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I407632B - 射頻裝置及無線通訊裝置 - Google Patents

射頻裝置及無線通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7632B
TWI407632B TW100142160A TW100142160A TWI407632B TW I407632 B TWI407632 B TW I407632B TW 100142160 A TW100142160 A TW 100142160A TW 100142160 A TW100142160 A TW 100142160A TW I407632 B TWI407632 B TW I40763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radiator
antenna
compon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421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22546A (zh
Inventor
Hsiao Yi Lin
Jhih Yuan Ke
Chih Ming Wang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Neweb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Neweb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Neweb Corp
Priority to TW1001421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07632B/zh
Priority to US13/350,842 priority patent/US8723749B2/en
Priority to US13/442,839 priority patent/US8467840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3225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25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76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763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5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means for shaping the antenna pattern, e.g. in order to protect user against rf expos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Description

射頻裝置及無線通訊裝置
本發明係指一種射頻裝置及無線通訊裝置,尤指一種可避免影響天線的輻射效率,並可降低設計及生產成本之射頻裝置及無線通訊裝置。
無線通訊裝置係透過天線發射或接收無線電波,以傳遞或交換無線電訊號,進而存取一無線通訊系統。無線電波是一種高頻振盪的弦波訊號,因此世界各國對於其能量都有一定的規範,主要目的是避免對使用者造成影響或干擾其它無線通訊裝置的運作。舉例來說,國際非游離輻射防護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Non-Ionizing Radiation Protection)建議人體特定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之值不應超過2.0W/Kg,而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FCC)則建議不超過1.6W/Kg。人體特定吸收率是指一般電磁輻射環境中生物體單位質量對電磁波能量比吸收率,此數值以W/Kg作為單位。除此之外,不同通訊產品所應用的環境不同,因此會進一步考量距離因素,例如,對於行動電話、智慧型手機等手持式無線通訊裝置,一般是規定距離人體20cm時必需測試SAR值。
如本領域所熟知,降低無線通訊裝置對外的干擾(即SAR值)勢必會影響天線效能,因此為了同時維持天線效能,習知技術已提出許多方式,其中之一就是使用接近感應器來感測人體的接近情況;也就是說,當接近感應器偵測到人體接近時,降低無線信號能量,而當接近感應器未偵測到人體接近時,則維持或適當提高無線信號能量。在此情形下,可同時兼顧降低干擾及維持天線效能兩種需求。然而,習知接近感應器需包含具金屬材質之接收器或感測器,用以感測人體接近的電容變化,從而判斷人體接近情形。此外加的接收器或感測器會對天線效率產生影響,造成操作頻帶變窄,換言之,原本適用於寬頻需求的天線會因外加的接收器或感測器而導致操作頻帶變窄。在此情形下,針對具有相近頻帶需求的不同通訊系統,必需分別設計適用的天線,除了增加設計及生產成本外,對於零件管理亦不利。
因此,習知技術實有改進之必要。
因此,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即在於提供一種射頻裝置及無線通訊裝置,以兼顧降低干擾及維持天線效能兩種需求。
本發明揭露一種射頻裝置,用於一無線通訊裝置,該射頻裝置包含有一接地元件,用來提供接地;一天線,包含有一輻射體;一訊號饋入元件,耦接於該輻射體,用來將一射頻訊號傳送至該輻射體,以透過該輻射體發射該射頻訊號;以及一接地端,用來耦接該接地元件;一電容性感應元件,電性連接於該天線之該輻射體,用來透過該輻射體,感應一特定範圍之一環境電容值;以及至少一電容,電性連接於該天線之該接地端與該接地元件之間,用來阻斷該接地端至該接地元件的一直流訊號路徑。
本發明另揭露一種無線通訊裝置,包含有一射頻訊號處理裝置,用來產生一射頻訊號,並根據一感應結果,調整該射頻訊號之能量;以及一射頻裝置,包含有一接地元件,用來提供接地;一天線,包含有一輻射體;一訊號饋入元件,耦接於該輻射體,用來將該射頻訊號傳送至該輻射體,以透過該輻射體發射該射頻訊號;以及一接地端,用來耦接該接地元件;一電容性感應元件,電性連接於該天線之該輻射體,用來透過該輻射體,感應一特定範圍之一環境電容值,以產生該感應結果;以及至少一電容,電性連接於該天線之該接地端與該接地元件之間,用來阻斷該接地端至該接地元件的一直流訊號路徑。
本發明另揭露一種射頻裝置,用於一無線通訊裝置,該射頻裝置包含有一天線,包含有一輻射體;以及一訊號饋入元件,用來將一射頻訊號傳送至該輻射體,以透過該輻射體發射該射頻訊號;以及一電容性感應元件,電性連接於該天線之該輻射體,用來透過該輻射體,感應一特定範圍之一環境電容值;其中,該訊號饋入元件或該電容性感應元件阻斷該輻射體至一地端間之一直流訊號路徑。
本發明另揭露一種無線通訊裝置,包含有一射頻訊號處理裝置,用來產生一射頻訊號,並根據一感應結果,調整該射頻訊號之能量;以及一射頻裝置,包含有一天線,包含有一輻射體;以及一訊號饋入元件,用來將該射頻訊號傳送至該輻射體,以透過該輻射體發射該射頻訊號;以及一電容性感應元件,電性連接於該天線之該輻射體,用來透過該輻射體,感應一特定範圍之一環境電容值,以產生該感應結果;其中,該訊號饋入元件或該電容性感應元件阻斷該輻射體至一地端間之一直流訊號路徑。
為了兼顧降低干擾及維持天線效能兩種需求,本發明亦透過感測人體接近的電容變化,據以調整無線信號能量。然而,不同於習知技術需外加的接收器或感測器而影響天線效率,本發明不需外加接收器或感測器,而是利用天線的輻射體感應特定範圍的環境電容值,並據以調整無線信號能量。以下將依據天線形式之不同,分為兩大類說明本發明之概念。
首先,針對輻射體與地間具有直流連結路徑之天線,請參考第1圖,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無線通訊裝置10之示意圖。無線通訊裝置10可以是任何具無線通訊功能之電子產品,如手機、電腦系統、無線存取點設備等,其簡略地係由一射頻訊號處理裝置100及一射頻裝置102所組成。射頻訊號處理裝置100用來產生一射頻訊號RF_sig,並可根據射頻裝置102所回傳之環境電容值的感應結果CAP_rst,調整射頻訊號RF_sig之能量。射頻裝置102包含有一接地元件104、一天線106、一電容性感應元件114及一電容116。天線106包含有一輻射體108、一訊號饋入元件110及一接地端112。電容性感應元件114係電性連接於輻射體108,用來透過輻射體108,感應特定範圍之環境電容值,並據以產生感應結果CAP_rst。此外,電容116係介於天線106之接地端112與接地元件104之間,用來阻斷接地端112至接地元件104的直流訊號路徑。
簡單來說,在無線通訊裝置10中,電容性感應元件114係利用天線106的輻射體108來感應環境電容值,並將感應結果CAP_rst傳送至射頻訊號處理裝置100,使射頻訊號處理裝置100據以調整射頻訊號RF_sig的能量。此外,由於天線106與接地元件104間具有直流連結路徑,因此射頻裝置102利用電容116阻斷接地端112至接地元件104的直流訊號路徑,藉此,可避免電容性感應元件114透過接地元件104感應環境電容值。
習知技術通常利用接近感應器感測人體接近的電容變化,從而判斷人體接近情形。然而,接近感應器需包含具金屬材質之接收器或感測器,此外加的接收器或感測器會對天線效率產生影響,造成操作頻帶變窄。相較之下,無線通訊裝置10之電容性感應元件114係利用天線106的輻射體108進行感應。換言之,本發明不需增加接收器或感測器,而是利用射頻裝置102中原有的輻射體108來進行環境電容值的感應。如此一來,可避免影響天線106的輻射效率,更重要的是,針對具有相近頻帶需求的不同通訊系統,只需設計單一天線即可,因而可降低設計及生產成本,並有利於零件管理。
需注意的是,第1圖之無線通訊裝置10係說明針對輻射體與地間具有直流連結路徑之天線,如何不增加可能影響天線效率的接收器或感應器,而有效感應人體接近情形。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當可據以做不同之修飾,而不限於此。舉例來說,天線106係表示輻射體與地間具有直流連結路徑之天線,但不限於任何形式。同樣地,電容性感應元件114係透過天線106的輻射體108感應環境電容值,但其運作方式、相對於輻射體108的連接位置、感應結果CAP_rst的產生方式、形式或內容等皆不限於任何規則。另外,電容116係用以阻斷接地端112至接地元件104的直流訊號路徑,但在不同應用中,可能需多個電容始能達成相同目的(阻斷輻射體108至接地元件104的直流訊號路徑),或是需特殊規格(如大電容值)等,皆應屬本發明之簡單變化。
舉例來說,請參考第2A圖,第2A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射頻裝置202之示意圖。射頻裝置202係為第1圖之射頻裝置102的一實施方式,因此相同功能之元件採相同命名方式,亦即射頻裝置202包含有一接地元件204、一天線206、一電容性感應元件214及一電容216,天線206包含有一輻射體208、一訊號饋入元件210及一接地端212。由第2A圖可知,天線206為一雙頻天線。此外,電容性感應元件214與訊號饋入元件210係共節點,但不限於此,只要確保電容性感應元件214可電性連接於輻射體208即可。例如,第2B圖及第2C圖分別顯示了另外兩種電容性感應元件214的設置方式,其皆屬於本發明之範疇。
第2B圖及第2C圖顯示了電容性感應元件214的設置方式只要可電性連接於輻射體208即可,除此之外,電容216的設置方式亦可適當調整,只要能阻斷電容性感應元件214至接地元件204的直流連結路徑即可。換句話說,當電容性感應元件214設置於輻射體208的尾端時(即第2B圖之例),電容216亦可改設置於如第2D圖所示之位置;此時,接地端212的位置亦重新定義。簡單來說,在本發明中,接地端212(或接地端112)係定義為輻射體208至接地元件204之路徑上的點,更精確來說,是為定義電容216相對於電容性感應元件214的位置,故可適應性調整。
同樣地,其它不同形式但具有相同特徵(輻射體與地間具有直流連結路徑)之天線亦可依第2A圖至第2D圖之例適當衍生及變化。
請參考第3圖,第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射頻裝置302之示意圖。射頻裝置302係為第1圖之射頻裝置102的一實施方式,因此相同功能之元件採相同命名方式,亦即射頻裝置302包含有一接地元件304、一天線306、一電容性感應元件314及一電容316,天線306包含有一輻射體308、一訊號饋入元件310及一接地端312。由第3圖可知,天線306為一平面倒F天線,除此之外,僅需確保電容性感應元件314可電性連接於輻射體308即可,其它如電容性感應元件314的設置位置、電容316的位置等皆可仿第2B圖至第2D圖之例而適當調整,故於此不贅述。
請參考第4圖,第4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射頻裝置402之示意圖。射頻裝置402係為第1圖之射頻裝置102的一實施方式,因此相同功能之元件採相同命名方式,亦即射頻裝置402包含有一接地元件404、一天線406、一電容性感應元件414及一電容416,天線406包含有一輻射體408、一訊號饋入元件410及一接地端412。由第4圖可知,天線406為一雙極天線,除此之外,僅需確保電容性感應元件414可電性連接於輻射體408即可,其它如電容性感應元件414的設置位置、電容416的位置等皆可仿第2B圖至第2D圖之例而適當調整,故於此不贅述。
請參考第5圖,第5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射頻裝置502之示意圖。射頻裝置502係為第1圖之射頻裝置102的一實施方式,因此相同功能之元件採相同命名方式,亦即射頻裝置502包含有一接地元件504、一天線506、一電容性感應元件514及一電容516,天線506包含有一輻射體508、一訊號饋入元件510及一接地端512。由第5圖可知,天線506為一摺疊式雙極天線,除此之外,僅需確保電容性感應元件514可電性連接於輻射體508即可,其它如電容性感應元件514的設置位置、電容516的位置等皆可仿第2B圖至第2D圖之例而適當調整,故於此不贅述。
另外,針對第1圖之無線通訊裝置10,本發明亦不限制訊號饋入元件110的饋入方式,亦即訊號饋入元件110可以透過耦合方式或電性連接方式耦接於輻射體108。舉例來說,請參考第6圖,第6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射頻裝置602之示意圖。射頻裝置602係為第1圖之射頻裝置102的一實施方式,因此相同功能之元件採相同命名方式,亦即射頻裝置602包含有一接地元件604、一天線606、一電容性感應元件614及一電容616,天線606包含有一輻射體608、一訊號饋入元件610及一接地端612。由第6圖可知,電容性感應元件614係透過耦合饋入方式將射頻訊號RF_sig傳送至輻射體608,除此之外,僅需確保電容性感應元件614可電性連接於輻射體608即可,其它如電容性感應元件614的設置位置、電容616的位置等皆可仿第2B圖至第2D圖之例而適當調整,故於此不贅述。
另一方面,如前所述,在不同應用中,可能需多個電容始能阻斷輻射體108至接地元件104的直流訊號路徑,常見的例子如槽孔天線、槽孔耦合式天線等。此等因應多直流訊號路徑而使用多個電容之變化,應屬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通常之技藝,故於此不贅述。
另外,針對輻射體與地間不具有直流連結路徑之天線,請參考第7圖,第7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無線通訊裝置70之示意圖。無線通訊裝置70可以是任何具無線通訊功能之電子產品,如手機、電腦系統、無線存取點設備等,其簡略地係由一射頻訊號處理裝置700及一射頻裝置702所組成。射頻訊號處理裝置700用來產生一射頻訊號RF_sig,並可根據射頻裝置702所回傳之環境電容值的感應結果CAP_rst,調整射頻訊號RF_sig之能量。射頻裝置702包含有一天線106及一電容性感應元件714,天線706包含有一輻射體708及一訊號饋入元件710。電容性感應元件714係電性連接於輻射體708,用來透過輻射體708,感應特定範圍之環境電容值,並據以產生感應結果CAP_rst。
簡單來說,在無線通訊裝置70之運作方式與無線通訊裝置10類似,由電容性感應元件714利用輻射體708來感應環境電容值,並將感應結果CAP_rst傳送至射頻訊號處理裝置700,使射頻訊號處理裝置700據以調整射頻訊號RF_sig的能量。無線通訊裝置70與無線通訊裝置10不同之處在於,天線706與地間不具有直流連結路徑,因此射頻裝置702不需如射頻裝置102一樣需利用電容阻斷天線至地的直流訊號路徑。因此,無線通訊裝置70亦不需增加接收器或感測器,而是利用射頻裝置702中原有的輻射體708來進行環境電容值的感應。如此一來,可避免影響天線706的輻射效率,更重要的是,針對具有相近頻帶需求的不同通訊系統,只需設計單一天線即可,因而可降低設計及生產成本,並有利於零件管理。
需注意的是,第7圖之無線通訊裝置70係說明針對輻射體與地間不具有直流連結路徑之天線,如何不增加可能影響天線效率的接收器或感應器,而有效感應人體接近情形。其它衍生變化可仿前述之例而得,不限於此。舉例來說,請參考第8圖,第8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射頻裝置802之示意圖。射頻裝置802係為第7圖之射頻裝置702的一實施方式,因此相同功能之元件採相同命名方式,亦即射頻裝置802包含有一天線806及一電容性感應元件814,天線806包含有一輻射體808及一訊號饋入元件810。由第8圖可知,天線806為一單極天線,除此之外,僅需確保電容性感應元件814可電性連接於輻射體808即可,其它如電容性感應元件814的設置位置等皆可適當調整,故於此不贅述。
請參考第9圖,第9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射頻裝置902之示意圖。射頻裝置902係為第7圖之射頻裝置702的一實施方式,因此相同功能之元件採相同命名方式,亦即射頻裝置902包含有一天線906及一電容性感應元件914,天線906包含有一輻射體908及一訊號饋入元件910。由第9圖可知,天線806為一環型天線,除此之外,僅需確保電容性感應元件914可電性連接於輻射體908即可,其它如電容性感應元件914的設置位置等皆可適當調整,故於此不贅述。
請參考第10圖,第10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射頻裝置1002之示意圖。射頻裝置1002係為第7圖之射頻裝置702的一實施方式,因此相同功能之元件採相同命名方式,亦即射頻裝置1002包含有一天線1006及一電容性感應元件1014,天線1006包含有一輻射體1008及一訊號饋入元件1010。由第10圖可知,天線1006為一平板天線,因此,電容性感應元件1014較佳地係電性連接於輻射體1008,但不限於此。
上述實施例係依天線之輻射體是否與地間具有直流連結路徑,而分為兩大類說明,用以闡明本發明不需增加接收器或感測器,而是利用射頻裝置中原有的輻射體來進行環境電容值的感應。如此一來,可避免影響天線的輻射效率,更重要的是,針對具有相近頻帶需求的不同通訊系統,只需設計單一天線即可,因而可降低設計及生產成本,並有利於零件管理。
另一方面,針對射頻訊號處理裝置100或700的運作方式則不限於特定規則,只要能根據感應結果CAP_rst,適當調整射頻訊號RF_sig的能量即可,更明確來說,當感應結果CAP_rst顯示有人體接近時,應降低射頻訊號RF_sig的能量。舉例來說,請參考第11圖,第1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射頻訊號處理裝置1100之示意圖。射頻訊號處理裝置1100為第1圖之射頻訊號處理裝置100或第7圖之射頻訊號處理裝置700的一實施方式。射頻訊號處理裝置1100包含有一訊號產生模組1112、一衰減模組1114及一切換模組1116。訊號產生模組1112用來產生射頻訊號RF_sig,而衰減模組1114係由電阻R1~R3所組成,用來衰減訊號能量。切換模組1116耦接於訊號饋入元件(如110、710等)、電容性感應元件(如114、714等)、訊號產生模組1112及衰減模組1114,其包含切換器SW1、SW2,用來於電容性感應元件之感應結果CAP_rst顯示特定範圍之環境電容值大於一預設值時,將衰減模組1114連結至訊號產生模組1112與訊號饋入元件之間,使訊號產生模組1112所輸出之射頻訊號經衰減模組1114衰減能量後傳送至訊號饋入元件;反之,當電容性感應元件之感應結果CAP_rst顯示特定範圍之環境電容值未大於預設值時,則將訊號產生模組1112直接連結至訊號饋入元件,使訊號產生模組1112所輸出之射頻訊號直接傳送至訊號饋入元件。如此一來,當感應結果CAP_rst顯示有人體接近時,射頻訊號處理裝置1100可降低射頻訊號RF_sig的能量,以避免影響人體;而當感應結果CAP_rst顯示未有人體接近時,射頻訊號處理裝置1100則維持射頻訊號RF_sig的能量,以維持天線效率。
另外,請參考第12圖,第1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射頻訊號處理裝置1200之示意圖。射頻訊號處理裝置1200為第1圖之射頻訊號處理裝置100或第7圖之射頻訊號處理裝置700的一實施方式。射頻訊號處理裝置1200包含有一訊號產生模組1212、一電阻1214及一切換模組1216。訊號產生模組1212用來產生射頻訊號RF_sig,並電性連接於電阻1214及訊號饋入元件(如110、710等)。切換模組1216耦接於系統地端、電容性感應元件(如114、714等)及電阻1214,用來於電容性感應元件之感應結果CAP_rst顯示特定範圍之環境電容值大於一預設值時,導通電阻1214至系統地端的連結,使訊號產生模組1212所輸出之射頻訊號部分分流至地端,從而降低傳送至訊號饋入元件之射頻訊號RF_sig的能量;反之,當電容性感應元件之感應結果CAP_rst顯示特定範圍之環境電容值未大於預設值時,切斷電阻1214至系統地端的連結,使訊號產生模組1212所輸出之射頻訊號直接傳送至訊號饋入元件,從而維持傳送至訊號饋入元件之射頻訊號RF_sig的能量。如此一來,當感應結果CAP_rst顯示有人體接近時,射頻訊號處理裝置1200可降低射頻訊號RF_sig的能量,以避免影響人體;而當感應結果CAP_rst顯示未有人體接近時,射頻訊號處理裝置1200則維持射頻訊號RF_sig的能量,以維持天線效率。
除此之外,關於射頻訊號處理裝置1100及1200中切換模組1116、1216的供電方式,可將直流電源嵌於射頻訊號RF_sig中,再透過濾波器、分流電路等將直流電源取出並供應至切換模組1116、1216,此應係本領域熟知之技藝。
另一方面,在前述實施例中,電容性感應元件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4、1014係用來感應特定範圍之環境電容值,其實現方式未有所限,可因應系統需求而適當調整。舉例來說,請參考第13圖,第1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電容性感應元件1300之示意圖。電容性感應元件1300可取代或實現前述實施例中的電容性感應元件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4、1014,其包含有一判斷單元1302及一電容C_INT。判斷單元1302透過一接腳PIN_Sensing連接輻射體(如輻射體108、208、308、408、508、608、708、808、908、1008),用來偵測接腳PIN_Sensing的電壓是否達到臨限電壓值V_STEP,再根據接腳PIN_Sensing的電壓達到臨限電壓值所需要的充電次數是否超越N_CHARGE+N_BARRIER,判斷是否有外物靠近,從而輸出感應結果CAP_rst。其中,臨限電壓值V_STEP表示電容C_INT對接腳PIN_Sensing完成充電的臨限電壓值;充電次數N_CHARGE表示當無外物靠近時,電容C_INT對接腳PIN_Sensing進行充電,使得接腳PIN_Sensing的電壓達到臨限電壓值V_STEP所需的充電次數;障壁充電次數N_BARRIER係為了避免環境些微變化所造成的誤動作,為充電次數N_CHARGE再加上的障壁充電次數,當充電次數超越N_CHARGE+N_BARRIER即可正確地判斷有外物靠近。
詳細來說,接腳PIN_Sensing(或輻射體)至地可等效為一至地的電容(C_Sensing;其中,需注意的是,電容C_Sensing為一等效電容,其不存在於實體結構中,然而,為說明電容性感應元件1300之運作方式,仍繪示於第13圖中。當無外物靠近的時候,電容C_INT會對電容C_Sensing充電而達到臨限電壓值V_STEP所需要的充電次數即為充電次數N_CHARGE;換言之,充電次數N_CHARGE可作為外物靠近判斷的依據,而障壁充電次數N_BARRIER則額外考慮環境些微變化所造成的影響。因此,當外物靠近而使得電容C_INT對接腳PIN_Sensing充電至臨限電壓值V_STEP所需要的充電次數超越N_CHARGE+N_BARRIER時,判斷單元1302可正確地判斷外物靠近的事件發生,從而輸出對應的感應結果CAP_rst(如邏輯1);反之,當無外物靠近,或者當外物靠近但是電容C_INT對接腳PIN_Sensing充電至臨限電壓值V_STEP所需要的充電次數未超越N_CHARGE+N_BARRIER時,表示外物靠近的事件並未被觸發,則判斷單元1302輸出對應的感應結果CAP_rst(如邏輯0)。
更進一步來說,如第13圖所示,人體或者手對於接地電位可等效為一對地的電容C_HAND,因此當人體或者手靠近電容性感應元件時,接腳PIN_Sensing的電容值將會因為電容並聯而增加,亦即C_Sensing+C_HAND,電容值增加將使得電容C_INT對接腳PIN_Sensing充電至臨限電壓值V_STEP所需要的充電次數增加。藉此,當充電次數超越N_CHARGE+N_BARRIER時,即可正確地判斷外物靠近事件發生,並於感應結果CAP_rst顯示對應的資訊(如邏輯1),表示偵測到人體或者手靠近。
需注意的是,第13圖係說明適用於本發明之電容性感應元件之一實現方式,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當可因應系統需求而適當調整,不限於此。
在習知技術中,為了兼顧降低干擾及維持天線效能兩種需求,通常利用接近感應器感測人體接近的電容變化,從而判斷人體接近情形。然而,接近感應器需包含具金屬材質之接收器或感測器,此外加的接收器或感測器會對天線效率產生影響,造成操作頻帶變窄。相較之下,本發明不需增加接收器或感測器,而是利用既有的輻射體來進行環境電容值的感應。如此一來,可避免影響天線的輻射效率,更重要的是,針對具有相近頻帶需求的不同通訊系統,只需設計單一天線即可,因而可降低設計及生產成本,並有利於零件管理。
綜上所述,本發明利用天線的輻射體感應特定範圍的環境電容值,並據以調整無線信號能量,因而可避免影響天線的輻射效率,同時,只需設計單一天線即可適用具有相近頻帶需求的不同通訊系統,可進一步降低設計及生產成本,並有利於零件管理。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70...無線通訊裝置
100、700、1100、1200...射頻訊號處理裝置
102、202、302、402、502、602、702、802、902、1002...射置頻裝
104、204、304、404、504、604...接地元件
106、206、306、406、506、606、706、806、906、1006...天線
108、208、308、408、508、608、708、808、908、1008...輻射體
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1010...訊號饋入元件
112、212、312、412、512、612...接地端
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4、1014、1300...電容性感應元件
116、216、316、416、516、616...電容
CAP_rst...感應結果
RF_sig...射頻訊號
1112、1212...訊號產生模組
1114...衰減模組
1116、1216...切換模組
R1~R3、1214...電阻
1302...判斷單元
C_INT、C_Sensing、C_HAND...電容
PIN_Sensing...接腳
V_STEP...臨限電壓值
N_CHARGE...充電次數
N_BARRIER...障壁充電次數
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無線通訊裝置之示意圖。
第2A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射頻裝置之示意圖。
第2B圖為第2A圖之射頻裝置之一變化方式之示意圖。
第2C圖為第2A圖之射頻裝置之一變化方式之示意圖。
第2D圖為第2A圖之射頻裝置之一變化方式之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射頻裝置之示意圖。
第4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射頻裝置之示意圖。
第5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射頻裝置之示意圖。
第6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射頻裝置之示意圖。
第7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無線通訊裝置之示意圖。
第8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射頻裝置之示意圖。
第9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射頻裝置之示意圖。
第10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射頻裝置之示意圖。
第1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射頻訊號處理裝置之示意圖。
第1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射頻訊號處理裝置之示意圖。
第1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電容性感應元件之示意圖。
10...無線通訊裝置
100...射頻訊號處理裝置
102...射頻裝置
104...接地元件
106...天線
108...輻射體
110...訊號饋入元件
112...接地端
114...電容性感應元件
116...電容
CAP_rst...感應結果
RF_sig...射頻訊號

Claims (22)

  1. 一種射頻裝置,用於一無線通訊裝置,該射頻裝置包含有:一接地元件,用來提供接地;一天線,包含有:一輻射體;一訊號饋入元件,耦接於該輻射體,用來將一射頻訊號傳送至該輻射體,以透過該輻射體發射該射頻訊號;以及一接地端,用來耦接該接地元件;一電容性感應元件,電性連接於該天線之該輻射體,用來透過該輻射體,感應一特定範圍之一環境電容值;以及至少一電容,電性連接於該天線之該接地端與該接地元件之間,用來阻斷該接地端至該接地元件的一直流訊號路徑。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射頻裝置,其中該天線係一平面倒F天線、一雙極天線、一摺疊式雙極天線或一槽孔天線。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射頻裝置,其中該訊號饋入元件係透過耦合方式耦接於該輻射體。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射頻裝置,其中該訊號饋入元件係透過電性連接方式耦接於該輻射體。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射頻裝置,其中該電容性感應元件另用來將該環境電容值之一感應結果傳送至該無線通訊裝置之一射頻訊號處理裝置,該射頻訊號處理裝置根據該感應結果,調整該射頻訊號之能量。
  6. 一種無線通訊裝置,包含有:一射頻訊號處理裝置,用來產生一射頻訊號,並根據一感應結果,調整該射頻訊號之能量;以及一射頻裝置,包含有:一接地元件,用來提供接地;一天線,包含有:一輻射體;一訊號饋入元件,耦接於該輻射體,用來將該射頻訊號傳送至該輻射體,以透過該輻射體發射該射頻訊號;以及一接地端,用來耦接該接地元件;一電容性感應元件,電性連接於該天線之該輻射體,用來透過該輻射體,感應一特定範圍之一環境電容值,以產生該感應結果;以及至少一電容,電性連接於該天線之該接地端與該接地元件之間,用來阻斷該接地端至該接地元件的一直流訊號路徑。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該天線係一單極天線、一迴路天線或一平板天線。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該訊號饋入元件係透過耦合方式耦接於該輻射體。
  9. 如請求項6所述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該訊號饋入元件係透過電性連接方式耦接於該輻射體。
  10. 如請求項6所述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該射頻訊號處理裝置包含有:一訊號產生模組,用來產生該射頻訊號;一衰減模組,用來衰減訊號能量;以及一切換模組,耦接於該訊號饋入元件、該電容性感應元件、該訊號產生模組及該衰減模組,用來於該電容性感應元件之該感應結果顯示該特定範圍之該環境電容值大於一預設值時,將該衰減模組連結至該訊號產生模組與該訊號饋入元件之間,使該射頻訊號經該衰減模組衰減能量後傳送至該訊號饋入元件。
  11. 如請求項6所述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該射頻訊號處理裝置包含有:一訊號產生模組,耦接於該訊號饋入元件,用來產生該射頻訊號;一電阻,耦接於該訊號產生模組與該訊號饋入元件之間;以及一切換模組,耦接於該電容性感應元件、該電阻及一地端,用來於該電容性感應元件之該感應結果顯示該特定範圍之該環境電容值大於一預設值時,導通該電阻至該地端的連結,使該射頻訊號部分分流至該地端。
  12. 一種射頻裝置,用於一無線通訊裝置,該射頻裝置包含有:一天線,包含有:一輻射體;以及一訊號饋入元件,用來將一射頻訊號傳送至該輻射體,以透過該輻射體發射該射頻訊號;以及一電容性感應元件,電性連接於該天線之該輻射體,用來透過該輻射體,感應一特定範圍之一環境電容值;其中,該訊號饋入元件或該電容性感應元件阻斷該輻射體至一地端間之一直流訊號路徑。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射頻裝置,其中該天線係一單極天線、一迴路天線或一平板天線。
  14.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射頻裝置,其中該訊號饋入元件係透過耦合方式耦接於該輻射體。
  15.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射頻裝置,其中該訊號饋入元件係透過電性連接方式耦接於該輻射體。
  16.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射頻裝置,其中該電容性感應元件另用來將該環境電容值之一感應結果傳送至該無線通訊裝置之一射頻訊號處理裝置,該射頻訊號處理裝置根據該感應結果,調整該射頻訊號之能量。
  17. 一種無線通訊裝置,包含有:一射頻訊號處理裝置,用來產生一射頻訊號,並根據一感應結果,調整該射頻訊號之能量;以及一射頻裝置,包含有:一天線,包含有:一輻射體;以及一訊號饋入元件,用來將該射頻訊號傳送至該輻射體,以透過該輻射體發射該射頻訊號;以及一電容性感應元件,電性連接於該天線之該輻射體,用來透過該輻射體,感應一特定範圍之一環境電容值,以產生該感應結果;其中,該訊號饋入元件或該電容性感應元件阻斷該輻射體至一地端間之一直流訊號路徑。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該天線係一單極天線、一迴路天線或一平板天線。
  19. 如請求項17所述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該訊號饋入元件係透過耦合方式耦接於該輻射體。
  20. 如請求項17所述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該訊號饋入元件係透過電性連接方式耦接於該輻射體。
  21. 如請求項17所述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該射頻訊號處理裝置包含有:一訊號產生模組,用來產生該射頻訊號;一衰減模組,用來衰減訊號能量;以及一切換模組,耦接於該訊號饋入元件、該電容性感應元件、該訊號產生模組及該衰減模組,用來於該電容性感應元件之該感應結果顯示該特定範圍之該環境電容值大於一預設值時,將該衰減模組連結至該訊號產生模組與該訊號饋入元件之間,使該射頻訊號經該衰減模組衰減能量後傳送至該訊號饋入元件。
  22. 如請求項17所述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該射頻訊號處理裝置包含有:一訊號產生模組,耦接於該訊號饋入元件,用來產生該射頻訊號;一電阻,耦接於該訊號產生模組與該訊號饋入元件之間;以及一切換模組,耦接於該電容性感應元件、該電阻及一地端,用來於該電容性感應元件之該感應結果顯示該特定範圍之該環境電容值大於一預設值時,導通該電阻至該地端的連結,使該射頻訊號部分分流至該地端。
TW100142160A 2011-11-17 2011-11-17 射頻裝置及無線通訊裝置 TWI4076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2160A TWI407632B (zh) 2011-11-17 2011-11-17 射頻裝置及無線通訊裝置
US13/350,842 US8723749B2 (en) 2011-11-17 2012-01-16 Radio-frequency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3/442,839 US8467840B2 (en) 2011-11-17 2012-04-09 Radio-frequency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2160A TWI407632B (zh) 2011-11-17 2011-11-17 射頻裝置及無線通訊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2546A TW201322546A (zh) 2013-06-01
TWI407632B true TWI407632B (zh) 2013-09-01

Family

ID=48427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42160A TWI407632B (zh) 2011-11-17 2011-11-17 射頻裝置及無線通訊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467840B2 (zh)
TW (1) TWI40763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13410B2 (en) 2014-08-25 2016-08-09 Wistron Neweb Corporation Radio-frequency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05182B2 (en) * 2012-06-29 2017-07-11 Intel Corporation Patch-based proximity sensors, antennas, and control systems to control antennas based on corresponding proximity measures
TWM460421U (zh) * 2013-05-07 2013-08-21 Pegatron Corp 具近接感測功能的天線模組
TWI539671B (zh) * 2013-07-22 2016-06-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行動裝置
CN104581896A (zh) * 2013-10-15 2015-04-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发射功率的调整方法、装置和终端
US10249939B2 (en) * 2013-11-25 2019-04-0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ntenna devices
US10224614B2 (en) * 2014-04-07 2019-03-05 Cavendish Kinetics, Inc. Head-hand capacitance compensation with digital variable capacitor
CN104269605A (zh) * 2014-09-22 2015-01-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US10128560B2 (en) * 2014-12-12 2018-11-13 Ethertronics, Inc. Hybrid antenna and integrated proximity sensor using a shared conductive structure
WO2017090461A1 (ja) * 2015-11-27 2017-06-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受信装置および送受信方法
CN109001505B (zh) * 2018-04-10 2019-12-24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终端的sar传感器进行温度补偿的方法及终端
US20200014108A1 (en) * 2018-07-04 2020-01-09 Advanced Wireless & Antenna Inc. Antenna device
TWI678079B (zh) * 2018-07-10 2019-11-21 晶鈦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通訊裝置
CN113258258B (zh) * 2020-02-10 2022-08-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辐射功率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KR102347921B1 (ko) * 2020-02-28 2022-01-06 전북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위상 배열 안테나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바일 디바이스
TWI850547B (zh) * 2020-03-31 2024-08-01 昇佳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天線與近接感測電路之傳輸架構
CN112821071A (zh) * 2021-02-08 2021-05-18 台湾立讯精密有限公司 天线模块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57595B1 (en) * 2002-05-09 2003-12-02 Motorola, Inc. Sensor-driven adaptive counterpoise antenna system
US20040214621A1 (en) * 2003-04-25 2004-10-28 Motorola,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variable antenna radiation pattern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US20070238496A1 (en) * 2006-03-28 2007-10-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Versatile system for adaptive mobile station antenna
US7805171B2 (en) * 2007-03-06 2010-09-28 Motorola Mobility, Inc. Earmounte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US8000736B2 (en) * 2007-01-06 2011-08-16 Apple Inc. User programmable switch for portable data processing dev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26385B2 (en) * 2011-04-05 2012-12-04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proximity based transmitted power control and related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57595B1 (en) * 2002-05-09 2003-12-02 Motorola, Inc. Sensor-driven adaptive counterpoise antenna system
US20040214621A1 (en) * 2003-04-25 2004-10-28 Motorola,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variable antenna radiation pattern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US20070238496A1 (en) * 2006-03-28 2007-10-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Versatile system for adaptive mobile station antenna
US8000736B2 (en) * 2007-01-06 2011-08-16 Apple Inc. User programmable switch for portable data processing devices
US7805171B2 (en) * 2007-03-06 2010-09-28 Motorola Mobility, Inc. Earmounte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13410B2 (en) 2014-08-25 2016-08-09 Wistron Neweb Corporation Radio-frequency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2546A (zh) 2013-06-01
US20130130633A1 (en) 2013-05-23
US8467840B2 (en) 2013-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7632B (zh) 射頻裝置及無線通訊裝置
TWI497825B (zh) 射頻裝置及無線通訊裝置
CN103138794A (zh) 射频装置及无线通信装置
CN104124991A (zh) 射频装置及无线通信装置
US10833413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621211B2 (en) Adaptive maximum power limiting using capacitive sensing in a wireless device
CN103428314A (zh) 一种调整移动终端辐射方向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TWI547011B (zh) 射頻裝置及無線通訊裝置
CN111491051A (zh) 移动终端
TWI589061B (zh) 天線裝置
US1029092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proximity sensor
US9374119B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2832960A (zh) 无线通讯装置及其方法
CN104979616A (zh) 天线装置
CN105529534A (zh) 电子装置
CN110708080A (zh) 通信装置
CN204290956U (zh) 近物感应天线模块
TWI761746B (zh) 天線系統及其電子裝置
US1117785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170215151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2347942B2 (en) Mobile device
CN104811177B (zh) 近接传感装置及具有自适性工作频带调整射频系统
TWI722286B (zh) 電子式偵測複合天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