel
JP3711308B2 (ja) 1997-07-04 2005-11-02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スライダ取付構造
US5934588A (en) * 1998-03-23 1999-08-10 Berkley Inc. Fishing reel with centrifugal brake
JPH11313583A (ja) * 1998-05-07 1999-11-16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ルの釣糸案内装置
JP3537327B2 (ja) 1998-10-28 2004-06-14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ール
US6290157B1 (en) 1998-10-28 2001-09-18 Daiwa Seiko, Inc. Fishing reel
JP2002176887A (ja) * 2000-12-15 2002-06-25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2003079291A (ja) * 2001-09-12 2003-03-18 Shimano Inc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往復移動機構
JP2004267035A (ja) * 2003-03-05 2004-09-30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ル
JP2005258862A (ja) 2004-03-12 2005-09-22 Yutaka Wada ネットワークファイル保存用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381931B2 (ja) 2004-08-31 2009-12-09 株式会社小野測器 車両用走行試験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Y138494A (en) 2009-06-30
JP2007097576A (ja) 2007-04-19
SG131021A1 (en) 2007-04-26
CN1926977A (zh) 2007-03-14
JP5008321B2 (ja) 2012-08-22
KR20070028226A (ko) 2007-03-12
US7293731B2 (en) 2007-11-13
TW200721972A (en) 2007-06-16
ATE521232T1 (de) 2011-09-15
EP2130431A1 (en) 2009-12-09
KR101293173B1 (ko) 2013-08-13
EP1762141B1 (en) 2011-08-24
EP1762141A1 (en) 2007-03-14
US20070057105A1 (en) 2007-03-15
CN1926977B (zh) 2014-05-14
EP2130431B1 (en) 2013-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61665B (en) Reciprocating mechanism for spinning reel
JP2007097576A5 (zh)
CN104430229B (zh) 双轴承渔线轮
JP6026870B2 (ja) 魚釣用リール
TWI294268B (zh)
CN109699602B (zh) 纺车式渔线轮用手柄组装体和纺车式渔线轮
TWI604789B (zh) 釣魚用捲線器的往復移動機構
KR101081832B1 (ko) 듀얼 베어링 릴의 레벨 와인딩 기구
JP2012120444A (ja) 釣り用リールの回転伝達機構
TWI594693B (zh) 紡車式捲線器
US10624327B2 (en) Dual-bearing reel
JP3996531B2 (ja) 魚釣用リ−ル
JP2013226055A (ja) 両軸受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及び両軸受リール
JP2004337065A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往復移動装置
JP2015128403A (ja) 釣用リールの往復移動機構
JP3320972B2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ル
JP3898136B2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ル
JP2006197899A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6304994B2 (ja) 釣用リールの往復移動機構
JP2010154778A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2003274818A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2011205950A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2000245313A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ル
JP2015065962A5 (zh)
JP2014217288A (ja) 魚釣用リー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