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80638B - 具有改良針保護閉鎖機制的注射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改良針保護閉鎖機制的注射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80638B TWI880638B TW113106099A TW113106099A TWI880638B TW I880638 B TWI880638 B TW I880638B TW 113106099 A TW113106099 A TW 113106099A TW 113106099 A TW113106099 A TW 113106099A TW I880638 B TWI880638 B TW I880638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needle guard
- injection device
- trigger member
- injection
-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2—Needles; Details of needles pertaining to their connection with syringe or hub; Accessories for bringing the needle into, or holding the needle on,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tection of needles
- A61M5/3205—Apparatus for removing or disposing of used needles or syringes, e.g. containers; 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from used needles
- A61M5/321—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by used needl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20—Automatic syringes, e.g. with automatically actuated piston rod, with automatic needle injection, filling automatically
- A61M5/2033—Spring-loaded one-shot injectors with or without automatic needle inser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15—Pistons; Piston-rods; Guiding, blocking or restricting the movement of the rod or piston; Appliances on the rod for facilitating dosing ; Dosing mechanisms
- A61M5/31501—Means for blocking or restricting the movement of the rod or pist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20—Automatic syringes, e.g. with automatically actuated piston rod, with automatic needle injection, filling automatically
- A61M2005/2006—Having specific accessories
- A61M2005/2013—Having specific accessories triggering of discharging means by contact of injector with patient bod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20—Automatic syringes, e.g. with automatically actuated piston rod, with automatic needle injection, filling automatically
- A61M2005/2073—Automatic syringes, e.g. with automatically actuated piston rod, with automatic needle injection, filling automatically preventing premature release, e.g. by making use of a safety lock
- A61M2005/208—Release is possible only when device is pushed against the skin, e.g. using a trigger which is blocked or inactive when the device is not pushed against the ski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15—Pistons; Piston-rods; Guiding, blocking or restricting the movement of the rod or piston; Appliances on the rod for facilitating dosing ; Dosing mechanisms
- A61M5/31501—Means for blocking or restricting the movement of the rod or piston
- A61M2005/31508—Means for blocking or restricting the movement of the rod or piston provided on the piston-rod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2—Needles; Details of needles pertaining to their connection with syringe or hub; Accessories for bringing the needle into, or holding the needle on,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tection of needles
- A61M5/3205—Apparatus for removing or disposing of used needles or syringes, e.g. containers; 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from used needles
- A61M5/321—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by used needles
- A61M5/3243—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by used needles being axially-extensible, e.g. protective sleeves coaxially slidable on the syringe barrel
- A61M5/324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e.g. to improve manipulation or functioning
- A61M2005/3247—Means to impede repositioning of protection sleeve from needle covering to needle uncovering posi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2—Needles; Details of needles pertaining to their connection with syringe or hub; Accessories for bringing the needle into, or holding the needle on,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tection of needles
- A61M5/3205—Apparatus for removing or disposing of used needles or syringes, e.g. containers; 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from used needles
- A61M5/321—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by used needles
- A61M5/3243—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by used needles being axially-extensible, e.g. protective sleeves coaxially slidable on the syringe barrel
- A61M5/326—Fully automatic sleeve extension, i.e. in which triggering of the sleeve does not require a deliberate action by the user
- A61M2005/3267—Biased sleeves where the needle is uncovered by insertion of the needle into a patient's bod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82—Internal energy supply devices
- A61M2205/8275—Mechanical
- A61M2205/8281—Mechanical spring operated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有關一種注射裝置,包含外殼(3)、針保護件(20)、用於在藥物容器(5)內驅動柱塞並因此排出藥物之注射驅動機制,此驅動機制包括:
柱塞桿(31),藉由注射彈簧(34)所偏向;
保持構件(33),用於最初將柱塞桿(31)保持於其近側位置中;
觸發器構件(35),安裝至保持構件(33)上。
針保護件(20)的縮回造成觸發器構件(35)朝近側地運動,並因此造成柱塞桿(31)之釋放。裝置(1)更包含用於防止針保護件(20)在使用此裝置之後縮回的閉鎖機制,此閉鎖機制包含設於觸發器構件(35)及保持構件(33)上之凸輪系統,當針保護件(20)縮回時,其防止觸發器構件旋轉,且當針保護件(20)係在裝置啟動之後返回至其延伸位置時,造成觸發器構件旋轉進入阻擋位置。
Description
本發明有關注射裝置,尤其是所謂的「針保護件起動式」自動注射器,其可藉由使用者將裝置按壓在注射部位上來啟動。
此類型之裝置通常對於在緊急條件下注射待施用藥物係較佳的。尤其是,緊急裝置不僅需要堅固並可靠,而且易於使用,具有最少步驟。
在由現有技術已知之一些裝置中,例如WO 2009/114542提供可拆卸的安全構件,其防止在於裝置之操縱期間意外啟動此裝置。為此目的,當裝置壓抵靠著注射部位時,安全構件阻擋在針保護件縮回時可致動之觸發器構件。於致動此裝置用於施行注射之前,需要藉由使用者移除安全構件。此類型的裝置亦包括可拆卸地配置在裝置外殼之遠側端的帽蓋,用於覆蓋針保護件並將其維持在延伸位置中,由而防止於運送期間例如由於震動而意外啟動。帽蓋亦設有夾緊典型保護藥物容器之針的鞘套之特徵,由此鞘套係與帽蓋同時被移除。
提供另一安全特徵,其在使用裝置之後(注射之後)將針保護件閉鎖於延伸位置中,且由而防止針保護件的任何另一縮回。這是為了防止重複使用此裝置及用針造成之潛在傷害。
此安全特徵係藉由裝置中的額外安全部件來達成,此額外安全部件係可於裝置外殼內運動及可變形。此附加部件增加此裝置之複雜性及製造成本。它亦可能增加缺陷的風險。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是減少部件之數量,同時以穩健且可靠的方式達成此閉鎖安全功能。
根據本發明,其提供一種注射裝置,包含:
-細長外殼,沿著縱向軸線(X)延伸並建構來收納藥物容器,此藥物容器設有含有藥物之筒件、附接至其上的針、及可在筒件內位移以經過此針排出藥物之柱塞;
-針保護件,其可伸縮地安裝於外殼中並能在延伸位置與縮回位置之間軸向地運動,而於延伸位置中,針保護件由外殼朝遠側地突出並圍繞此針,且縮回位置從延伸位置朝近側地隔開,對應於將裝置壓抵靠著注射部位用以啟動注射裝置的條件;
-針保護件彈簧,使針保護件在遠側方向中偏向;
-注射驅動機制,用於在筒件內驅動柱塞,並因此排出藥物,此注射驅動機制包括:
柱塞桿,可於外殼內軸向地運動在近側位置與遠側位置之間,用於在筒件內驅動柱塞;
注射彈簧,配置用於使柱塞桿偏向至其遠側位置;
保持構件,固定在外殼內,用於在注射裝置的初始狀態中抵抗注射彈簧之偏向作用將柱塞桿保持於其近側位置中,保持構件及柱塞桿具有對應的閂鎖特徵,閂鎖特徵包括止動表面及形成有突出部之對應可徑向偏轉的彈性支臂,由此柱塞桿係藉由突出部與止動表面之嚙合而保持在其近側位置中;及
觸發器構件,包含阻擋特徵,並藉由當使針保護件從其延伸位置運動至其縮回位置時,阻擋特徵能由阻擋位置軸向地移位至釋放位置,於阻擋位置中,阻擋特徵防止彈性支臂的徑向偏轉,因此防止突出部由對應之止動表面脫離,而在釋放位置中,彈性支臂係自由徑向地偏轉,由此突出部係於注射彈簧的偏向作用之下由對應之止動表面脫離;
其中針保護件的縮回造成觸發器構件朝近側地運動,並因此造成閂鎖特徵之釋放且因此造成注射裝置的啟動,
注射裝置更包含閉鎖機制,用於一旦裝置已被啟動及一旦針保護件已藉由針保護件彈簧返回至其延伸位置,則防止針保護件縮回,
其中觸發器構件能夠取決於針保護件之軸向位移及位置相對保持構件旋轉,且閉鎖機制包含:
-凸輪系統,設在觸發器構件及保持構件上,其防止觸發器構件於針保護件縮回時旋轉,並當針保護件係在啟動裝置之後返回其延伸位置時造成旋轉進入一阻擋角位置;及
止動特徵,配置於觸發器構件上,使得止動特徵在用於啟動裝置的縮回期間處於針保護件之軸向路徑以外,且在觸發器構件的阻擋角位置中與針保護件干涉。
以此設計,於閂鎖特徵被提供在觸發器構件上之意義上,閉鎖安全功能係與觸發功能結合,由此不需要專用於閉鎖功能的額外部件。此設計以簡單可靠之方式達成閉鎖功能,而允許減少部件的數量。
較佳實施例可包括以下特徵之一或數個:
-針保護件具有用於圍繞處於延伸位置中的針之鞘套部分,鞘套部分具有在遠側端的通孔,用於當針保護件縮回時使此針通過,及由鞘套部分軸向地且朝近側地突出之腿部,所述腿部具有用於當針保護件縮回時嚙合及移位觸發器構件的自由端;
-凸輪系統包括設在觸發器構件上之凸輪軌道、及設於保持構件上並界定凸輪隨動件的尖頭,此尖頭用於嚙合在凸輪軌道中;
-保持構件具有實質上圓柱形之中空本體,且觸發器構件具有裝配於所述圓柱形中空本體上方之套筒本體,使套筒本體能夠取決於針保護件的軸向位移及位置而相對於圓柱形中空本體滑動或旋轉;
-套筒本體係設有第一肋條,用於當針保護件縮回時與腿部之自由端嚙合,由此造成觸發器構件朝近側地移位;
-套筒本體係在其內表面上設有收納尖頭之凸輪軌道,此尖頭由圓柱形中空本體徑向地及朝內地突出,此凸輪軌道具有與於近側方向中延伸的軸向通道連接之橫向地定向的終端通道,此軸向通道具有一開放之遠側端;
-止動特徵包括由套筒本體徑向地突出之第二肋條,此第二肋條用於與針保護件選擇性嚙合,用以防止針保護件朝近側地縮回;
-第二肋條從第一肋條朝遠側地隔開;
-腿部具有由腿部之自由端朝遠側地隔開並形成一橫向邊緣的凹口,此橫向邊緣界定一止動表面,用於在注射裝置於注射之後的最終狀態中防止針保護件朝近側地縮回;
-尖頭被偏向朝此終端通道,由此當針防護件在針防護彈簧的作用之下移回對應於注射後的裝置之最終狀態的延伸位置時,造成觸發器構件旋轉並使第二肋條嚙合腿部之橫向邊緣;
-觸發器構件及外殼包含處於相互可釋放之嚙合的對應鎖定特徵,用於將觸發器構件維持在其阻擋位置中,且其中所述鎖定特徵被設計成當針保護件由其延伸位置運動至其縮回位置時釋放,由此針保護件之縮回造成鎖定特徵的釋放、閂鎖特徵之釋放、及因此注射裝置的啟動;
-腿部具有一軸向邊緣,此軸向邊緣具有一於鞘套部分與凹口之間延伸的區段,其界定一在針保護件(20)之軸向位移期間與保持構件(33)的對應導引元件(113)滑動地配合的導引元件;
-第二肋條係配置於套筒本體上,用於在注射裝置注射之後的最終狀態中嚙合腿部之橫向邊緣,並因此防止針保護件朝近側地縮回;
-閂鎖特徵包括一對形成在柱塞桿之近側端上的彈性支臂,及形成於每一彈性支臂之自由端的軸向地延伸、各自突出部;
-保持構件包含具有軸向孔之徑向壁,此軸向孔具有界定此等閂鎖特徵的止動表面之周向邊緣;
-突出部係由各自之彈性支臂徑向地及往外地突出,此等彈性支臂由徑向壁軸向地突出經過此孔,而當柱塞桿處於其近側位置中時,使此等突出部與止動表面相互嚙合;
-阻擋特徵包括軸向栓銷,此軸向栓銷在觸發器構件之阻擋位置中防止此等彈性支臂的朝內偏轉,並因此防止此等突出部由止動表面脫離;
-外殼包含至少一凹部,且觸發器構件包含套筒本體,及由套筒本體往外地突出之至少一懸臂式撓性支臂,此懸臂式撓性支臂於其自由端設有用於與外殼的凹部可釋放地嚙合之徑向耳片,此等鎖定特徵包括所述耳片及對應的凹部;
-耳片係藉由懸臂式撓性支臂偏向成嚙合在凹部內,且懸臂式撓性支臂係能藉由針保護件朝內地偏轉,用於由凹部釋放耳片;
-懸臂式撓性支臂包含用於與針保護件嚙合之斜面,當針保護件在近側方向中運動時,此斜面的輪廓決定藉由針保護件之軸向位移所造成的懸臂式撓性支臂之朝內偏轉;
-外殼及觸發器構件分別具有一對於直徑方向中相對之凹部及對應的懸臂式撓性支臂;
-此裝置更包含配置在外殼與觸發器構件之間的觸發器彈簧,用於朝遠側地偏向此觸發器構件,由此觸發器構件在注射裝置之初始狀態中被偏向至其阻擋位置;及
-注射彈簧被設計成於其近側位置中向柱塞桿賦予一克服與閂鎖特徵相互嚙合之保持力的力量,由此阻擋特徵之釋放造成此等閂鎖特徵脫離並造成注射彈簧將柱塞桿驅動至其遠側位置。
定義
以下定義將在本說明書及請求項中使用:
-自動注射器一詞指明注射裝置,其中用於從藥物容器排出藥物之力量係藉由裝置的能量源所提供,此裝置係藉由使用者所觸發,如與使用來自使用者之手動力量來排出藥物的裝置相反。在本說明書中,自動注射器一詞涵蓋具有固定針之注射器以及那些具有自動穿透特徵者,其中此針於排出藥物之前藉由裝置的能量源被運動並插入此注射部位;
-「遠側」一詞意指當藥筒被收納在注射裝置中時接近、或定向朝藥筒內容物之出口通孔的位置或方向。「遠側」位置及方向亦可分別被稱為「前方」位置及「向前」方向;及
-「近側」一詞意指與遠側位置或方向相反之位置或方向,及/或接近、或定向朝注射裝置的抓握部分。「近側」位置及方向亦可分別被稱為「後方」位置及「向後」方向。
現在將藉由圖(圖1-10)上所顯示之以下較佳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圖上所描述的注射裝置係一次性自動注射器。
參考圖1、2及2A,注射裝置1包含細長外殼3,其沿著縱向軸線X延伸並建構來收納藥物容器5。於所說明之實施例中,外殼3係由兩個零件製成,包括同軸且固定地附接的前外殼3a及後外殼3b。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外殼3可一體地製成為一件式部件。
於所說明之實施例中,藥物容器5係預填充注射器,其設有含有藥物7的筒件6、附接至其上之針8、及可在筒件6內位移以經過此針排出藥物的柱塞9。筒件6係於其近側端形成有凸緣10、在其遠側端連接至針8之尖端,此尖端呈現一減小的直徑且由而形成肩部11。筒件6係由玻璃製成,但於其他實施例中,可由塑膠材料製成。注射器5更設有圍繞針8並在其近側端包含一放大之基底部分17的可移除保護鞘套15。鞘套15典型至少部分地由諸如橡膠之彈性體材料製成。如下文將詳細地敘述,注射器5係固定地安裝於前外殼3a內。
裝置1更包含針保護件20,其可伸縮地安裝於外殼3中並能在延伸位置與縮回位置之間軸向地運動。於延伸位置中,針保護件20由外殼3的遠側端朝遠側地突出並圍繞此針8,由此針被隱藏在使用者之視線外並受到保護。此縮回位置從延伸位置朝近側地隔開,並對應於將裝置壓抵靠著注射部位用以啟動此裝置的條件。
與針保護件20相關聯,此裝置包括針保護件彈簧21,其在本實施例中係螺旋壓縮彈簧,並軸向地配置於外殼3與針保護件20之間,用於在遠側方向中偏向此針保護件。
裝置1更包含可拆卸地安裝至外殼3的遠側部分上之帽蓋22,用於覆蓋針保護件20並限制其軸向運動。如下文中將看到,帽蓋22亦設有抓握特徵,用於當帽蓋22由外殼3拆卸時移除針鞘套15。
為了在筒件6內驅動柱塞9並因此經過針8排出藥物7,裝置1更包含配置於外殼3內的注射驅動機制25。
注射驅動機制25包括可在外殼3內軸向地運動用以於筒件6內驅動柱塞9之柱塞桿31、固定在外殼3內的保持構件33、軸向地配置在保持構件33與柱塞桿31之間用於向前偏向柱塞桿31的呈螺旋壓縮彈簧形式之注射彈簧34、及可在外殼3內軸向地運動用於當向後運動時觸發注射階段的觸發器構件35。
再者,裝置1包含軸向地配置在外殼3與觸發器構件35之間用於朝遠側地偏向觸發器構件35的呈螺旋壓縮彈簧形式之觸發器彈簧37。
參考圖3、3A及3B,將可看出,前外殼3a具有細長的圓柱形外壁41、形成用於注射器筒件6之容納部的同軸圓柱形內壁42、及用於與帽蓋22可拆卸地連接之同軸前端套筒43。前外殼更設有徑向連接肋條44,在所說明實施例中的數量為四個,將外壁41牢牢地連接至內壁42,且繞著縱向軸線X規則地分佈。
於所表示之實施例中,外壁41的橫截面為整體橢圓形狀,由此防止裝置在平坦表面上滾動。它於後方部分中包含一對相向之孔口45,用於將後外殼3b牢牢地附接至前外殼3a。在其內表面上,外壁41係形成有止動表面46,用於與針保護件20的互補特徵嚙合,由而限制針保護件20在遠側方向中之位移。外壁41係亦於其前方部分的外表面上設有用以增強使用者之操作性的脊部47或槽紋。
內壁42之橫截面大致上為圓形,其尺寸設計成與注射器筒件6的外部尺寸相匹配,且在前方設有較小直徑之止動部分48。設有止動部分48以用於嚙合注射器筒件6的肩部11,由此注射器5可被同軸地插入前外殼3a,收納在藉由內壁42所界定之孔腔中並藉由止動部分48固持於軸向位置中而防止向前運動。
界定外殼3的遠側端之前端套筒43具有一用於與帽蓋22的互補特徵配合之肋條螺紋區段49,設計那些連接特徵,使得帽蓋22可藉由旋轉此帽蓋達幾分之一圈且接著軸向地移除它而由前外殼3a拆卸。
較佳地係,前外殼3a係藉由合成材料的成形而一體製成。
現在更具體地參考圖1及4,針保護件20具有鞘套部分50,其帶有用於在其延伸位置中圍繞針8之環形邊緣51;及一對相對的腿部52,其由鞘套部分50軸向地且朝近側地突出。
鞘套部分50被形成為圓柱體,於其遠側端具有藉由環形邊緣51所限定之通孔53,用於當針保護件20縮回進入外殼3時使針8通過。鞘套部分50係在其遠側端亦設有一對於直徑方向中相對的徑向突出部54,此等徑向突出部被設計用於與帽蓋22之互補特徵嚙合,用以當帽蓋22附接至外殼3時限制針保護件20的軸向運動。此配置旨在防止裝置之意外觸發,例如於震動的情況案例中。
每一腿部52具有一自由端55,用於如下文將敘述,當針保護件20縮回進入外殼3時嚙合並移位此觸發器構件35。每一腿部52係形成有從自由端55朝遠側地隔開並形成橫向邊緣56之凹口,及具有延伸在鞘套部分50與凹口之間的區段之軸向邊緣57。
橫向邊緣56界定一止動表面,用於在注射之後的注射裝置之最終狀態中防止針保護件20朝近側地縮回。軸向邊緣57的區段界定一導引元件,用於在針保護件20之軸向移位期間與保持構件33的對應特徵嚙合。
每一腿部52係更設有撓性可偏轉翼片58,其具有用於與外壁41之對應止動表面46嚙合的徑向突出之前翼片邊緣59,如圖2上可見。翼片58與止動表面46的嚙合界定針保護件20相對於外殼3之延伸位置,而防止針保護件20進一步的遠側相對移位。
如圖2及2A上可見,配置在針防護件20與外殼3之間的針防護彈簧21於近側端支承在前外殼3a之止動部分48上,且於遠側端支承在環形邊緣51上。
現在更具體參考圖1、2及2A,帽蓋22包括一實質上圓柱形壁61,其設計成裝配於前外殼2a的前端套筒43上方、及在前面部分地封閉此圓柱形壁61之前端環形壁63。圓柱形壁61的內表面係形成有凹部64,形成用於與肋條螺紋區段49之互補特徵以螺紋連接。
帽蓋22更包含由前端壁61向後延伸的同軸抓握套筒65,用於嚙合針鞘套15。在自由端(近側端),抓握套筒65係形成有一對相向之鉗爪67,當帽蓋22被附接至外殼3時(圖2),此對鉗爪嚙合針鞘套15的放大基底17之後方環形表面,由此當帽蓋22係由外殼3拆卸時,此鞘套15係由注射器5移除。
於圓柱形壁61的外表面上,帽蓋22係設有由圓柱形壁61之前端延伸至後端的主肋條68、及脊狀表面69,所述主肋條68係連續地形成有實質上軸向部分及實質上螺旋狀部分。主肋條68及脊狀表面69被設計成增強使用者之操作,尤其是讓使用者更輕易地對應於帽蓋22與外殼3之間的螺紋式連接而將帽蓋22旋轉幾分之一圈(例如1/4圈),且接著軸向地拉動帽蓋22,用於將帽蓋由外殼拆卸。連同前外殼3a的脊部47,脊狀表面69亦可界定帽蓋22相對於外殼3之角度位置的視覺指示器。
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帽蓋22係由合成材料製成為一體成形件。尤其是,抓握套筒65係與帽蓋22的其餘部分一體製成。然而,於其他實施例中,抓握套筒65可為與帽蓋之其餘部分分開的部件並附接至其上。抓握套筒亦可為以不同材料、諸如金屬製成。
圓柱體61之內表面係形成有收縮部70,此收縮部70界定一用於與針保護件的徑向突出部54嚙合之止動表面,用以當帽蓋22被附接至外殼3時防止針保護件20縮回。在此組構中,針保護件的軸向移位因此被限制至收縮部70與前端環形壁63之間的小距離(圖2A)。
仍參考圖1、2及2A,後外殼3b係形成為塞子,用於在其後端封閉藉由前外殼3a所界定之內部容積。它主要包含裝配於前外殼3a的外壁41中之大致上圓柱形本體71、及在其近側端的徑向封閉壁73。圓柱形本體71之外表面係形成有一對相向的徑向閂鎖75,用於與各自之孔45嚙合並將後外殼3b牢牢地附接至前外殼3a。
後外殼3b的圓柱形本體71之內表面係形成有相向的凹部77,此等凹部77被提供成與保持構件33之互補特徵嚙合,用於將其牢牢地附接至後外殼3b。後外殼3b的本體71之內表面更形成有於直徑方向中相向的凹部,此等凹部界定用於與觸發器構件35之特徵嚙合的徑向止動部(界定鎖定特徵)79,如將在下文中看到。
仍參考圖1、2及2A,柱塞桿31係形成為一體式零件,其具有一於其遠側端設有徑向板塊83之主要細長實心本體81、及由實心本體81軸向地且朝近側地延伸的一對平行之彈性支臂85。徑向板塊83被設計成嚙合柱塞9並將注射彈簧34的排出力量傳送至柱塞9。
彈性支臂85係彼此隔開,由而界定一間隙87,且係可撓的,使得它們可在徑向方向中朝內地偏轉。每一彈性支臂85係於其自由近側端形成有用於與保持構件33之止動表面嚙合的突出部89。突出部89由各自之彈性支臂85徑向且朝外地突出。彈性支臂85界定用於軸向地保持柱塞桿31抵抗注射彈簧34的偏向作用之閂鎖特徵。
現在具體參考圖1、2、2A及5。保持構件33包含一實質上圓柱形的中空本體101及於其近側端之徑向壁,此徑向壁形成有一具有周向邊緣的中心軸向孔102。該周向邊緣界定用於與突出部89嚙合之止動表面103 (如圖2上可見),且因此界定一對應的閂鎖特徵。
圓柱形中空本體101係設計用於容納注射彈簧34,徑向壁界定用於注射彈簧34之承座。如圖2上可見,在此圖上所說明的初始狀態中被壓縮之注射彈簧34於其遠側端支承在柱塞桿31的徑向板塊83上,且於其近側端支承在中空本體101之徑向壁上。
一方面藉由彈性支臂85及突出部89所界定且另一方面藉由止動表面103所界定的注射彈簧34及閂鎖特徵被設計,使得當相互嚙合時,如果未阻止彈性支臂85朝內地偏轉,藉由注射彈簧34於其近側位置(與圖2相同之位置)中賦予至柱塞桿31的力量克服閂鎖特徵之保持力量。
圓柱形中空本體101係形成有由其徑向且往外突出的尖頭105,此尖頭105界定一用於與觸發器構件35之對應特徵嚙合的凸輪隨動件。
保持構件33更包含一對相反之固定扣合部107,其由中空本體101徑向地延伸並及與對應凹部77嚙合(如圖2A上所顯示),用於將保持構件33鎖固至後外殼3b。
保持構件33亦包括一對平行的分支108,其在遠側方向中由中空本體101軸向地突出並由中心軸線X對稱地隔開。每一分支係於其自由遠側端設有傾斜邊緣109,其設計來支承並壓在注射器凸緣10上。分支108及各自之傾斜邊緣109提供一定程度的彈性,其吸收注射器與裝置部件之間由於製造公差而可能殘餘的遊隙。分支108及邊緣109亦被設計成在裝置以「針向上」之定向掉落的情況下吸收震動,並最小化對構成注射器筒件6之玻璃上的衝擊力量。
再者,保持構件33具有由中空本體101徑向地延伸之環形支承凸緣111,用於可滑動地支承此針保護件20的腿部52,及進一步由支承凸緣111往外地突出之兩對相反之導引壁113,每對導引壁113界定一用於各自腿部52的通道。導引壁113被建構成與對應腿部52滑動地配合,以便允許針保護件20軸向地滑動並防止相對旋轉。
現在參考圖1、2、2A、6及6A,將看出的是,觸發器構件35包含一中空套筒本體131,此中空套筒本體131係於其遠側端開放且在其近側端藉由近側封閉壁133所封閉。套筒本體131裝配於保持構件33之圓柱形中空本體101上方,使套筒本體131能夠取決於針保護件20的軸向移位及位置而相對於圓柱形中空本體101滑動或旋轉。下面將解釋此觸發器構件35相對此保持構件33之運動。
觸發器構件35包括由近側封閉壁133朝遠側地突出的軸向栓銷(界定一阻擋特徵135),使得在圖2及2A上所說明之初始組構中,阻擋特徵135被插入柱塞桿31的彈性支臂85之間的間隙87中,由而防止彈性支臂85朝內徑向偏轉,並因此防止突出部由止動表面103之止動表面脫離。
因此,當阻擋特徵135由其延伸位置運動至其縮回位置時,此阻擋特徵135係可藉由針保護件20與觸發器構件35一起軸向地移位。當觸發器構件35係由其中阻擋特徵135阻擋彈性支臂85的朝內偏轉之阻擋位置朝近側地運動時,阻擋特徵135係由間隙87移除,由此其不再干涉彈性支臂85且不再阻擋彈性支臂的偏轉。這對應於觸發器構件35之釋放位置,其中彈性支臂85係自由地徑向偏轉。因此,在注射彈簧34的偏向作用之下,突出部係由止動表面103脫離。
觸發器構件35更包含由套筒本體131往外地突出之一對相向的懸臂式撓性支臂137,每一懸臂式撓性支臂於其自由端設有徑向耳片139。耳片139被提供用於與藉由後外殼3b之凹部形成的各自之徑向止動部79可釋放地嚙合(圖2)。
每一耳片139係藉由各自的懸臂式撓性支臂137偏向進入嚙合在對應凹部內,懸臂式撓性支臂137係可藉由針保護件20朝內地偏轉,用於由凹部釋放耳片139。每一懸臂式撓性支臂137包含一用於與針保護件20之對應腿部52嚙合的斜面141。當針保護件係在近側方向中運動時,斜面141之輪廓決定藉由針保護件20的軸向移位所造成之懸臂式撓性支臂137的朝內偏轉。
耳片139及對應之徑向止動部79界定相互可釋放嚙合的鎖定特徵。這些鎖定特徵被設計成將觸發器構件35維持於其阻擋位置中,且當針保護件20由其延伸位置運動至其縮回位置時可藉由針保護件20釋放。針保護件20之縮回造成鎖定特徵(徑向止動部79、耳片139)的釋放、閂鎖特徵(突出部89、止動表面103)之釋放、並因此造成注射裝置的啟動。
觸發器構件35更包括由套筒本體131徑向且朝外地突出之第一肋條143、及由其朝遠側地隔開的止動特徵(第二肋條)145。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觸發器構件35包括一對此等於直徑方向中相對的第一肋條143、及一對此等同樣於直徑方向中相對之止動特徵145。
第一肋條143被提供用於當針保護件20縮回時與腿部52的對應自由端55嚙合,由此造成此觸發器構件35朝近側地移位。
第一肋條具有一從耳片139稍微朝遠側地隔開之止動表面,用於與腿部52的自由端55在對應於斜面141之頂點的軸向位置嚙合,使得針保護件20的縮回依序地造成懸臂式撓性支臂137之偏轉及腿部52的自由端55之嚙合,而無需接觸耳片139。
設有止動特徵145,用於在針保護件20朝向其縮回位置的縮回期間嚙合藉由腿部52之軸向邊緣57所界定的對應導引元件,且於注射裝置注射之後的最終狀態中,嚙合對應腿部52之橫向邊緣56並因此防止針保護件20朝近側地縮回。
因此,止動特徵145選擇性地嚙合此針保護件20,用於在此裝置之操作的第一階段中允許針保護件20之軸向移位,且於此裝置的最終狀態中防止針保護件20朝近側地縮回。這將在下文中進一步解釋。
觸發器構件35之套筒本體131係亦於其內表面上設有凸輪軌道150,用於收納保持構件33的尖頭105。凸輪軌道150具有由開放之遠側端151朝近側地延伸的軸向通道151及與軸向通道151連接之橫向地定向的終端通道155。如圖6A中可見,此終端通道155之內部後壁係相對於主軸線X傾斜,而內部前壁係垂直於主軸線X。
藉由尖頭105及凸輪軌道150所構成的凸輪系統界定閉鎖機制之閉鎖特徵,用於將針保護件20鎖定在對應於此裝置在注射之後的最終狀態之延伸位置中,亦即用於一旦此裝置已啟動且一旦針保護件20已藉由針保護件彈簧21返回至其延伸位置,防止針保護件20縮回。
再者,套筒本體131係於近側區域中設有由其徑向地突出的呈軸環160形式之止動構件,此軸環160界定用於觸發器彈簧37的承座。
如圖2及2A上可見,配置在針保護件20與外殼3之間的觸發器彈簧37於近側端支承在後外殼3b之徑向封閉壁73上且於遠側端支承在軸環160上。
由圖2及2A上所說明的注射裝置1(如所儲存之裝置)的初始組構開始,現在將參考圖7-11敘述用於操作此裝置之主要步驟。
在圖2、2A的初始組構中,將指出的是,柱塞桿31係藉由突出部89與止動表面103的嚙合而抵抗預壓縮注射彈簧34之偏向作用而保持於其近側位置中。彈性支臂85軸向地突出穿過孔102,使突出部89及止動表面103係相互嚙合,並與彈性支臂85之間的阻擋特徵135嚙合來防止朝內地偏轉。
在此初始組構中,觸發器彈簧37被壓縮於後外殼3b與觸發器構件35之間,由此觸發器構件35被偏向至其阻擋位置,其中阻擋特徵135嚙合彈性支臂85之間的間隙87。
觸發器構件35係藉由用耳片139及徑向止動部79所構成之鎖定特徵的相互可釋放嚙合而保持於此阻擋位置中,其在此位置中防止觸發器構件35於近側方向中之軸向移位。顯然,亦藉由彈性支臂85止動此觸發器構件35的徑向封閉壁73來防止觸發器構件35朝遠側地運動。
在此初始組構中,藉由嚙合此止動表面46之翼片邊緣59來防止針保護件20朝遠側地運動。由於突出部54與帽蓋22的收縮部70之相互作用,針保護件20亦具有抵抗針保護件彈簧21的偏向作用之近側移位的有限能力。
在使用此裝置1之前,使用者需要藉由扭轉帽蓋22來移除帽蓋22,用於釋放帽蓋22與前外殼3a之間的螺紋式連接49、64,且接著將帽蓋22由前外殼3a軸向地拆卸。這樣做時,使用者由針8移除鞘套15,此鞘套15被保持在帽蓋之抓握套筒65中。針8仍然藉由針保護件20所保護,其接著處於其完全延伸位置中,且不暴露。
接著此裝置製備好進行注射。當未加帽蓋時,此裝置係處於與圖2、2A所顯示者相同的組構中,而僅只移除帽蓋22及鞘套15,且針防護件20自由進一步朝近側地運動。
為了觸發此裝置1並注射藥物容器5(注射器)中所含有之藥物7,使用者需要將此裝置的遠側端、亦即藉由針保護件20之環形邊緣51所構成之尖端按壓在注射部位上。當抵抗針保護件彈簧21的作用而按壓時,針保護件20開始部分地縮回外殼3內。
於圖7、7A、7B上所說明之組構中,針保護件部分地縮回外殼3中,因而露出刺入使用者的組織之針8的尖端。
腿部52係軸向地導引在導引壁113之間,使軸向邊緣57滑動於觸發器構件35的各自止動特徵145上。在此階段期間,腿部52滑動於懸臂式撓性支臂137之各自斜面141上方,因此朝內地偏轉支臂37並由外殼3的對應徑向止動部79釋放耳片139。在此組構中,觸發器構件35未相對於初始組構軸向或旋轉地運動。尖頭105嚙合在凸輪軌道150中,並定位於軸向通道153之最後面部分中。
在此部分縮回的組構中,將參考圖7注意的是,當釋放此等鎖定特徵(徑向止動部79、耳片139)時,觸發器構件35仍處於其軸向阻擋位置中,其中阻擋特徵135被插入間隙87中並防止彈性支臂85之朝內偏轉,由而防止突出部89由止動表面103脫離。觸發器構件35係在觸發器彈簧37之偏向作用下維持於其阻擋位置中。
藉由對著注射部位持續向裝置1施加壓力,針保護件進一步縮回進入外殼,直至其抵達其完全縮回位置,藉此暴露待插入使用者的組織之針的整個長度。此組構被表示在圖8、8A、8B上。
為了抵達此組構,縮回針保護件20,使得腿部52之自由端55支承於各自的第一肋條143上,並因此依次抵抗觸發器彈簧37之作用而在近側方向中推動觸發器構件35。因此,阻擋特徵135係於針保護件20的完全縮回位置(如圖8、8A、8B上所顯示)中由間隙87脫離,由此釋放此等閂鎖特徵(突出部89、止動表面103)。
此組構對應於觸發器構件35之釋放位置,其中彈性支臂85係自由地朝內偏轉,且其中在注射彈簧34的作用之下,突出部89係由止動表面103脫離。
於所述操作階段期間,由於尖頭105在軸向通道153中之嚙合,觸發器構件35仍然被防止於保持構件33上方旋轉。在觸發器構件35的完全縮回位置中,尖頭105係坐落於凸輪軌道150之打開端151處,至少部分地在軸向通道153內,因此仍防止觸發器構件35相對保持構件33的旋轉。
當釋放此等閂鎖特徵時,柱塞桿31可於注射彈簧34之作用下被向前驅動至其遠側位置(如圖9上所顯示),由而在藥物容器中向前推動柱塞9並排出藥物。
因此,將理解的是,針保護件20之縮回依序地造成阻擋特徵(徑向止動部79、耳片139)的釋放,且接著於進一步縮回時,造成觸發器構件35由其阻擋位置軸向移位至其釋放位置。這依序造成閂鎖特徵(突出部89、止動表面103)被釋放並啟動此注射裝置,其中注射彈簧34將柱塞桿31驅動至其遠側位置,藉此注射藥物。
觸發器彈簧37之存在確保於釋放阻擋特徵(徑向止動部79、耳片139)之後,腿部52的自由端55及第一肋條143保持相互嚙合。這確保閂鎖特徵(突出部89、止動表面103)之釋放-及因此裝置的啟動-發生在適當之針插入深度,對應於針保護件20的完全縮回位置。
圖9、9A、9B上所說明之組構對應於一旦注射已完成,使用者就開始釋放此裝置上的壓力。柱塞桿31處於其遠側位置且針保護件20在針保護件彈簧21之作用下返回至一部分延伸位置。
為了抵達此組構,腿部52於斜面141上方朝遠側地滑回,藉此釋放懸臂式撓性支臂137,當觸發器構件35係藉由觸發器彈簧37在遠側方向中偏向時,懸臂137可往外地撓曲回至其初始位置。於觸發器彈簧37的作用下,觸發器35係因此軸向地朝前運動,由此運動此軸向通道153,以便收納尖頭105。在此相對動作中,尖頭105係於軸向通道153之端部帶入與終端通道155的橫向表面嚙合(如在圖7B上可見)。
於觸發器彈簧37之作用下,尖頭105與凸輪軌道150的相互嚙合造成尖頭105被偏向朝終端通道155。然而,當止動特徵145支承在腿部52之軸向邊緣57上時,防止觸發器構件35及保持構件33的相對旋轉。防止此相對旋轉,直至針保護件20返回至其完全延伸位置,而對應於抵達軸向邊緣57之近側端的止動特徵145。
在此裝置於注射後之最終狀態中,且一旦使用者將此裝置由注射部位完全撤回並完全釋放此裝置上的壓力,針保護件20就返回至其完全延伸位置,亦對應於圖2之位置,其中它完全覆蓋此針8。
在圖10、10A、10B上說明此最終組構。
為了抵達此組構,針保護件20已朝遠側地運動達一段距離,使得軸向邊緣57於止動特徵145上滑動之後抵達一位置,其中凹口56係與止動特徵145對應地定位,由而允許觸發器構件35旋轉。
在觸發器彈簧37的作用及凸輪隨動件(尖頭105)於凸輪軌道150中之相互嚙合下,造成觸發器構件35旋轉,使終端通道155的傾斜後壁被迫在尖頭105上滑動。然後,止動特徵145嚙合藉由凹口56所形成之對應橫向邊緣,藉此將針保護件20閉鎖於其完全延伸位置中。這防止針保護件20再次縮回,且作為一安全措施,防止針暴露用以避免受傷的風險。
將理解的是,凸輪系統(尖頭105、凸輪軌道150)取決於針保護件20之軸向移位及位置來允許或防止觸發器構件35相對保持構件33的相對移位、無論是軸向或旋轉式。
藉由跨騎在軸向通道153內之尖頭105來防止觸發器構件35旋轉。於觸發器構件35的阻擋位置及釋放位置兩者中,此尖頭105嚙合在軸向通道153內,而防止相對旋轉。
為了使觸發器構件35能夠於閉鎖期間旋轉,觸發器構件35必需在來自觸發器彈簧37的作用之下朝遠側地運動,直至尖頭105完全脫離此軸向通道153。於圖9B中所顯示的此種狀態可僅只一旦釋放柱塞桿31時被實現。一旦彈性支臂85不再可與觸發器構件35干涉,觸發器構件35將能夠朝遠側地運動超過其初始位置(如圖2上所顯示),且尖頭105最終將離開軸向通道153。這剛好發生在尖頭105與終端通道155形成接觸之前。一旦尖頭105離開軸向通道153並接觸此終端通道155,止動特徵145將與針保護件20的軸向邊緣57形成接觸,而防止觸發器構件35之旋轉,直至針保護件已返回至其完全延伸狀態。
如果使用者於裝置的此狀態中推動在針保護件20上,則針保護件20之橫向邊緣56接觸止動特徵145,且終端通道155的前壁接著推動抵靠著尖頭105,其牢牢地固定至外殼3。定向終端通道155之前壁,使得沒有可藉由終端通道155的前壁軸向地按壓於尖頭105上造成的相對旋轉。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這是藉由垂直於主軸線X的終端通道之前壁來達成。
在替代實施例(未示出)中,凸輪系統可被倒置,使凸輪隨動件係設於觸發器構件上,且凸輪軌道係設在保持構件上。於所述組構中,凸輪隨動件可為呈由觸發器構件的套筒本體徑向且朝內地突出之尖頭形式。所說明實施例係較佳的,雖然作為部件係更易於用傳統之注射成形方法製造。
在進一步的替代實施例(未示出)中,對應於徑向止動部79及耳片139之鎖定特徵可在不同配置中提供,其中徑向止動件係藉由保持構件中的凹部所形成,且耳片係形成於由觸發器構件之套筒本體徑向地朝內突出的懸臂上。在此等實施例中,針保護件之腿部係可徑向滑動地嚙合於保持構件與觸發器構件之間。在所述案例中,針保護件的縮回造成懸臂之往外偏轉(如與所說明的較佳實施例中之朝內偏轉相反)及鎖定特徵的釋放。而且,於此等實施例中,第一肋條143和止動特徵145由觸發器構件的套筒本體徑向朝內地突出。
將理解的是,根據本發明之裝置包括安全特徵、諸如防止意外啟動,其係藉由相當簡單的手段來達成,而消除對於額外部件及處理步驟之需要。本發明提供高度耐用性及可靠性,這對於與救命藥品結合使用的緊急裝置尤其重要。
1:注射裝置
2a:前外殼
3:外殼
3a:前外殼
3b:後外殼
5:藥物容器
6:筒件
7:藥物
8:針
9:柱塞
10:凸緣
11:肩部
15:鞘套
17:基底部分
20:針保護件
21:針保護件彈簧
22:帽蓋
25:注射驅動機制
31:柱塞桿
33:保持構件
34:注射彈簧
35:觸發器構件
37:觸發器彈簧
41:外壁
42:內壁
43:前端套筒
44:徑向連接肋條
45:孔口
46:止動表面
47:脊部
48:止動部分
49:肋條螺紋區段
50:鞘套部分
51:環形邊緣
52:腿部
53:通孔
54:突出部
55:自由端
56:橫向邊緣
57:軸向邊緣
58:翼片
59:前翼片邊緣
61:圓柱形壁
63:前端環形壁
64:凹部
65:抓握套筒
67:鉗爪
68:主肋條
69:脊狀表面
70:收縮部
71:圓柱形本體
73:徑向封閉壁
75:徑向閂鎖
77:凹部
79:徑向止動部
81:實心本體
83:徑向板塊
85:彈性支臂
87:間隙
89:突出部
101:中空本體
102:中心軸向孔
103:止動表面(周向邊緣)
105:尖頭
107:固定扣合部
108:分支
109:傾斜邊緣
111:支承凸緣
113:導引壁
131:套筒本體
133:近側封閉壁
135:止擋特徵(栓銷)
137:懸臂式撓性支臂
139:耳片
141:斜面
143:第一肋條
145:止動特徵(第二肋條)
150:凸輪軌道
151:軸向通道
153:軸向通道
155:終端通道
160:軸環
現在將參考以下附圖更詳細地敘述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其中:
[圖1]係根據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的注射裝置之分解立體圖;
[圖2]係如於儲存組構中組裝的圖1之裝置在使用前於第一軸向平面中的橫截面圖;
[圖2A]係在圖2之組構中的裝置於垂直軸向平面中之橫截面圖;
[圖3]係圖1的裝置之單獨前外殼的正視圖;
[圖3A及3B]分別係來自圖3之方向3A中之側視圖及軸向平面3B-3B中的橫截面圖;
[圖4]係圖1的裝置之單獨針保護件的立體圖;
[圖5]係圖1之裝置的單獨保持構件之俯視圖;
[圖6]係圖1的裝置之單獨觸發器構件的俯視圖;
[圖6A]係來自圖6之軸向平面6A-6A的橫截面圖;
[圖7]係圖1之裝置在觸發此裝置的第一步驟中於圖2之平面中的橫截面圖,其中針保護件係部分地縮回,對應於使用者開始將裝置壓抵靠著注射部位;
[圖7A及7B]係圖7之組構中的裝置之沒有外殼的局部分解視圖,分別是正視圖及俯視圖;
[圖8]係圖1之裝置在觸發此裝置的第二步驟中於圖2之平面中的橫截面視圖,其中針保護件係完全縮回,對應於針在注射部位之完全插入;
[圖8A及8B]係圖8的組構中之裝置的沒有外殼之局部分解視圖,分別是正視圖及俯視圖;
[圖9]係圖1的裝置於此裝置之第一閉鎖步驟中在圖2的平面中之橫截面圖,其中針保護件係返回至部分延伸位置,對應於使用者開始由注射部位撤回裝置;
[圖9A及9B]係圖9的組構中之裝置的沒有外殼之局部分解視圖,分別是正視圖及俯視圖;
[圖10]係圖1的裝置在此裝置之最終閉鎖組構中於圖2的平面中之橫截面視圖,其中針保護件係返回至其完全延伸位置,對應於此裝置的最終使用後組構;
[圖10A及10B]係圖10之組構中的裝置之沒有外殼的局部分解視圖,分別是正視圖及俯視圖。
1:注射裝置
3:外殼
3a:前外殼
3b:後外殼
5:藥物容器
6:筒件
10:凸緣
15:鞘套
17:基底部分
20:針保護件
21:針保護件彈簧
22:帽蓋
25:注射驅動機制
31:柱塞桿
33:保持構件
34:注射彈簧
35:觸發器構件
37:觸發器彈簧
41:外壁
43:前端套筒
45:孔口
47:脊部
49:肋條螺紋區段
50:鞘套部分
52:腿部
54:突出部
55:自由端
56:橫向邊緣
57:軸向邊緣
58:翼片
61:圓柱形壁
65:抓握套筒
67:鉗爪
68:主肋條
69:脊狀表面
71:圓柱形本體
73:徑向封閉壁
75:徑向閂鎖
81:實心本體
83:徑向板塊
85:彈性支臂
87:間隙
89:突出部
101:中空本體
102:中心軸向孔
103:止動表面(周向邊緣)
105:尖頭
111:支承凸緣
113:導引壁
131:套筒本體
133:近側封閉壁
139:耳片
141:斜面
145:止動特徵(第二肋條)
X:軸線
Claims (23)
- 一種注射裝置,包含: 外殼(3),沿著縱向軸線(X)延伸並建構來收納藥物容器(5),該藥物容器設有含有藥物(7)之筒件(6)、附接至其上的針(8)、及可在該筒件內位移以經過該針排出該藥物之柱塞(9); 針保護件(20),其可伸縮地安裝於該外殼(3)中並可在延伸位置與縮回位置之間軸向地運動,而於該延伸位置中,該針保護件由該外殼朝遠側地突出並圍繞該針(8),且該縮回位置從該延伸位置朝近側地隔開,對應於將該裝置(1)壓抵靠著注射部位用以啟動該注射裝置的條件; 針保護件彈簧(21),使該針保護件(20)在該遠側方向中偏向; 注射驅動機制(25),用於在該筒件(6)內驅動該柱塞(9),並因此排出該藥物,該注射驅動機制包括: 柱塞桿(31),可於該外殼(3)內軸向地運動在近側位置與遠側位置之間,用於在該筒件(6)內驅動該柱塞(9); 注射彈簧(34),配置用於使該柱塞桿(31)偏向至其遠側位置; 保持構件(33),固定在該外殼(3)內,用於在該注射裝置的初始狀態中抵抗該注射彈簧(34)之偏向作用將該柱塞桿(31)保持於其近側位置中,該保持構件(33)及該柱塞桿(31)具有對應的閂鎖特徵,該等閂鎖特徵包括止動表面(103)及形成有突出部(89)之對應可徑向偏轉的彈性支臂(85),由此該柱塞桿(31)係藉由該突出部(89)與該止動表面(103)之嚙合而保持在其近側位置中;及 觸發器構件(35),包含阻擋特徵(135),並藉由當使該針保護件(20)從其延伸位置運動至其縮回位置時,該阻擋特徵(135)可由阻擋位置軸向地移位至釋放位置,於該阻擋位置中,該阻擋特徵(135)防止該彈性支臂(85)的徑向偏轉,因此防止該突出部(89)由該對應之止動表面(103)脫離,而在該釋放位置中,該彈性支臂係自由徑向地偏轉,由此該突出部(89)係於該注射彈簧(34)的偏向作用之下由該對應之止動表面(103)脫離; 其中該針保護件(20)的縮回造成該觸發器構件(35)朝近側地運動,並因此造成該等閂鎖特徵之釋放且因此造成該注射裝置(1)的啟動, 該注射裝置(1)更包含閉鎖機制,用於一旦該裝置已被啟動及一旦該針保護件已藉由該針保護件彈簧(21)返回至其延伸位置,則防止該針保護件(20)縮回, 其中該觸發器構件(35)能夠取決於該針保護件(20)之軸向位移及位置相對該保持構件(33)旋轉,且該閉鎖機制包含: 凸輪系統,設在該觸發器構件(35)及該保持構件(33)上,其防止該觸發器構件於該針保護件(20)縮回時旋轉,並當該針保護件(20)係在啟動該裝置之後返回其延伸位置時造成旋轉進入一阻擋角位置;及 止動特徵(145),配置於該觸發器構件(35)上,使得該止動特徵在用於啟動該裝置的縮回期間處於該針保護件(20)之軸向路徑以外,且在該觸發器構件(35)的阻擋角位置中與該針保護件(20)干涉。
- 如請求項1的注射裝置,其中該針保護件(20)具有用於圍繞處於該延伸位置中之針(8)的鞘套部分(50),該鞘套部分(50)具有在該遠側端之通孔(53),用於當該針保護件(20)縮回時使該針(8)通過,及由該鞘套部分(50)軸向地且朝近側地突出的腿部(52),該腿部具有用於當該針保護件(20)縮回時嚙合及移位該觸發器構件(35)之自由端(55)。
- 如請求項2的注射裝置,其中該凸輪系統包括設在該觸發器構件(35)上之凸輪軌道(150)、及設於該保持構件(33)上並界定凸輪隨動件的尖頭(105),該尖頭(105)用於嚙合在該凸輪軌道中。
- 如請求項3的注射裝置,其中該保持構件(33)具有實質上圓柱形之中空本體(101),且該觸發器構件(35)具有裝配於該圓柱形中空本體上方之套筒本體(131),使該套筒本體(131)能夠取決於該針保護件(20)的軸向位移及位置而相對於該圓柱形中空本體(101)滑動或旋轉。
- 如請求項4的注射裝置,其中該套筒本體(131)係設有第一肋條(143),用於當該針保護件(20)縮回時與該腿部(52)之自由端(55)嚙合,由此造成該觸發器構件(35)朝近側地移位。
- 如請求項4的注射裝置,其中該套筒本體(131)係在其內表面上設有收納該尖頭(105)之凸輪軌道(150),該尖頭(105)由該圓柱形中空本體(101)徑向地及朝內地突出,該凸輪軌道(150)具有與於該近側方向中延伸的軸向通道(153)連接之橫向地定向的終端通道(155),該軸向通道具有一開放之遠側端(151)。
- 如請求項4的注射裝置,其中該止動特徵(145)包括由該套筒本體(131)徑向地突出之第二肋條,該第二肋條用於與該針保護件(20)選擇性嚙合,用以防止該針保護件朝近側地縮回。
- 如請求項5的注射裝置, 其中該止動特徵(145)包括由該套筒本體(131)徑向地突出之第二肋條,該第二肋條用於與該針保護件(20)選擇性嚙合,用以防止該針保護件朝近側地縮回,及 其中該第二肋條係從該第一肋條(143)朝遠側地隔開。
- 如請求項6的注射裝置,其中該腿部(52)具有由該腿部(52)之自由端(55)朝遠側地隔開並形成一橫向邊緣(56)的凹口,該橫向邊緣界定一止動表面,用於在該注射裝置(1)於注射之後的最終狀態中防止該針保護件(20)朝近側地縮回。
- 如請求項9的注射裝置,其中該尖頭(105)被偏向朝該終端通道(155),由此當該針防護件(20)在該針防護彈簧(21)的作用之下移回對應於注射後的該裝置之最終狀態的延伸位置時,造成該觸發器構件(35)旋轉並使該止動特徵(145)嚙合該腿部(52)之橫向邊緣。
- 如請求項10的注射裝置,其中該觸發器構件(35)及該外殼(3)包含處於相互可釋放之嚙合的對應鎖定特徵,用於將該觸發器構件(35)維持在其阻擋位置中,且其中該等鎖定特徵被設計成當該針保護件(20)由其延伸位置運動至其縮回位置時釋放,由此該針保護件(20)之縮回造成該等鎖定特徵的釋放、該等閂鎖特徵之釋放、及因此該注射裝置的啟動。
- 如請求項11的注射裝置,其中該腿部(52)具有一軸向邊緣(57),該軸向邊緣(57)具有一於該鞘套部分(50)與該橫向邊緣(56)之間延伸的區段,其界定一在該針保護件(20)之軸向位移期間與該保持構件(33)的對應導引元件(113)滑動地配合的導引元件。
- 如請求項7的注射裝置,其中該第二肋條係配置於該套筒本體(131)上,用於在該注射裝置(1)注射之後的最終狀態中嚙合該腿部(52)之橫向邊緣,並因此防止該針保護件(20)朝近側地縮回。
- 如請求項1或2的注射裝置,其中該等閂鎖特徵包括一對形成在該柱塞桿(31)之近側端上的彈性支臂(85),及形成於每一該彈性支臂之自由端的軸向地延伸、各自突出部(89)。
- 如請求項14的注射裝置,其中該保持構件(33)包含具有軸向孔(102)之徑向壁,該軸向孔具有界定該等閂鎖特徵的該止動表面(103)之周向邊緣。
- 如請求項15的注射裝置,其中該等突出部(89)係由該等各自之彈性支臂(85)徑向地及往外地突出,該等彈性支臂由該徑向壁軸向地突出經過該孔(102),而當該柱塞桿(31)處於其近側位置中時,使該等突出部(89)與該止動表面(103)相互嚙合。
- 如請求項16的注射裝置,其中該阻擋特徵(135)包括軸向栓銷,該軸向栓銷在該觸發器構件(35)之該阻擋位置中防止該等彈性支臂(85)的朝內偏轉,並因此防止該等突出部(89)由該止動表面(103)脫離。
- 如請求項11的注射裝置,其中該外殼(3)包含至少一凹部,且該觸發器構件(35)包含套筒本體(131),及由該套筒本體往外地突出之至少一懸臂式撓性支臂(137),該懸臂式撓性支臂(137)於其自由端設有用於與該外殼的該凹部可釋放地嚙合之耳片(139),該等鎖定特徵包括該耳片(139)及對應的凹部。
- 如請求項18的注射裝置,其中該耳片(139)係藉由該懸臂式撓性支臂偏向成嚙合在該凹部內,且該懸臂式撓性支臂(137)係可藉由該針保護件(20)朝內地偏轉,用於由該凹部釋放該耳片(139)。
- 如請求項18的注射裝置,其中該懸臂式撓性支臂(137)包含用於與該針保護件(20)嚙合之斜面(141),當該針保護件(20)在該近側方向中運動時,該斜面的輪廓決定藉由該針保護件(20)之軸向位移所造成的懸臂式撓性支臂(137)之朝內偏轉。
- 如請求項18的注射裝置,其中該外殼(3)及該觸發器構件(35)分別具有一對於直徑方向中相對之凹部及對應的懸臂式撓性支臂(137)。
- 如請求項1或2的注射裝置,更包含配置在該外殼(3)與該觸發器構件(35)之間的觸發器彈簧(37),用於朝遠側地偏向該觸發器構件,由此該觸發器構件(35)在該注射裝置之初始狀態中被偏向至其阻擋位置。
- 如請求項1或2的注射裝置,其中該注射彈簧(34)被設計成於其近側位置中向該柱塞桿(31)賦予一克服與該等閂鎖特徵相互嚙合之保持力的力量,由此該阻擋特徵(135)之釋放造成該等閂鎖特徵脫離並造成該注射彈簧(34)將該柱塞桿(31)驅動至其遠側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US202363486731P | 2023-02-24 | 2023-02-24 | |
| US63/486,731 | 2023-02-24 |
Publications (2)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TW202434323A TW202434323A (zh) | 2024-09-01 |
| TWI880638B true TWI880638B (zh) | 2025-04-11 |
Family
ID=90053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 TW113106099A TWI880638B (zh) | 2023-02-24 | 2024-02-21 | 具有改良針保護閉鎖機制的注射裝置 |
Country Status (2)
| Country | Link |
|---|---|
| TW (1) | TWI880638B (zh) |
| WO (1) | WO2024176107A1 (zh) |
Citations (3)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TW201026351A (en) * | 2008-09-25 | 2010-07-16 | Lohmann Therapie Syst Lts | Injector and two-chamber system with sterile components |
| US20180110928A1 (en) * | 2014-08-18 | 2018-04-26 | Windgap Medical, Inc. | Portable Drug Mixing and Delivery Device and Associated Methods |
| US11116911B2 (en) * | 2016-04-11 | 2021-09-14 | Biogen Ma, Inc. | Injector lockout prevention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FR2899482A1 (fr) * | 2006-04-11 | 2007-10-12 | Becton Dickinson France Soc Pa | Dispositif d'injection automatique |
| CA2718053C (en) | 2008-03-10 | 2016-09-27 | Antares Pharma, Inc. | Injector safety device |
| WO2020210513A1 (en) * | 2019-04-09 | 2020-10-15 | 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 | Autoinjectors having advanced release and sound features |
-
2024
- 2024-02-20 WO PCT/IB2024/051609 patent/WO2024176107A1/en active Pending
- 2024-02-21 TW TW113106099A patent/TWI880638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TW201026351A (en) * | 2008-09-25 | 2010-07-16 | Lohmann Therapie Syst Lts | Injector and two-chamber system with sterile components |
| US20180110928A1 (en) * | 2014-08-18 | 2018-04-26 | Windgap Medical, Inc. | Portable Drug Mixing and Delivery Device and Associated Methods |
| US11116911B2 (en) * | 2016-04-11 | 2021-09-14 | Biogen Ma, Inc. | Injector lockout prevention device |
Also Published As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TW202434323A (zh) | 2024-09-01 |
| WO2024176107A1 (en) | 2024-08-29 |
Similar Documents
|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 JP7366974B2 (ja) | 自動注射器デバイス | |
| US20240075209A1 (en) | Auto-Insert Injector | |
| CN105025954B (zh) | 自动注射装置 | |
| KR102359225B1 (ko) | 약물 전달 장치용 안전 조립체 | |
| US10265476B2 (en) | Two body syringe carrier assembly with dampener | |
| AU2010269142B2 (en) | Injection device | |
| CN103889484B (zh) | 注射装置 | |
| US20050101919A1 (en) | Device for an injector | |
| TW201642918A (zh) | 注射裝置 | |
| CN119031948A (zh) | 用于将产品自动注射到注射部位的自动注射装置 | |
| JP2024129819A (ja) | 注射部位への製品の自動注射のための自動注射器 | |
| TWI880638B (zh) | 具有改良針保護閉鎖機制的注射裝置 | |
| US20220387714A1 (en) | Emergency automatic injection device | |
| TWI867967B (zh) | 具有改良觸發機制的注射裝置 | |
| CN117323504A (zh) | 用于将医药产品自动注射到注射部位中的自动注射器 | |
| WO2025032486A1 (en) | Injection device with an improved mechanism for generating an audible feedback | |
| CN119816338A (zh) | 用于将产品自动注射到注射部位中的自动注射装置 | |
| CN120202032A (zh) | 自动注射器 | |
| WO2024227740A1 (en) | Medicament delivery device | |
| JP2025532220A (ja) | 救急自動注射装置 | |
| CN120476002A (zh) | 用于安装到注射器上的安全组件 | |
| KR20250036200A (ko) | 자동주사기 | |
| CN120731099A (zh) | 用于将产品自动注射至注射部位中的自动注射器 | |
| HK40018427A (zh) | 自动注射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