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发明用最佳形态
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现根据附图来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如图1所示,本实施形态是作为便携式电话1的键输入装置2用的实施形态。
在便携式电话1上设有话筒3、扬声器4、液晶显示器5,同时设有配置了多个键的键输入装置(键输入部)2。
如图2所示,在键输入装置2上配置了上下6排、左右3列共计18个键,其中4排、3列共计12个键21~32是输入数字或字符用的主键。另外,上排及下排中的6个键被设定为功能键51~56。
在主键21~32和功能键51~56上设定了各种字符和功能。
即,在各主键21~32的键顶的左侧设定了输入电话号码等用的数字键,在右侧设定了用罗马字输入日语或输入英语用的字母等的字符键。
这里,上述主键21~32上的字符键是这样排列的:将母音键设定在上排,在其下侧则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着输入罗马字时与上述母音键组合输入“か行”~“わ行”的子音键。
本发明的特征之一在于:与现有的便携式电话上按照假名字符的50音排列进行日语的输入不同,而是采用罗马字输入。
与假名字符50音相比,罗马字输入用的字符数少,特别是在键数少的便携式电话等的情况下,与将假名字符50音设定在各键上的情况相比,操作简单,另外近来伴随个人计算机等的普及,大多数输入日语的使用者使用罗马字进行输入,所以具有容易配合的优点。
另外,罗马字输入时各字符的出现频度有规律性,母音的频度最大,其次子音大致按“K、S、T、N…”的50音顺序出现。
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中,将母音键集中设定在上排的主键21~25上,将子音键按照频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在上述键的下侧的键26~32上,所以呈与频度一致、容易记忆且容易击打的顺序。
具体地说,从上排左侧开始,在各键21~32上依次如下设定:数字“1”设定在键21上,数字“2”设定在键22上,数字“3”设定在键23上,数字“4”设定在键24上,数字“5”设定在键25上,数字“6”设定在键26上,数字“7”设定在键27上,数字“8”设定在键28上,数字“9”设定在键29上,符号“*”设定在键30上,数字“0”设定在键31上,符号“#”设定在键32上,以便能进行打电话操作。
另外,作为字符排列,在各键21~25上分别排列着表示母音的“A”、“I”、“U”、“E”、“O”,作为第一字符键。
该排列按照从左至右及从第一排到第二排的行进顺序设定“A”、“I”、“U”、“E”、“O”,是考虑到能使字符的记忆容易。
另一方面,作为第一字符键,在各键27~32上分别排列着表示日语子音的“K”、“S”、“T”、“N”、“H”、“R”等子音键,子音键“Y”设在键26上。这样排列是考虑到使“か”行、“さ”行、“た”行、“な”行、“は”行、“ら”行、“ゃ”行的子音大致按照アカサタナ的顺序排列。
子音键“M”、“W”被排列在键32、26上,作为第二字符键。该排列是剩余的“ま”行、“わ”行的排列。
另外,作为第二字符“G”、“Z”、“D”、“B”的各键被分别排列在键27~29、31上。即输入“が”行、“ざ”行、“だ”行、“ば”行的子音“G”、“Z”、“D”、“B”与输入清音“か”行、“さ”行、“た”行、“は”行的“K”、“S”、“T”、“H”对应地设定,以便使清音和浊音对应地排列。
另外,输入作为第三字符“ぱ”行用的“P”被设定在设定了输入“は”行、“ば”行的“H”、“B”的键31上,使得“ぱ”行的输入也容易记忆,而且容易操作。
另外,作为第二字符的长音“-”、促音“つ”分别被设定在设定了“A”、“E”的母音键21、24上。即,输入罗马字时,连续地使用“A”和“E”的情况很少,所以设定成两次按压该键21、24时输入长音“-”、促音“つ”。
另外,“X”、“F”、“J”、“V”分别被设定在键26~29上作为第三字符键。
另外,“C”被设定在键30上作为第二字符键,“Q”被设定在键30上作为第三字符键。另外,“L”被设定在键32上作为第三字符键。
因此,字母表中26个字符中的母音“A”、“I”、“U”、“E”、“O”单独地设定在12个主键21~32中的5个键21~25上,其它的21个字符每3个分别设定在其它的键26~32上。具体地说,“YWX”设定在键26上,“KGF”设定在键27上,“SZJ”设定在键28上,“TDV”设定在键29上,“NCQ”设定在键30上,“HBP”设定在键31上,“RML”设定在键32上。
另一方面,在功能键51~56上除了设定着电话用的各种功能外,还设定着字符输入用的功能。
即,在键51上设定着表示将字符输入方式变更为数字(标准)输入方式、日语输入方式、英语输入方式等的菜单功能。另外,在用菜单键51显示方式切换菜单时,可用电源键54切换成假名(日语)输入或英语输入。
另外,移动键(光标键)设定在键52、53上。该移动键除了光标(字符输入位置)的移动外,在输入英语时还被用于确定输入。
另外,顿号“、”、句号“。”、逗号“,”及点号“.”都设定在功能键55上。这些基本上是这样设定的,即在日语输入模式中,将键55按压一次,输入顿号“、”,按压两次,输入句号“。”。另外,在英语输入方式中,将键55按压一次,输入逗号“,”,按压两次,输入点号“.”
另外,在功能键56上设定着小字符功能,用于将输入的母音及“ヤ”、“ユ”、“ヨ”变换成小字符“ァ”、“ィ”、“ゥ”、“エ”、“オ”、“ャ”、“ュ”、“ョ”,或将字母变换成小字符。
其次参照图3所示的框图,说明上述那样排列键的键输入装置2的输入处理功能。
首先,由键输入检测装置101检测是否按压了各键21~32、51~56。例如,按一定周期(例如1~10ms)进行时钟中断,检查分配给各键21~32、51~56的I/O端口等,检查是否有键输入。
如果断定无键输入,则按一定周期反复进行时钟中断,等待键输入。另一方面,如果断定有键输入,则在键输入处理装置102中进行输入处理。
另外,在键输入检测装置101中还能检测各键21~32连续按压了几次。
这时,键输入检测装置101是这样设定的,即当按压了比在键21~32上设定的多个字符键数还多的键时,忽视与字符键数相当的那部分按压次数,再从按压了一次开始重新计数键21~32的击键次数。
例如,在4次按压了设定着第一~第三共三个字符键的键的情况下,忽视4次中的3次(字符键数),变成按压了剩余的次数、即按压了一次。
由于这样设定键输入检测装置101,所以即使按压了不同的次数,如果再继续按压该键,也能选择正确的字符键,所以能提高可操作性。
另外,键输入检测装置101是这样设定的,即在按压了所按压的键以外的键的时刻,确定上述键的击键次数。
即,在选择输入各字符键时,由于按压各键21~32达一次以上,所以在一次按压了某个键的状态下,还不能确定是否会再次按压该键,还是按压一次就结束。因此,如果按压了与所按压的键不同的键,就能确定在此时刻之前所按压的键的击键次数。
另外,在按压了菜单键51及假名/英文切换键54的情况下,方式切换装置103工作,设定键输入处理装置102的输入方式。
在键输入处理装置102中,根据所设定的输入方式和输入的键进行处理,以便能输出规定的数字、字符。然后,被输出的数字、字符通过画面控制装置104显示在液晶显示器5上。
以下,详细说明键输入处理装置102中的数字、字符的输出处理情况。
首先,在输入方式被设定为数字输入方式的情况下,如果按压各键21~32,则键输入处理装置102便输出该键21~32上设定的数字。因此,如果是电话发信状态,那么输入电话号码就能打电话,另外如果是在电话簿上输入电话号码的状态,则能输入并登记电话号码。
另外,在设定为日语输入方式的情况下,如图4中的例所示,能输出与键输入操作对应的字符(片假名),并显示在液晶显示器5上。
即,如果一次按压键21~25,能输出“ア”~“オ”。另外,如果在按压了子音键26~32后又按压母音键21~25,能输出清音“カ”~“ワ”。即,如果一次按压键27,便选择“K”,如果接着按压键21,便选择“A”,所以变成“K+A”,能输出“カ”。同样,如果依次按压键27、22,能输出“キ”。
另外,如果二次按压键26,便选择“W”,如果接着按压键21,便选择“A”,所以变成“W+A”,能输出“ワ”。
其它清音也一样,一次或两次按压键26~32,选择了第一或第二字符键后,通过按压键21~25的母音,能输出“ヵ”行~“ワ”行的各字符。
另外,两次按压键27~29、31,选择了“G”、“Z”、“D”、“B”之后,通过按压键21~25的母音,能输出“ガ”、“ザ”、“ダ”、“バ”行的各浊音。
另外,三次按压键31,选择了第三字符键即“P”之后,通过按压键21~25的母音,能输出“パ”、“ピ”、“プ”、“ペ”、“ポ”各字符。
两次按压键21后,能输出第二字符键即长音“-”,两次按压键24后,能输出第二字符键即促音“つ”。另外,在日语输入方式下,两次按压键30后,能输出拨音“ん”。
另外,在子音和母音之间通过按压键26上的“Y”,能输出拗音。例如,按顺序各一次按压键27、26、21,能用“K+Y+A”输出“キャ”。另外,两次按压键27后,按顺序各一次按压键26、25,能用“G+Y+O”输出“ギョ”。
另外,一次按压键55,能输出顿号“、”,两次按压能输出句号“。”。
另外,以往在便携式电话中输入50音排列的片假名时,每个字符都要按压光标键,进行移动操作,确定字符,但在本实施形态中,采用基本上按照“子音+母音”的顺序按压键的罗马字输入,所以在按压了母音键21~25的时刻(以及在两次按压了键30的时刻)就能确定字符,不需要移动操作。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给出了输入片假名作为日语输入的例,但通过在功能键上设定汉字变换功能,或设定平假名输入方式,能进行假名汉字相混的一般的日语输入。
另一方面,在设定为英语输入方式的情况下,如图5、6中的例所示,能输出与键输入操作对应的字符(字母),并显示在液晶显示器5上。
即,如果一次按压键21~25,能输出“A”~“O”。另外,如果一次按压键26~32,则能输出第一字符键即“Y”、“K”、“S”、“T”、“N”、“H”、“R”。
另外,如果两次按压键26~32,则能输出“W”、“G”、“Z”、“D”、“C”、“B”、“M”。
另外,如果三次按压键26~32,则能输出“X”、“F”、“J”、“V”、“Q”、“P”、“L”。
另外,在输入字母表中的小字符时,如图6所示,在按压了输入各字母的键之后,按压设定了小字符变换功能的键56即可。另外,还可以这样设定,即利用菜单51将小字符输入作为标准状态,通过通常的键操作,就能输入字母表中的小字符,通过按压键56,能变换成字母表中的大字符。
另外,在字母的情况下,象罗马字输入那样由于没有“子音+母音”的规则,所以例如为了输入“K”和“G”而按压了键27一次和两次时,以及为了输入“F”而按压了键27三次时,不能区别输入。因此,可以这样设定,即通过输入移动键53或输入其它键来确定各字符。
例如,在连续输入“K”和“G”时,在一次按压了键27后按压键53,便确定“K”,此后两次按压键27后按压键53,便确定“G”。
另外,在连续输入在不同的键上设定的字符的情况下,即使不按压键53也能确定。即,为了连续输入“K”和“S”,在一次按压了键27后按压键28即可。
如果采用这样的本实施形态,则具有以下效果:
1)由于能在一个键上设定多个字符键,所以用比以往的键盘小很多的12个主键21~32,就能进行罗马字输入或英语输入。因此,能谋求键输入装置2的小型化,能容易地应用于便携式电话和手表等非常小的机器等中,同时能容易地记忆键的位置,即使用一只手也能操作,即使是初学者也容易熟悉。
2)在各键21~32上设定的多个字符键能通过按压该键21~32的次数进行选择,由于设置移位键等其它键而不需要进行选择,所以能减少键数,更能谋求小型化。另外,只要改变按压键21~32的次数,就能选择所设定的字符键,所以能容易直观地理解选择操作,更能提高可操作性。
3)通过一次击打各键21~32,能输入第一字符键,通过两次击打,能输入第二字符键,通过三次击打,能输入第三字符键,由于字符键的号码和按压键21~32的次数一致,所以更容易记忆键操作,能提高可操作性。
4)即使以设定的字符键数以上错误地击打了键21~32,能忽视设定的键数的击键次数,如果再继续按压该键,能选择正确的字符键,所以能提高可操作性。
5)键21~32的击键次数能通过接着击打其它键、例如其它子音键或母音键来确定,所以还能连续输入多个字符,能提高输入操作性。
6)特别是在日语输入方式时,由于采用罗马字输入,所以能在子音键26~32之后按压了母音键21~25的时刻确定字符,不需要进行按压键53的移动操作,能减少这部分击键数,更能提高可操作性。
另外,即使在英语输入方式时,通过将交替地请求容易的子音和母音设定在不同的键上,在连续地输入不同的字母时,能减少必须连续接触同一个键的频度,因此,能减少按压字符移动键53的操作,能提高可操作性。
7)由于设置了移动键53,所以即使在英语输入时等连续输入在同一个键上设定的字符等、而不能连续输入其它键的情况下,也能用移动键53可靠地进行确定。
8)由于将不管是日语还是英语中使用频度最高的母音即“A”、“I”、“U”、“E”、“O”设定在独立的键21~25上,所以只按压一次键就能输入这些字符。因此,与除了“A”以外的母音如果不按压多次键就不能输入的现有的50音排列或英语排列相比,能减少使用频度最高的母音输入时的击键次数。因此,能提高输入操作性,能进行高速输入。
9)由于母音“A”、“I”、“U”、“E”、“O”从第一排向第二排、而且从左向右配置,所以容易记忆各母音键的位置,更能提高可操作性。
10)由于将字母表中的除了母音以外的其它21个字符每3个分别排列在7个键26~32上,所以用非常少的12个键就能输入字母表中的26个字符,能形成小型携带性好的键输入装置2,便携式电话1也能小型化。
11)由于将每3个字符分别配置在设定了子音键的7个键26~32上,所以在用按压各键的次数区分各字符的输入的情况下,最多只需3次按压各键,不管哪个字符都能输入,与最多必须按压5次的现有的50音排列相比,能提高输入操作性,能进行高速输入。
而且,由于各子音均等地排列在各键26~32上,所以能使击键操作的平衡性好,能进一步提高可操作性。
12)由于将设定了子音“K”~“W”的键26~32和设定了母音“A”~“O”的键21~25分开设定,所以能用“子音+母音”的罗马字输入来输入日语。因此,输入日语时进行平均按压两次键的操作就能输入,与例如将“あ”行~“わ”行设定在10个键上、按压1~5次各键输入各字符的即必须进行平均按压4~5次键的操作的现有的50音排列相比,能提高输入操作性,能进行高速输入。
13)同样,在英语情况下,由于交替地请求子音和母音的概率高,通过将子音和母音分开进行键设定,输入英语时也能减少接触次数(按压键的次数),能提高输入操作性。特别是在连续输入不同字母时,能减少必须连续接触同一键的频度,因此,能减少按压移动键53的操作,能提高可操作性。
14)由于设定在各键26~32上的子音设定得能以较少的接触数输入不管是日语还是英语中使用频度较高的字符,所以更能减少平均的接触数,能进一步提高输入效率。
15)日语输入方式也好、英语输入方式也好,由于字母的排列是相同的,所以能容易地记忆键的位置。特别是在能够切换并用日语输入方式和英语输入方式的情况下,容易记忆键的排列,能进一步提高键输入时的可操作性。
16)由于用“G”、“Z”、“D”、“B”输入浊音、或通过两次按压“N”输入拨音“ん”、或用“子音+Y+母音”输入拗音,通过以现有的一般的键盘上的罗马字输入为基准的字符组合输入浊音等,所以能迅速地学会键操作,能提高可操作性,能高速地输入。
17)另外,由于将输入“カ”行的“K”和输入“ガ”行的“G”设定在键27上,将输入“サ”行的“S”和输入“ザ”行的“Z”设定在键28上,将输入“タ”行的“T”和输入“ダ”行的“D”设定在键29上,将输入“ハ”行的“H”和输入“バ”行的“B”设定在键31上,所以在输入罗马字时,用同一个键改变按压键的次数,就能输入相关联的清音和浊音。因此,能容易掌握浊音用的键的位置,容易记忆输入操作,能高速地输入。
18)设定了连续使用少的“A”的键21作为第二字符键设定长音“-”,所以两次按压键21就能容易地输入长音“-”,能进一步提高输入操作性。
同样,设定了连续使用少的“E”的键24作为第二字符键设定促音“つ”,所以两次按压键24就能容易地输入促音“つ”,能提高输入操作性。
19)由于数字键也被设在各键21~32上,所以不仅能输入字符,而且还能输入数字。因此,特别是在便携式电话、手表、电子笔记本等的电话簿等上能容易地输入姓名和电话号码。
即,能用12个键21~32实现在电话等上输入号码等用的数字输入、用罗马字进行的日语输入、以及英语输入共三种输入方式,能适用于各种输入,能制成通用性高的键输入装置2。
20)另外,由于12个键21~32配置成上下4排、左右3列,所以特别是数字键的排列构成与以便携式电话为主的各种电话上的控制按钮相同的排列,能容易地适用于电话和FAX。
其次,参照图7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态。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以相同的标号,将其说明从略或从简。
本实施形态是将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的键输入装置2作为英语专用的键输入装置2的实施形态。具体地说,如图7所示,在主键21~32中没有只在日语输入时使用的母音键21上的第二字符键即长音“-”和母音键24上的第二字符键即促音“つ”。
另外,在将本实施形态的键输入装置2应用于便携式电话1时,设定各功能键51~56也适合于英语输入,可以去掉不需要的功能键。作为英语输入用的功能键可以适当地设定:确定键输入的移动键;为了输入数字等,与按压主键21~32的同时进行移位输入的“Shift”键;输入空格的“Space”键;设定数字输入方式的“Num”键;设定符号输入方式的“Mark”键;显示帮助的“Help”键;显示各种方式切换等的菜单的“Menu”键等。
该英语专用的键输入装置2的输入操作与图5、6所示的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的英语输入方式相同,如果一次击打各键21~32,能输入第一字符键,如果两次击打键26~32,能输入第二字符键,如果三次击打,能输入第三字符键。
另外,也是这样设定各键的输入确定,即通过输入移动键53、或输入其它键来确定各字符,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相同。
在这样的本实施形态中,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的1)~20)的效果中除了只在输入日语时有效的6)、12)16)~18)以外,其它各效果1)~5)、7)~11)、13)~15)、19)、20)都能起作用。
其次,参照图8、9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形态。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以相同的标号,将其说明从略或从简。
本实施形态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不同之点在于作为字符输入用的键除了12个键21~32以外,又增加了3个键33~35,使用共计15个键,但应用于便携式电话1这一点、以及母音键和子音键分开设定的基本结构却是相同的。
即,如图8、9所示,在本实施形态的键输入装置60中,设有上下5排、左右3列共15个主键21~35、以及上下2排、左右3列共6个功能键71~76。
这里,在功能键71~76上除了设定用于电话设定的各种功能外,还在键73上设定了将字符输入方式变更为数字(标准)输入方式、日语输入方式、英语输入方式等的方式切换功能,小字符变换功能被设定在键72上。
另外,图中未示出移动键(光标键),但他适合于设定在键74、76等上。
另一方面,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数字键被设定在主键21~32上。另外,电话用的各种功能被设定在键33~35上,这些键33~35在电话1中是作为功能键设定的,但在本实施形态中,还兼作字符输入用。
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相同,母音“A”、“I”、“U”、“E”、“O”被设定在键21~25上作为第一字符键。另外,在键顶上用片假名“ア”、“イ”、“ウ”、“エ”、“オ”表示。
另外,“K”、“S”、“T”、“N”、“H”、“M”、“Y”、“R”、“W”被设定在键27~35上作为第一字符键。在第一实施形态中,“M”、“W”不是设定在独立的键上,但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增加了字符键,所以“M”、“W”也被设定在独立的键32、35上。
另外,在键26上作为第一字符键设定了促音“つ”,作为第二字符键设定了拨音“ん”。
另外,虽然在键顶上未作标记,但“G”、“Z”、“D”、“B”等浊音输入用的字符被设定在键27~29、31上作为第二字符键。
另外,还可以设定英语输入用的“C”、“F”、“J”、“L”、“Q”、“V”、“X”作为各键27~35的第二字符键或第三字符键。
在本实施形态中也与第一实施形态一样,能通过切换输入方式、按压各键,输入数字、日语、英语的各字符。
这时,各字符的输入操作这样进行,例如,如果是第二字符键,两次按压该键即可,由于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相同,所以说明从略。
在这样的本实施形态中,也能发挥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的1)~20)所述的工作效果。
另外,21)由于增加了键数,所以能通过一次击键操作输入“R”、“W”、“つ”,输入这些字符时能提高可操作性。
其次,参照图10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形态。
本实施形态的键输入装置10是作为具有个人计算机本体和由液晶或CRT构成的显示器的个人计算机的输入装置用的实施形态。
如图10所示,键输入装置10以主键区80和辅助键区150为主体构成,上述主键区80由上下3排、左右5列共15个主键81~95构成,上述辅助键区150是在上述主键区80的下侧由上下1排、左右5列共5个辅助键151~155构成的。
另外,该键输入装置10通常置于机上,用右手输入。这时,用容易活动的食指输入左侧两列的键81、82、86、87、91、92,分别用中指、无名指、小姆指输入其它3列的键83~85、88~90、93~95,如果用大姆指输入辅助键151~155较为有效。但是,该设定说到底只是基本动作,在同时按压多个键等情况下,也可以用适当的手指输入。再者,也可以利用左手输入,还可以不将键输入装置10置于机上,而用左手支撑着输入。
另外,基本的起始位置设定在主键区80的中排键87~90上。
如图10所示,各字符设定在主键81~95和辅助键151~155上。
即,用罗马字输入日语和输入英语用的字母设定在各主键81~95的顶端左侧上下位置,在其右侧上下位置设定着符号及数字。另外,功能及F编号设定在键顶下端侧。
主键区80内的字符键的排列是按照主键区80内的各键击打的容易程度的顺序、以及用罗马字输入时字母中的母音及子音的使用频度配置的,而且母音及子音分别按照使用频度高的顺序排列在按照该键在排列上所具有的击打容易的顺序排列的键上,即排列在中排、上排、下排上,同时各排中的键呈从基准侧向相反一侧排列的结构。
另外,辅助键(功能键)151~155主要具有变换·不变换·移位等功能,所以与主键区80内排列的15个键81~95组合,执行键输入装置10中的各种功能。
因此,由主键区80的15个键81~95构成设定了各种字符的字符键,由辅助键区150内的5个键151~155构成功能键。
另外,字符键上设定的字符不限于字母,还包括数字、符号、功能、键号等。
主键区80中的一侧(图中所示例为左侧)作为食指成为起始位置的基准侧,将由该基准侧的两列键群构成的区设定为输入母音的母音区,将由主键区80中剩余的三列键群构成的区设定为输入子音的子音区。
而且,在由基准侧的两列键群构成的母音区中备有81、82、86、87、91、92共6个键,在这些键81、82、86、87、91、92上作为第一字符键如下排列着表示各母音的“A”、“I”、“U”、“E”、“O”的母音键。
即,在母音键中的中排键87、86上分别排列着“A”、“I”的击打键,在上排键82、81上分别排列着“U”、“E”的击打键,在下排键92、91上分别排列着“E”、“O”的击打键。
该排列是这样配置的,即将右手食指作为母音区的起始位置时,使用频度高的“A”键配置在成为食指的起始位置的键87上,“I”键配置在其横向键86上,另外,随着向上排、下排移动,按照使用频度的顺序排列着键“U”、“E”、“O”。该母音区上的排列方法是按照中排、上排、下排的顺序移动,考虑到字符的记忆容易程度,设定“A”、“I”、“U”、“E”、“O”。
另一方面,作为第一字符键表示日语子音的“K”、“S”、“T”、“N”、“H”、“M”、“Y”、“R”、“W”的子音键排列在右侧3列的子音区。更具体地说,其基本结构是:中排键88、89、90从左侧开始依次为“K”、“S”、“T”键,上排键83、84、85从左侧开始依次为“N”、“H”、“M”键,下排键93、94、95从左侧开始依次为“Y”、“R”、“W”键。而且,这些排列是这样考虑的,即“か”行、“さ”行、“た”行、“な”行、“は”行、“ま”行、“ゃ”行、“ら”行、“わ”行的子音按照アカサタナ的顺序构成键的中排、上排、下排,再从基准侧向相反一侧排列。
另外,这样的排列也与母音的排列一样,当然是考虑了击打容易的顺序和罗马字的使用频度的顺序设定的,将右手食指作为母音区的起始位置时,日语中使用频度高的“K”键配置在成为中排的中指的起始位置的键88上。
另外在上述中指位置的键88的横向有备有“S”的键89,在其横向键90上配置着“T”键。而且,按照上排、下排这样的移动顺序,在各排键上从基准侧向相反一侧沿着使用频度的顺序,“N”配置在键83上,“H”配置在键84上,“M”配置在键85上,“Y”配置在键93上,“R”配置在键94上,“W”配置在键95上。
另外,英语输入用的“Q”、“J”、“X”、“.”、“,”、促音“つ”、顿号“、”、句号“。”、长音“-”、点“·”、以及将母音组合构成半浊音、浊音的“P”、“B”、“G”、“Z”、“D”等被分配在母音键和子音键的第二字符键(配置在主键区80的各键81~95的上下的字符中的上侧的字符,两次击打各键81~95时输入的键)上。
具体地说,“Q”、“J”、“.”、“,”、“X”排列在与“A”、“I”、“U”、“E”、“O”对应的键87、86、82、81、92上,促音“つ”排列在“ん”键91上,“P”、“B”、点“·”排列在与子音区的上排的“N”、“H”、“M”对应的打击键83、84、85上,“G”、“Z”、“D”排列在与中排的“K”、“S”、“T”对应的打击键88、89、90上,另外顿号“、”、句号“。”、长音“-”排列在与下排的“Y”、“R”、“W”对应的打击键93、94、95上。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呈用右手操作时的键排列形式,但也可以排列成用左手操作时基准侧与图示例相反、左右相反的排列形式。
另外,英语输入方式时可以输入的键被设定在键85、91、93~95上。即,作为英语输入方式时的第二字符键“C”、“’”、“F”、“V”、“L”被设定在键85、91、93~95上。另外,作为英语输入方式时的第一字符键“CAPS”被设定在键91上。
另外,设定在键93、94上的“F”、“V”有时在罗马字输入时也使用。因此,这些键93、94在日语输入方式中是这样设定的:一次击键时输入“Y”、“R”,两次击键时输入顿号“、”、句号“。”,三次击键时输入“F”、“V”。另外,在英语输入方式中由于不使用顿号“、”、句号“。”,所以如果两次击打键93、94,便输入“F”、“V”。
另一方面,辅助键区150由以下各键构成:具有从基准侧(左侧)移位功能、假名汉字变换功能及空格输入功能的键151;具有将假名汉字不变换功能及输入方式切换成英语输入的功能的键152;具有将退位输入功能及输入方式切换成数字符号输入的功能的键153;具有将删除(DEL)功能及输入方式切换成片假名输入的功能的键154;以及具有换行输入及半角输入功能的键155。
另外,设定成数字符号方式时,第一字符键即通过一次击键输入的数字排列也设定在各主键81~95上。在该数字排列中,数字键设定在主键区80的中央3列上,算术符号键设定在左右两列上。具体地说,从主键区80的上排左侧开始依次将符号“-”设定在键81上,数字“7”设定在键82上,数字“8”设定在键83上,数字“9”设定在键84上,符号“/”设定在键85上,另外从中排左侧开始依次将符号“+”设定在键86上,数字“4”设定在键87上,数字“5”设定在键88上,数字“6”设定在键89上,符号“*”设定在键90上,另外从下排左侧开始依次将数字“0”设定在键91上,数字“1”设定在键92上,数字“2”设定在键93上,数字“3”设定在键94上,符号“.”设定在键95上。
另外,设定成数字符号方式时,第二字符键即通过两次击键输入的符号排列也设定在各主键81~95上。在该符号排列中,从主键区80的上排左侧开始依次将括号“「”设定在键81上,括号“」”设定在键82上,分号“;”设定在键83上,冒号“:”设定在键84上,符号“%”设定在键85上,另外从中排左侧开始依次将括号“(”设定在键86上,括号“)”设定在键87上,修饰号“@”设定在键88上,和号“&”设定在键89上,井号“#”设定在键90上,另外从下排左侧开始依次将感叹号“!”设定在键91上,问号“?”设定在键92上,货币符号“¥”设定在键93上,美元符号“$”设定在键94上,等号“=”设定在键95上。
在这样的键输入装置10中,在日语输入方式(标准)或片假名输入方式下,通过依次输入子音键和母音键,能用罗马字进行日语输入。这时,与上述实施形态相同,通过一次击打子音键,能选择第一字符键,通过两次击打子音键,能选择第二字符键,在按压了母音键的时候确定。
另外,在日语输入方式时,在输入了字符键后按压了变换键51或不变换键52的情况下,进行假名汉字变换或不变换(平假名)等各种变换处理。
如上,一次击键操作的处理结束后,如果有下一个键输入,就重复以上的处理,依次进行键输入。
另一方面,在英语输入方式时,依次按压各键进行输入。这时,在连续输入同一键上设定的字符或同一字符的情况下,例如连续输入键83上的“P”、“N”时,在两次击打键83后,按压不变换键152或返回键155,进行移动操作后,一次击打键83进行输入。
另外,在输入在不同的键上设定的字符时,例如连续输入键89上的“S”、键90上的“D”时,一次击打键89后、两次击打键90即可。
这样,在英语状态下,击打了某键后,通过按压不同的其它键或进行移动操作的键152、155,来确定输入。
另外,在设定了数字符号方式的情况下,如果一次击打各键81~95,能输入数字排列中的各数字(字符),如果两次击键,能输入符号排列中的各符号(字符)。这时,也能和英语输入方式一样,在击打了某键后,通过按压不同的其它键或进行移动操作的键152、155,来确定输入。
另外,由于连续输入数字或符号的情况也较多,所以能设定数字排列或符号排列的固定方式,以便一次击打各键就能输入数字或符号。在此情况下,连续输入同一数字或符号时,由于不需要移动操作,所以更能提高输入操作性。
另外,各键81~95上设定的功能或F编号通过同时击打各键152或153和各键81~95就能分别输入。
在这样的本实施形态中,也具有与上述各实施形态同样的1)~21)所述的工作效果。
22)另外,在各键81~95上不仅能设定字符或数字,而且还能设定符号等,所以能提高符号输入时等的操作性。
23)另外,在日语输入时,除了字母表上的26个字符外,包括使用频度高的顿号“、”、句号“。”等也能设定在各主键81~95上,能用少量的键数足以满足日语输入。同样,在英语输入时,除了字母表上的26个字符外,包括使用频度高的逗号“,”、点号“.”等也能设定在各主键81~95上,能足以满足英语输入。
其次,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形态。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与上述第一~四实施形态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以相同的标号,将其说明从略或从简。
如图11所示,本实施形态是作为便携式电话200的键输入装置2用的实施形态。
在便携式电话200上设有话筒3、扬声器4、液晶显示器5,同时设有配置了多个键的键输入装置(键输入部)2。
如图12所示,在键输入装置2上配置了上下6排、左右4列共计24个键,在其上下方向的中央,而且由左侧的4排、3列共计12个键221~232构成输入数字或字符的主键。另外,其它12个键被设定为功能键271~282。
在主键221~232和功能键271~282上设定了各种字符和功能。
即,在各主键221~232的键顶的左侧设定了输入电话号码等时用的数字键,在右侧设定了用罗马字输入日语或输入英语用的字母等的字符键。
这里,上述主键221~232上的字符键的排列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相同,将母音键设定在上排,在其下侧则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着输入罗马字时与上述母音键组合输入“か行”~“わ行”的子音键。
具体地说,如图12所示,在各键221~232上作为数字排列,从上排左侧开始依次如下设定:数字“1”设定在键221上,数字“2”设定在键222上,数字“3”设定在键223上,数字“4”设定在键224上,数字“5”设定在键225上,数字“6”设定在键226上,数字“7”设定在键227上,数字“8”设定在键228上,数字“9”设定在键229上,符号“*”设定在键230上,数字“0”设定在键231上,符号“#”设定在键232上,以便能进行打电话操作。
另外,作为字符排列,在各键221~225上分别排列着表示母音的“A”、“I”、“U”、“E”、“O”,作为第一字符键。
该排列按照从左至右及从第一排到第二排的行进顺序设定“A”、“I”、“U”、“E”、“O”,是考虑到能使字符的记忆容易。
另一方面,作为第一字符键,在各键226~232上分别排列着表示日语子音的“Y”、“K”、“S”、“T”、“N”、“H”、“R”等子音键。这些排列是考虑到使“か”行、“さ”行、“た”行、“な”行、“は”行、“ら”行、“ゃ”行的子音大致按照アカサタナ的顺序排列。
另外,子音键“M”、“W”被排列在键232、226上,作为第二字符键。该排列是剩余的“ま”行、“わ”行的排列。另外,也可以在键232上设定“M”作为第一字符键,设定“R”作为第二字符键。
另外,作为第二字符“G”、“Z”、“D”、“B”的各键被分别排列在键227~229、231上。即输入“が”行、“ざ”行、“だ”行、“ば”行的子音“G”、“Z”、“D”、“B”与输入清音“か”行、“さ”行、“た”行、“は”行的“K”、“S”、“T”、“H”对应地设定,以便使清音和浊音对应地排列。
另外,由于输入“な”行的“N”在输入罗马字时被作为输入拨音“ん”的键利用,所以日语输入方式时也可将“ん”排列在设定了“N”的键230上作为第二字符键。
另外,输入作为第三字符“ぱ”行用的“P”被设定在设定了输入“は”行、“ば”行的“H”、“B”的键231上,使得“ぱ”行的输入也容易记忆,而且容易操作。
另外,作为第二字符的长音“-”、促音“つ”分别被设定在设定了“A”、“E”的母音键221、224上。即,输入罗马字时,连续地使用“A”和“E”的情况很少,所以设定成两次按压该键221、224时输入长音“-”、促音“つ”。
另外,“X”、“F”、“J”、“V”分别被设定在键226~229上作为第三字符键。另外,“C”被设定在键230上作为第二字符键,“Q”被设定在键230上作为第三字符键。另外,“L”被设定在键232上作为第三字符键。
因此,字母表中的26个字符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相同,母音“A”、“I”、“U”、“E”、“O”单独地设定在12个主键221~232中的5个键221~225上,其它的21个字符每3个分别设定在其它的键226~232上。具体地说,“YWX”设定在键226上,“KGF”设定在键227上,“SZJ”设定在键228上,“TDV”设定在键229上,“NCQ”设定在键230上,“HBP”设定在键231上,“RML”设定在键232上。
如图12所示,这些字符标记在各键221~232的右侧。
另一方面,如图11所示,在功能键271~282上除了设定着电话用的各种功能外,还设定着字符输入用的功能。
另外,在各键271~282上设定着多个功能的情况下,利用按压该键271~282的次数或与F(功能)键271同时按压等方法,能够选择各功能。
移动键(光标键)设定在键275、276、277、278上。
另外,将输入的日语变换成汉字等的变换功能设定在键278上。返回键和变换的确定功能设定在键279上。
利用功能键280~282,如果一次按压各键280~282,能执行键的左侧记载的功能,如果按压两次,能执行键的右侧记载的功能。
即,切换到英语输入方式的切换功能和切换到数字输入方式的切换功能设定在键282上。另外,切换到假名输入方式(假名汉字输入方式)的切换功能和切换到片假名输入方式(片假名输入方式)的切换功能设定在键281上。另外,切换到符号输入方式的切换功能设定在键280上。
另外,这些键280~282可以用来将键输入固定为各种方式,但也可以将输入的键作为变换成数字、英语、平假名、片假名等之后的键使用。
电源键和F(功能)键设定在键271上。即,如果单独按压键271,能进行电源的通断,如果按压了键271同时又直接按压各键277~282,则能执行各键277~282的上侧记载的功能、即“存储”、“呼叫”、“方式”等电话用的功能或“取消”、“半角”、“小字符”等字符输入用的功能。
电话的发信、切断、输入的清除等电话用的各功能设定在键272~274上。
这样的键排列的键输入装置2的输入处理功能与主键221~232的排列相同的上述第一实施形态基本上相同。
即,本实施形态的键输入装置2也备有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的与图3相同的键输入检测装置101及键输入处理装置102,由键输入检测装置101检测是否按压了各键221~232、271~282。例如,按一定周期(例如1~10ms)进行时钟中断,检查分配给各键221~232、271~282的I/O端口等,检查是否有键输入即可。
如果断定无键输入,则按一定周期反复进行时钟中断,等待键输入。另一方面,如果断定有键输入,则在键输入处理装置102中进行输入处理。
另外,在按压了键280~282后进行了方式切换操作的情况下,方式切换装置103工作,适当地切换设定键输入处理装置102的输入方式。
在键输入处理装置102中,根据所设定的输入方式和输入的键进行处理,以便能输出规定的数字、字符。然后,被输出的数字、字符通过画面控制装置104显示在液晶显示器5上。
以下,详细说明键输入处理装置102中的数字、字符的输出处理情况。
首先,在输入方式被设定为数字输入方式的情况下,如果按压各键221~232,则键输入处理装置102便输出该键221~232上设定的数字。因此,如果是电话发信状态,那么输入电话号码就能打电话,另外如果是在电话簿上输入电话号码的状态,则能输入并登记电话号码。
另外,在设定为日语输入方式或英语输入方式的情况下,由于主键221~232的排列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相同,所以通过与第一实施形态的图4、5所示的例相同的键输入操作,能输出与该操作对应的字符,并能显示在液晶显示器5上。
在这样的本实施形态中,也能获得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的1)~20)相同的工作效果。
24)另外,与第一实施形态相比,由于设有多个功能键271~282,所以能更多地设定便于字符输入和电话使用的功能,能提高可操作性。
25)由于将各功能键271~282配置在多半用于字符输入的主键221~232的周围,所以能容易地将手指从主键221~232移动到各功能键271~282上,例如,在将键224~226作为起始位置等情况下,不仅容易击打主键221~232,而且也能容易地击打各功能键271~282,能进一步提高可操作性。
其次,参照图13~图19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形态。本实施形态与上述第五实施形态相同,是关于便携式电话200的键输入装置2的实施形态,各主键221~232上设定的字符键的排列和主键221~232的位置及各功能键251~262的配置位置及其内容等不同。
在便携式电话200上设有话筒3、扬声器4、液晶显示器5,同时设有配置了多个键的键输入装置(键输入部)2。
如图14所示,在键输入装置2上配置了上下6排、左右4列共计24个键,由其右下方的4排、3列共计12个键221~232构成输入数字或字符的主键。另外,其它12个键被设定为功能键251~262。
在主键221~232和功能键251~262上设定了各种字符和功能。
即,在各主键221~232的键顶的左侧设定了输入电话号码等时用的数字键,在右侧设定了用罗马字输入日语或输入英语用的字母等的字符键。
这里,上述主键221~232上的字符键的排列方法是将母音键设定在上排,在其下侧则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着输入罗马字时与上述母音键组合输入“か行”~“わ行”的子音键。即,本实施形态的字符键的排列与第一~五实施形态相同,是考虑了日语的罗马字输入设定的。
具体地说,如图14所示,在各键221~232上作为数字排列,从上排左侧开始依次如下设定:数字“1”设定在键221上,数字“2”设定在键222上,数字“3”设定在键223上,数字“4”设定在键224上,数字“5”设定在键225上,数字“6”设定在键226上,数字“7”设定在键227上,数字“8”设定在键228上,数字“9”设定在键229上,符号“*”设定在键230上,数字“0”设定在键231上,符号“#”设定在键232上,以便能进行打电话操作。
另外,作为字符排列,在各键221~225上分别排列着表示母音的“A”、“I”、“U”、“E”、“O”,作为第一字符键。
该排列按照从左至右及从第一排到第二排的行进顺序设定“A”、“I”、“U”、“E”、“O”,是考虑到能使字符的记忆容易。
另一方面,作为第一字符键,在各键226~232上分别排列着表示日语子音的“K”、“S”、“T”、“N”、“H”、“R”、“Y”等子音键。这些排列是考虑到使“か”行、“さ”行、“た”行、“な”行、“は”行、“ら”行、“ゃ”行的子音大致按照アカサタナ的顺序排列。
另外,子音键“M”、“W”被排列在键231、232上,作为第二字符键。该排列是剩余的“ま”行、“わ”行的排列。另外,也可以在键231上设定“M”作为第一字符键,设定“R”作为第二字符键。
另外,作为第二字符“G”、“Z”、“ん”、“D”、“B”的各键被分别排列在键226~230上。即输入“が”行、“ざ”行、“だ”行、“ば”行的子音“G”、“Z”、“D”、“B”与输入清音“か”行、“さ”行、“た”行、“は”行的“K”、“S”、“T”、“H”对应地设定,以便使清音和浊音对应地排列。
另外,由于输入“な”行的“N”在输入罗马字时被作为输入拨音“ん”的键利用,所以日语输入方式时可将“ん”排列在设定了“N”的键229上作为第二字符键,以便容易记忆、容易操作。
另外,输入作为第三字符“ぱ”行用的“P”被设定在设定了输入“は”行、“ば”行的“H”、“B”的键230上,使得“ぱ”行的输入也容易记忆,而且容易操作。
另外,“-”、“·”被设定在键231、232上作为日语输入方式时的第三字符键。
另外,作为第二字符的促音“つ”被设定在设定了“E”的母音键224上。即,输入罗马字时,连续地使用“E”的情况很少,所以设定成两次按压该键224时输入促音“つ”。
如图14所示,这些字符标记在各键221~232的右侧上方。
另外,只输入英语用的字符分别标记在键221~232的右侧下方,分别作为第三字符键(一部分是第二字符键)。
即,“F”、“V”、“J”分别被设定在键226~228上作为第三字符键。
另外,“C”被设定在键229上作为英语输入方式时的第二字符键,“Q”被设定在键229上作为英语输入方式时的第三字符键。
另外,“L”、“X”被设定在键231、232上作为英语输入方式时的第三字符键。
因此,字母表中的26个字符中的母音“A”、“I”、“U”、“E”、“O”单独地设定在12个主键221~232中的5个键221~225上,其它的21个字符每3个分别设定在其它的键226~232上。具体地说,“KGF”设定在键226上,“SZV”设定在键227上,“TDJ”设定在键228上,“NCQ”设定在键229上,“HBP”设定在键230上,“RML”设定在键231上,“YWX”设定在键232上。
另一方面,如图13所示,在功能键251~262上除了设定着电话用的各种功能外,还设定着字符输入用的功能。
另外,在各键251~259中,如果一次按压各键251~259,能执行键的下侧记载的功能,如果按压两次,能执行键的上侧记载的功能。
即,移动键(光标键)设定在键251、255、256、258上。
另外,将输入的日语变换成汉字等的变换功能和表示各种菜单的菜单功能设定在键257上。返回键和变换的确定功能设定在键259上。
利用功能键260~262,如果一次按压各键260~262,能执行键的左侧记载的功能,如果按压两次,能执行键的右侧记载的功能。
即,切换到数字输入方式的切换功能和切换到英语输入方式的切换功能设定在键260上。
另外,切换到假名输入方式(假名汉字输入方式)的切换功能和切换到假名输入方式(片假名输入方式)的切换功能设定在键261上。
另外,这些键260、261可以用来将键输入固定为各种方式,但也可以将输入的键作为变换成数字、英语、平假名、片假名等之后的键使用。
展开用的“功能”键和F(功能)键设定在键262上。即,如果按压了键262同时直接按压各键251~261,能执行各键251~261的下侧记载的功能。
具体地说,如果一边按压着键262,同时按压键251,能执行上翻页功能,如果同时按压键252,能切换到插入方式,如果同时按压键253,能执行消除功能,如果同时按压键254,能执行取消功能,如果同时按压键255,能执行下翻页功能,如果同时按压键256,能执行行头移动功能,如果同时按压键257,能执行汉字变换时选择前候选的功能,如果同时按压键258,能执行行尾移动功能。
另外,如果一边按压着键262,同时按压键259,则变成符号输入方式,如果同时按压键260,便设定成半角输入方式,执行将输入的字符变换成半角的功能,如果同时按压键261,能执行小字符变换功能。
另外,如果一边按压着键262,同时按压各字符键221~232,能输入各键221~232的下侧记载的各符号。即,如果一边按压着键262,同时一次按压键221,能输入“、”,如果按压两次,能输入“,”。同样,如果与按压键262的同时按压其它键222~232,能输入各种符号:“。”、“.”、“%”、“:”、“;”、“&”、“(”、“)”、“/”、“「”、“」”、“~”。
另外,在两次按压键262之后,如果用键221~232按压数字“01”~“99”,能执行“F01”~“F99”上设定的功能。
其次参照图15所示的框图,说明按如上排列的键输入装置2的输入处理功能。
首先,由键输入检测装置101检测是否按压了各键221~232、251~262。例如,按一定周期(例如1~10ms)进行时钟中断,检查分配给各键221~232、251~262的I/O端口等,检查是否有键输入。
如果断定无键输入,则按一定周期反复进行时钟中断,等待键输入。另一方面,如果断定有键输入,则在键输入处理装置102中进行输入处理。
另外,可以这样设定:在按压键260、261进行了方式切换操作的情况下,使方式切换装置103工作,能适当地切换键输入处理装置102的输入方式。
在键输入处理装置102中,根据所设定的输入方式和输入的键进行处理,以便能输出规定的数字、字符。然后,被输出的数字、字符通过画面控制装置104显示在液晶显示器5上。
以下,详细说明键输入处理装置102中的数字、字符的输出处理情况。
首先,在输入方式被设定为数字输入方式的情况下,如果按压各键221~232,则键输入处理装置102便输出该键221~232上设定的数字。因此,如果是电话发信状态,那么输入电话号码就能打电话,另外如果是在电话簿上输入电话号码的状态,则能输入并登记电话号码。
另外,在设定为日语输入方式或英语输入方式的情况下,如图16所示,能输出与键输入操作对应的字符(片假名),并能显示在液晶显示器5上。
即,如果一次按压键221~225,能输出“ア”~“オ”。另外,如果在按压了子音键226~232后又按压母音键221~225,能输出清音“カ”~“ワ”。即,如果一次按压键226,便选择“K”,如果接着按压键221,便选择“A”,所以变成“K+A”,能输出“カ”。同样,如果依次按压键226、222,能输出“キ”。
另外,如果二次按压键232,便选择“W”,如果接着按压键221,便选择“A”,所以变成“W+A”,能输出“ワ”。
其它清音也一样,一次或两次按压键226~232,选择了第一或第二字符键后,通过按压键221~225的母音,能输出“カ”行~“ワ”行的各字符。
另外,两次按压键226~228、230,选择了“G”、“Z”、“D”、“B”之后,通过按压键221~225的母音,能输出“ガ”、“ザ”、“ダ”、“バ”行的各浊音。
另外,三次按压键230,选择了第三字符键即“P”之后,通过按压键221~225的母音,能输出“パ”、“ピ”、“プ”、“ペ”、“ポ”各字符。
如果两次按压键224,能输出第二字符键即促音“つ”,如果两次按压键229,能输出第二字符键即拨音“ん”。
另外,在子音和母音之间通过按压键232上的“Y”,能输出拗音。例如,按顺序各一次按压键226、232、221,能用“K+Y+A”输出“キャ”。另外,两次按压键226后,按顺序各一次按压键232、225,能用“G+Y+O”输出“ギョ”。
另外,如图17所示,一边按压着键262,如果一次按压键221,能输出顿号“、”,如果按压两次,能输出逗号“,”。同样,如果与按压键262的同时按压各键222~232,能输入符号“。”…“~”。
另外,如图18所示,两次按压键262之后,如果用键221~232按压数字“01”~“99”,能执行“F01”~“F99”上设定的功能。
另外,以往在便携式电话中输入50音排列的片假名时,每个字符都要按压光标键,进行移动操作,确定字符,但在本实施形态中,采用基本上按照“子音+母音”的顺序按压键的罗马字输入,所以在按压了母音键221~225的时刻(以及在两次按压了键224、229的时刻)就能确定字符,不需要移动操作。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给出了输入片假名作为日语输入的例,但通过用功能键261变换成平假名输入方式,在字符输入后按压键257,执行汉字变换功能,能进行假名汉字相混的一般的日语输入。
另一方面,在设定为英语输入方式的情况下,如图19所示,能输出与键输入操作对应的字符(字母),并显示在液晶显示器5上。
即,如果一次按压键221~225,能输出“A”~“O”。另外,如果一次按压键226~232,则能输出第一字符键即“K”、“S”、“T”、“N”、“H”、“R”、“Y”。
另外,如果两次按压键226~232,则能输出“G”、“Z”、“D”、“C”、“B”、“M”、“W”。
另外,如果三次按压键226~232,则能输出“F”、“V”、“J”、“Q”、“P”、“L”、“X”。
另外,在输入字母表中的小字符时,在按压了输入各字母的键之后,与按压键262的同时按压设定了小字符变换功能的键261即可。另外,也可以在按压键261、262之前设定成小字符输入方式。
另外,在字母的情况下,象罗马字输入那样由于没有“子音+母音”的规则,所以例如为了输入“K”和“G”而按压了键226一次和两次时,以及为了输入“F”而按压了键226三次时,不能区别输入。因此,可以这样设定,即通过输入移动键258或输入确定键259等其它键来确定各字符。
例如,在连续输入“K”和“G”时,在一次按压了键226后按压键258,便确定“K”,此后两次按压键226后按压键258,便确定“G”。
另外,在连续输入不同的键上设定的字符的情况下,即使不按压键258也能确定。即,为了连续输入“K”和“S”,在一次按压了键226后按压键227即可。
在这样的本实施形态中,也能具有与上述各实施形态的1)~20)、22)~24)相同的工作效果。
26)另外,在设定了子音的键226~232中,也在输入罗马字时使用的字母被标记在各键226~232表面的上侧,只用于输入英语的字母被标记在各键226~232表面的下侧,所以日语和英语通用的字母能同样排列,能容易记忆键的位置。因此,特别是在切换、并用日语输入方式和英语输入方式的情况下,键的排列容易记忆,能进一步提高键输入时的可操作性。
而且,由于只用于输入英语的字母被标记在各键226~232表面的下侧,所以能容易地区分日语输入用的字符和英语输入用的字符,更能提高可操作性。
其次,参照图20~图24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形态。本实施形态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相同,是关于便携式电话1的键输入装置2的实施形态,只是各主键21~32上设定的字符键的排列不同。
具体地说,从上排左侧开始,在各键21~32上依次如下设定:数字“1”设定在键21上,数字“2”设定在键22上,数字“3”设定在键23上,数字“4”设定在键24上,数字“5”设定在键25上,数字“6”设定在键26上,数字“7”设定在键27上,数字“8”设定在键28上,数字“9”设定在键29上,符号“*”设定在键30上,数字“0”设定在键31上,符号“#”设定在键32上,以便能进行打电话操作。
另外,作为字符排列,在各键21~25上分别排列着表示母音的“A”、“I”、“U”、“E”、“O”,作为第一字符键。
另一方面,作为第一字符键,在各键26~32上分别排列着表示日语子音的“K”、“S”、“T”、“N”、“H”、“M”、“Y”等子音键。这些排列是考虑到使“か”行、“さ”行、“た”行、“な”行、“は”行、“は”行、“ゃ”行的子音按照アカサタナ的顺序排列。
另外,“R”、“W”子音键被排列在键31、32上,作为第二字符键。该排列是剩余的“ら”行、“わ”行的排列。
另外,作为第二字符“G”、“Z”、“D”、“ん”、“B”的各键被分别排列在键26~30上。即输入“が”行、“ざ”行、“だ”行、“ば”行的子音“G”、“Z”、“D”、“B”与输入清音“か”行、“さ”行、“た”行、“は”行的“K”、“S”、“T”、“H”对应地设定,以便使清音和浊音对应地排列。
另外,由于输入“な”行的“N”在输入罗马字时被作为输入拨音“ん”的键利用,所以排列“ん”作为设定了“N”的键29的第二字符键。
另外,输入作为第三字符“ポ”行用的“P”被设定在键30上。另外,作为第三字符的促音“つ”被设定在键32上。
如图21所示,这些字符被标记在各键21~32的右侧上方。
另外,在键21~32的右侧下方分别标记着只用于英语的字符,分别作为第三字符键(一部分作为第四字符键)。
即,“C”、“F”、“J”、“L”、“V”被设定在键26~29、31上,作为第三字符键。另外,“Q”、“X”被设定在键30、32上,作为第四字符键。
另一方面,功能键51~56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相同。
在本实施形态中也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通过对各键21~32按压适当的次数,能输入各字符。即,在被设定为日语输入方式的情况下,如图22所示,如果一次按压键21~25,能输出“ア”~“オ”。另外,如果在一次或两次按压子音键26~32、选择了第一或第二字符键后,通过按压键21~25上的母音,能输出“カ”行~“ワ”行的各字符。
另外,两次按压键26~28、30,选择了“G”、“Z”、“D”、“B”之后,通过按压键21~25上的母音,能输出“ガ”、“ザ”、“ダ”、“バ”行的各浊音。
另外,三次按压键30,选择了第三字符键即“P”之后,通过按压键21~25上的母音,能输出“パ”、“ピ”、“プ”、“ペ”、“ポ”各字符。
如果三次按压键32,能输出第三字符键即促音“つ”,如果两次按压键29,能输出第二字符键即拨音“ん”。另外,在子音和母音之间通过按压键32上的“Y”,能输出拗音。
另外,如果一次按压键55,能输出顿号“、”,如果按压两次,能输出句号“。”。
另一方面,在设定为英语输入方式的情况下,如图23、24中的例所示,能输出与键输入操作对应的字符(字母),并显示在液晶显示器5上。
即,如果一次按压键21~25,能输出“A”~“O”。另外,如果一次按压键26~32,能输出第一字符键即“K”、“S”、“T”、“N”、“H”、“M”、“Y”。
另外,如果两次按压键26~32,能输出“G”、“Z”、“D”、“L”、“B”、“R”、“W”。另外,“L”被设定在键29的第三字符键上,但由于第二字符键上的“ん”是日语输入用的,所以输入英语时如果两次按压键29,能输入“L”。
另外,如果三次按压键26~28、30~32,能输出“C”、“F”、“J”、“P”、“V”、“X”。键32上的“X”是第四字符键,但由于第三字符键上的“つ”是用于日语的,所以输入英语时能输入“X”。另外,如果4次按压键30,能输入“Q”。
另外,在输入字母表中的小字符时,如图24所示,在按压了输入各字母的键之后,按压设定了小字符变换功能的键56即可。另外,也可以设定成利用菜单51,将小字符的输入作为标准状态,通过通常的键操作就能输入字母表中的小字符,通过按压键56,能变换成字母表中的大字符。
在这样的本实施形态中,也能具有与上述各实施形态的1)~20)、22)~26)相同的工作效果。
其次,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八实施形态。本实施形态是作为将字符等输入到图中未示出的电视接收机(以下称TV接收机)或个人计算机的画面等上的键输入装置400用的实施例。
图25表示本实施形态的键输入装置400中配置了多个键的键输入部2。
在键输入部2上配置着上下7排、左右3列共计21个键,用下方的4排3列中的共计12个键421~432构成输入数字和字符的主键。另外,用其它9个键设定功能键451~459。
各字符和功能被设定在主键421~432和功能键451~459上。
即,在各主键421~432的顶部设定着用罗马字进行日语输入或输入英语用的字母等的字符键。
这里,上述主键421~432上的字符键是这样排列的:将母音键设定在上排,在其下侧则排列着输入罗马字时与上述母音键组合输入“か行”~“わ行”的子音键。即,本实施形态的字符键(字母)的排列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是考虑日语的罗马字输入设定的。
具体地说,作为字符排列,在各键421~425上分别排列着表示母音的“A”、“I”、“U”、“E”、“O”,作为第一字符键。
该排列按照从左至右及从第一排到第二排的行进顺序设定“A”、“I”、“U”、“E”、“O”,是考虑到能使字符的记忆容易。
另一方面,作为第一字符键,在各键427~432上分别排列着表示日语子音的“K”、“S”、“T”、“N”、“H”、“R”等子音键,子音键“Y”设在键426上。这样排列是考虑到使“か”行、“さ”行、“た”行、“な”行、“は”行、“ら”行、“ゃ”行的子音大致按照アカサタナ的顺序排列。
另外,子音键“M”、“W”被排列在键432、426上,作为第二字符键。该排列是剩余的“ま”行、“わ”行的排列。
另外,作为第二字符“G”、“Z”、“D”、“B”的各子音键被分别排列在键427~429、431上。即输入“が”行、“ざ”行、“だ”行、“ば”行的子音“G”、“Z”、“D”、“B”与输入清音“か”行、“さ”行、“た”行、“は”行的“K”、“S”、“T”、“H”对应地设定,以便使清音和浊音对应地排列。
另外,输入作为第三字符“ぱ”行用的“P”被设定在设定了输入“は”行、“ば”行的“H”、“B”的键431上,使得“ぱ”行的输入也容易记忆,而且容易操作。
另外,设定了输入“な”行的“N”的键430在输入罗马字时也能作为输入拨音“ん”的键使用。
另外,设定了“A”、“E”的母音键421、424作为第二字符键分别被设定了长音“-”、促音“つ”而被作为设定长音的母音键、设定促音的母音键。
另外,“X”、“F”、“J”、“V”分别被设定在键426~429上作为第三字符键。
另外,“C”被设定在键430上作为第二字符键,“Q”被设定在键430上作为第三字符键。
另外,“L”被设定在键432上作为第三字符键。
因此,字母表中26个字符中的母音“A”、“I”、“U”、“E”、“O”单独地设定在12个主键421~432中的5个键421~425上,其它的21个字符每3个分别设定在其它的键426~432上。具体地说,“YWX”设定在键426上,“KGF”设定在键427上,“SZJ”设定在键428上,“TDV”设定在键429上,“NCQ”设定在键430上,“HBP”设定在键431上,“RML”设定在键432上。
另一方面,如图25所示,字符输入用的功能被设定在功能键451~459上。
展开用的功能键被设定在键451上。即,击打了键451后,如果击打各键452~459,能执行在各键的下侧记载的功能。
另外,在按压了该功能键451后,如果按压各键452~459输入各种功能方式,则解除功能键451的位(输入状态),设定为按压的各种功能模式状态。
另外,在击打了键451之后,如果击打各字符键421~432,能输入在各键421~432的下侧记载的各数字及符号。即,击打了键451之后,如果击打键421,能输入数字“7”。同样,击打了键451之后,如果分别击打键其它键422~432,能输入各数字及符号“8”、“9”、“4”、“5”、“6”、“1”、“2”、“3”、“0”、“,”、“.”。
另外,在按压功能键451之后按压键421~432输入数字的情况下,在再次击打功能键451之前,能维持数字输入方式。
如果两次击打键451,切换成Fn(功能)方式,与个人计算机一样,能输入F01~F12。即,两次击打键451之后,如果用键421~432击打数字“01”~“12”,能执行“F01”~“F12”上设定的功能,此后,返回初始状态(日语(平假名)输入方式的状态)。这时,只有数字“01”~“12”的数字键的输入有效,在有了其它的数字或数字键以外的键输入的情况下变为无数,返回初始状态。
输入方式的切换功能被设定在键452、453上。
即,如果一次击打键452,执行切换到英语大字符输入方式的切换功能,如果两次击键,执行切换到英语小字符输入方式的切换功能,如果再次击键,返回初始状态即日语输入方式。
另外,在击打了功能键451之后,如果击打英文键452,便切换到片假名输入方式,能输入片假名。如上所述,这时,功能键的方式被解除。
另外,通过再次按压功能键451和英文键452,能执行假名输入方式的解除。
切换到符号输入方式的切换功能被设定在键453上。如果一次按压键453,能在画面上显示符号一览表,能设定成符号输入方式。如果接着击打键453,能进入下一个表,如果击打前候选键455,能返回前一个表。
另外,在画面上显示的符号一览表中,对应于各符号显示数字,通过用键421~432输入该数字,能选择对应的符号。另外,在进行了数字键421~432以外的键输入的情况下,变为无效,返回初始状态(平假名输入方式)。
另外,选择符号后如果再次按压符号键453,解除符号输入方式。
另一方面,在击打了功能键451后,如果击打符号键453,能切换到半角输入方式,能输入半角字符。另外,通过再次按压功能键451和符号键453,能执行半角输入方式的解除。
消除功能被设定在键454上,如果一次一次地击键,则能一个一个地消去在光标位置(插入状态下光标位于各字符之间时在光标的右侧)显示的字符、数字、符号等,其后继的字符等一个一个地向左移动。如果连续地击打消除键454,能连续消除。
另外,在击打了功能键451后,如果击打消除键454,能执行后退功能,从设定了光标的位置开始,左侧的字符或符号等能一个字一个字地被消除,光标位置向左移动。这时,如果继续击打键454,能连续地后退(消除)。另外,通过再次按压功能键451和消除键454,能执行后退方式的解除。
在变换时用变换键458将输入的字符作为候选,使变换后的字符返回到变换前的字符,选择前一个候选的功能设定在键455上,每次击键都向后显示在向汉字或片假名等变换时作为候选的字符等。
另外,在击打了键451后,如果击打前候选键455,能设定为每按压一次该键455,能使现在设定的光标位置移动到前一行的同一位置的上移动方式。因此,如果连续击打键455,能连续移动。另外,通过再次按压功能键451和前候选键455,能执行上移动方式的解除。
变换的确定功能被设定在键456上,在确定由变换键458变换的候选时或确定不变换的字符时,例如直接输入英文时使用该功能。因此,在输入英文等时通过间断地按压确定键456,能单独地输入同一键上设定的各字符。这样,如果一次按压键456,能确定输入的字符,使光标移动。
另外,在按压确定键456确定了输入后,如果再次击打键456,便换行。
另外,在击打了功能键451后,如果击打确定键456,能执行在前确定之前消除输入的字符(消除未确定的全部输入的字符)的撤消功能。这时,在击打了变换键458后,如果击打功能键451和确定键456,执行撤消功能,便返回输入状态(当前确定的汉字或片假名等确定前的平假名的状态)。同时能解除功能键451的工作。
左右移动键(光标键)设定在键457、459上,每击打一次各键457、459,光标的位置便在该行向左或向右移动一个字符,如果连续击键,能连续移动。
另外,在击打了功能键451后,如果击打键457,能执行使行头移动的功能,使光标位置向该行的左端移动。另一方面,在击打了功能键451后,如果击打键459,能执行使行尾移动的功能,使光标位置向该行的右端移动。另外,如果执行行头移动功能或行尾移动功能,则功能键451的工作也同时被解除。
将输入的日语变换成汉字等的变换功能被设定在变换键458上,如果一次击键,能出现输入的字符变换后的第一个候选字符。如果再次击打键458,能出现下一个候选。当继续击打键458而变换的候选全部出现后,返回输入的状态。
另外,在字符确定后或输入数字、英文时击打了键458的情况下,能输入空白(空格)。
另外,在击打了功能键451后,如果击打变换键458,能执行向下方移动的功能,每击打一次键458,现在设定的光标位置能移动到下一行的同一位置。这时,如果连续击打键458,能连续移动。另外,通过再次按压功能键451和变换键458,能执行下移方式的解除。
其次参照图26所示的框图,说明键如上排列的键输入装置400的输入处理功能。
首先,由键输入检测装置101检测是否按压了各键421~432、451~459。例如,按一定周期(例如1~10ms)进行时钟中断,检查分配给各键421~432、451~459的I/O端口等,检查是否有键输入。
如果断定无键输入,则按一定周期反复进行时钟中断,等待键输入。另一方面,如果断定有键输入,则在键输入处理装置102中进行输入处理。
另外,在击打了键452、453、或在击打了功能键451后击打了键452、453进行输入方式的切换操作的情况下,方式切换装置103工作,适当地切换并设定键输入处理装置102的输入方式。
在键输入处理装置102中,根据所设定的输入方式和输入的键进行处理,以便能输出规定的数字、字符。
然后,被输出的数字、字符通过画面控制装置104显示在图中未示出的TV接收机的画面等上。
以下,详细说明键输入处理装置102中的数字、字符的输出处理情况。
如图27所示,在设定为日语输入方式的情况下,能输出与键输入操作对应的字符(平假名),并显示在TV接收机的画面等上。
首先,说明包括在5个母音键421~425中未设定长音和促音的母音键422、423、425的日语输入方式的输入处理情况。
在除字符键以外、接着单独击打了上述母音键422、423、425的情况下,如果一次击键,能输出母音“い”、“う”、“お”,如果连续两次击键,能输出两个相同的母音。另外,如果连续三次击键,便返回一次击键后的状态(初始状态)。
在击打了其它母音键421~425后击打了母音键422、423、425中的任意一个的情况下,按输入顺序输出各母音键421~425上设定的母音。例如,在击打了键421后一次击打了键422的情况下,在键421上设定的母音“A”和在键422上设定的母音“I”能按照“A+I”的顺序输出“あい”,在击打了键421后两次击打了键422的情况下,在键421上设定的母音“A”和在键422上设定的母音“I”能按照“A+I+I”的顺序输出“あいい”。另外,如果在击打了键421后连续三次击打键422时,返回一次击打了键422的状态(“A+I”)。关于键423、425也一样。
而且,在其它子音键426~432之后一次击打了母音键422、423、425中的任意一个的情况下,能输入“子音+母音”,在两次击打了母音键422、423、425的情况下,能输入“子音+母音+母音”。
例如,一次击打键427选择了“K”之后,如果接着一次击打键422,输入“K+I”后能输出“き”。
另外,一次击打键427后,如果连续两次击打键422,输入“K+I+I”后能输出“きい”。同样,在击打键427后,如果分别连续两次击打键423、425,能输出“くぅ”、“こお”。
另外,在击打了子音键426~432之后连续三次击打了母音键422、423、425中的任意一个的情况下,变成初始状态即一次击打了母音键的状态,返回“子音+母音”的输入方式。
其次,分别说明包括设定长音的母音键421、设定促音的母音键424的输入处理情况。
图28表示包括设定长音的母音键421的键输入的输出字符。
在除字符键以外、接着单独击打了键421的情况下,如果一次击键,输入键421上设定的母音“A”后能输出“あ”。
另一方面,如果连续两次击打键421,能输出第二字符键上的长音“-”。另外,如果连续三次击打键421,能按照“A+-”的顺序输入键421上设定的母音“A”和长音“-”后,输出“あ-”。
另外,如果连续4次击打键421,则返回一次击打键421后的状态。
另外,在其它母音键422~425之后1~3次击打了键421的情况下,也与单独输入了键421的情况一样,能继其它母音之后输入“あ”、长音“-”、“あ+-”。即,击打了母音键422~425中的任意一个键例如键422之后,如果一次击打键421,能按照“I+A”的顺序输入键422上设定的母音“I”和键421上设定的母音“A”后输出“いあ”。
另外,在击打了键422之后,通过连续2次击打键421,能按照“I+-”的顺序输入键422上设定的母音“I”和长音“-”后输出“い-”
另外,在击打了键422之后,通过连续3次击打键421,能按照“I+A+-”的顺序输入键422上设定的母音“I”和键421上设定的母音“A”及长音“-”后输出“いあ-”。
另外,在击打了键422之后,如果连续4次击打键421,则返回一次击打键421后的状态(用“I+A”输入“いあ”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子音键426~432之后1~3次击打了键421的情况下,在用罗马字输入日语时,基本上进行考虑了“子音+母音”的输入方式的输入处理。
即,在子音键426~432之后如果1次击打键421,输入“子音+A”后能输出“あ”段的字符。另外,如果2次击打键421,输入“子音+A+A”后能输出“あ”段的字符+“あ”。另外,如果3次击打键421,输入“子音+A+长音”后能输出“あ”段的字符+长音“-”。
例如,2次击打键426,输入子音“W”后,如果1次击打键421,则输入“W+A”后能输出“わ”。
另外,输入了子音“W”后,如果连续2次击打键421,则在输入“W+A+A”后能输出“わあ”。
另外,输入了子音“W”后,如果连续3次击打键421,则在输入“W+A+-”后能输出“わ-”。
另外,输入了子音“W”后,如果连续4次击打键421,则返回一次击打键421后的状态(“子音+A”)。
图29表示包括设定促音的母音键424的键输入的输出字符。
在除字符键以外、接着单独击打了键424的情况下,如果一次击键,输入键424上设定的母音“E”后能输出“え”。
另一方面,如果连续两次击打键424,能输出第二字符键上的促音“つ”。另外,如果连续三次击打键424,能按照“E+つ”的顺序输入键424上设定的母音“E”和促音“つ”后,输出“えつ”。
另外,如果连续4次击打键424,则返回一次击打键424后的状态。
另外,在其它母音键421~423、425之后1~3次击打了键424的情况下,也与单独输入了键424的情况一样,能继其它母音之后输入“え”、促音“つ”、“え+つ”。即,击打了母音键421~423、425中的任意一个键例如键423之后,如果一次击打键424,能按照“U+E”的顺序输入键423上设定的母音“U”和键424上设定的母音“E”后输出“うえ”。
另外,在击打了键423之后,通过连续2次击打键424,能按照“U+つ”的顺序输入键423上设定的母音“U”和促音“つ”后输出“うつ”。
另外,在击打了键423之后,通过连续3次击打键424,能按照“U+E+つ”的顺序输入键423上设定的母音“U”和键424上设定的母音“E”及促音“つ”后输出“うえつ”。
另外,在击打了键423之后,如果连续4次击打键424,则返回一次击打键424后的状态(输入了“U+E”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子音键426~432之后1~4次击打了键424的情况下,在用罗马字输入日语时,基本上进行考虑了“子音+母音”的输入方式的输入处理。
即,在子音键426~432之后如果1次击打键424,输入“子音+E”后能输出“え”段的字符。另外,如果2次击打键424,输入“子音+E+E”后能输出“え”段的字符+“え”。另外,如果3次击打键424,输入“子音+E+促音”后能输出“え”段的字符+促音“つ”。
例如,击打键430,输入了子音“N”后,如果1次击打键424,则输入“N+E”后能输出“ね”。
另外,输入了子音“N”后,如果连续2次击打键424,则在输入“N+E+E”后能输出“ねえ”。
另外,输入了子音“N”后,如果连续3次击打键424,则在输入“N+E+つ”后能输出“ねつ”。
另外,输入了子音“N”后,如果连续4次击打键424,则在输入“N+E+E+つ”后能输出“ねえつ”。
另外,输入了子音后,如果连续5次击打键424,则返回一次击打键424后的状态(“子音+E”)。
另外,如上所述,利用按压各子音键426~432的次数,能选择在子音键426~432上设定的第一~三字符。即如果一次按压各子音键426~432,能输入第一字符键“W”、“K”、“S”、“T”、“N”、“H”、“R”,如果连续2次击建,能输入第二字符键“W”、“G”、“Z”、“D”、“C”、“B”、“M”,如果连续等次击建,能输入第三字符键“X”、“F”、“J”、“V”、“Q”、“P”、“L”。
因此,1次或连续2次击打键426~432,选择了第一或第二字符键后,通过击打键421~425的母音,能输出“か”行~“わ”行的各字符。
另外,两次按压键427~429、431,选择了“G”、“Z”、“D”、“B”之后,通过击打键421~425的母音,能输出“が”、“ざ”、“だ”、“ば”行的各浊音。
另外,三次击打键431,选择了第三字符键即“P”之后,通过击打键421~425的母音,能输出“ぱ”、“ぴ”、“ぷ”、“ペ”、“ぽ”各字符。
另外,如果连续4次击打键426~432,则返回一次击打了该键426~432后的状态。
另外,在子音和母音之间通过击打键426上的“Y”,能输出拗音。例如,按顺序各一次击打键427、426、421,能用“K+Y+A”输出“きゃ”。另外,两次击打键427后,按顺序各一次击打键426、425,能用“G+Y+O”输出“ぎよ”。
另外,在日语输入方式下,通过一次击打设定了“N”的子音键430,能输出“N”,通过连续两次击打键430,能输出“ん”,通过连续三次击打键430,能按照“ん+N”的顺序输出“ん”及“N”。另外,通过连续四次击打键430,则返回一次击打了键430后的状态。
但是,在一次击打了键430的情况下,基本上能输入“N”,但在该键之后输入了母音以外的键的情况下,能输出“ん”。
这样,在日语输入方式下,设定成不可使用键430的第二或第三字符键上的“C”、“Q”。因此,“ちゃ”、“ちゅ”、“ちよ”是这样设定的,即各一次击打键429、426、421,能按“T+Y+A”的顺序输出“ちゃ”,各一次击打键429、426、423,能按“T+Y+U”的顺序输出“ちゅ”,各一次击打键429、426、425,能按“T+Y+Q”的顺序输出“ちょ”。
另外,3次击打键426或键432、选择了“X”或“L”后,通过击打键421~425上的母音,能输出小字符“あ”、“ぃ”、“ぅ”、“ぇ”、“ぉ”。
同样,3次击打键426或键432、选择了“X”或“L”后,如果依次击打键429、423,输入“XTU”或“LTU”,则能输出“つ”,如果依次击打键426、421,输入“XYA”或“LYA”,则能输出“ゃ”,如果依次击打键426、423,输入“XYU”或“LYU”,则能输出“ゅ”,如果依次击打键426、425,输入“XYO”或“LYO”,则能输出“ょ”,,如果两次击打键426,然后击打键421,输入“XWA”或“LWA”,则能输出“ゎ”。
如图30所示,在日语输入方式中,一次击打了功能键451后,如果击打键421~430,则能输出数字“0”~“9”,如果击打键431,能输出逗号“,”,如果击打键432,能输出点号“.”。
另外,如图31所示,两次击打了功能键451后,如果用键421~432击打数字“01”~“12”,能执行“F01”~“F12”上设定的功能。
另外,以往在便携式电话中,在输入50音排列的平假名的情况下,每个字符都要击打光标键,进行移动操作,确定字符,但在本实施形态中,采用基本上按照“子音+母音”的顺序击打键的罗马字输入,所以在击打了母音键421~425的时刻(以及在两次击打了键421、424、430的时刻)就能确定字符,不需要移动操作。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给出了输入平假名作为日语输入的例,但在击打了键451后,通过击打键452,切换成片假名输入方式,能输入片假名作为日语输入。另外,片假名输入方式时的键输入装置400中的各种设定、功能及键输入处理装置102中的输出处理等与日语输入方式(平假名)相同。
另一方面,在设定为英语输入方式的情况下,如图32所示,能输出与键输入操作对应的字符(字母),并显示在画面上。
即,如果一次按压键421~425,能输出“A”~“O”,如果连续两次击键,能输出2个相同的字符,如果连续三次击键,便返回一次击键后的状态。
另外,如果一次击打键426~432,则能输出第一字符键上的“Y”、“K”、“S”、“T”、“N”、“H”、“R”,如果连续两次击打各键426~432,则能输出第二字符键上的“W”、“G”、“Z”、“D”、“C”、“B”、“M”,如果连续三次击打各键426~432,则能输出第三字符键上的“X”、“F”、“J”、“V”、“Q”、“P”、“L”。另外,如果连续四次击打各键426~432,便返回一次击键后的状态。
另外,为输入字母表中的小字符,两次击打键452,设定成英语小字符输入方式即可。
另外,在字母的情况下,象罗马字输入那样由于没有“子音+母音”的规则,所以例如为了输入“K”和“G”而击打了键427一次及两次时,以及为了输入“F”而击打了键427三次时,不能区别输入。因此,在连续输入同一个键上的子音的情况下,击打确定键456,一个字符一个字符地一边确定一边输入。
例如,在连续输入“K”和“G”时,在一次击打了键427后再击打键456,便确定“K”,此后两次击打键427后再击打键456,便确定“G”。
另外,在连续输入不同的键上设定的字符的情况下,即使不击打键456也能确定。即,为了连续输入“K”和“S”,在一次击打了键427后击打键428即可。
在这样的本实施形态中,也能获得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的1)~19)相同的工作效果。
27)另外,将输入长音“-”的第二字符键设定在设定了母音的5个母音键421~425中的一个母音键421上,将输入促音“つ”的第二字符键设定在键424上,如果连续两次击打该键421、424,能由键输入处理装置102输出长音“-”及促音“つ”,所以在输入日语时能容易地输入使用频度高的长音“-”及促音“つ”,能提高字符输入效率。
同样,如果分别连续三次击打该键421、424,能由键输入处理装置102按照在日语输入中频度高的“母音+长音”及“母音+促音”的顺序输出母音及长音“-”或母音及促音“つ”,能进一步提高字符输入效率。
28)在击打了键421以外的4个母音键422~425中的任意一个后,通过2次~3次击打键421,能简单地输出包括长音“-”的字符,能提高字符输入效率。
同样,在击打了键424以外的4个母音键421~423、425中的任意一个后,通过2次~3次击打键424,能简单地输出包括促音“つ”的字符,能提高字符输入效率。
29)在击打了子音键426~432后,通过3次~4次击打键421、424,在“子音+母音”的罗马字输入时输入的字符中能连续输出长音“-”和促音“つ”,能容易地输入包括长音和促音的字符,所以从这一点来说,也能提高字符输入效率。
特别是考虑到在子音之后不跟着长音“-”或促音“つ”、在子音之后必然跟着母音的日语的罗马字输入的特征,在其它母音之后或单独地连续两次击打了键421、424的情况下,输入长音“-”或促音“つ”,与此不同,在子音键之后连续两次击打了键421、424的情况下,设定成能输出“子音+母音+母音”,三次击打了键421、424时,能输出“子音+母音+长音”或“子音+母音+促音”,所以能进行发挥罗马字输入的特色的字符输入,能提高日语输入的字符输入效率。
30)在击打了子音键426~432后,4次击打了设定促音的母音键424的情况下,不返回初始状态,而是输入“子音+母音+母音+促音”,所以与例如用“子音+母音+母音”的罗马字输入方式输入日语,然后再另外输入促音“つ”的情况相比,能容易地输入包括促音的字符,所以从这一点来说,也能提高字符输入效率。
31)用罗马字输入方式输入日语时,象“A+A”、“E+E”这样连续地输入“A”或“E”的情况,与其它母音“I”、“U”、“O”相比,前者较少。考虑到这一点,将长音“-”、促音“つ”分别设定在设定了“A”、“E”的键421、424上作为第二字符键,还能容易地输入双母音“II”、“UU”、“OO”,更能提高字符输入效率。
32)用罗马字输入方式输入日语时,将设定了“N”的子音键430作为输入拨音“ん”的键使用,所以能提高输入操作等的可操作性,能提高字符输入效率。特别是在3次击键的情况下,考虑到在罗马字输入时没有按“N+ん”的顺序输出的情况,而设定成输出“ん+N”,所以能容易地输入包括拨音的字符,更能提高字符输入效率。
33)功能键451~459被集中在键输入装置400的上排侧,主键421~432被集中在键输入装置400的下排侧,所以容易掌握它们的位置。
其次,说明本发明的第九实施形态。如图33所示,本实施形态的键输入装置500是0~9数字键型的结构。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与上述第八实施形态相同或相似的构成部分标以同一标号,其说明从略或从简。
键输入装置500是连接个人计算机本体等代替键盘输入字符等用的装置,与上述第八实施形态相同,备有图中未示出的检测击键的键输入检测装置、以及根据该输入而将字符键输出给个人计算机本体的键输入处理装置。
在键输入装置500的键输入部2上设有配置在键输入装置500的大致中央的主键区520上的上下4排、左右3列共计12个主键521~532、以及设置在该主键区的周围呈日文コ字状的功能键区550上配置的10个功能键551~560。
各字符和功能设定在主键521~532和功能键551~560上。
上述主键521~532上的字符键的排列与上述第八实施形态大致相同,母音键设定在上排键521~525上,在其下侧的键526~532上排列着罗马字输入时与上述母音键组合输入“か”行~“わ”行的子音键。
具体地说,作为字符排列,将表示母音的“A”、“I”、“U”、“E”、“O”分别排列在各主键521~525上作为第一字符键。
另一方面,在各主键527~532上排列着表示日语的子音的“K”、“S”、“T”、“N”、“H”、“R”的子音键作为第一字符键,子音键“Y”排列在键526上。另外,“M”、“W”的子音键排列在键532、526上。
”G“、”Z“、”D“、”B“各子音键排列在键527~529、531上作为第二字符键。另外,作为第三字符键,将输入“ぱ”行用的“P”设定在设定了输入“は”行、“ば”行的“H”、“B”的键531上。
另外,设定了输入“な”的“N”的键530在输入罗马字时用作输入拨音“ん”的键。
设定了“A”、“E”的母音键521、524作为第二字符键分别成为设定了长音“-”、促音“つ”的设定长音的母音键、设定促音的母音键。
“X”、“F”、“J”、“V”分别设定在键526~529上作为第三字符键。“C”设定在键530上,作为英语输入方式时的第二字符键,“Q”设定在键530上,作为英语输入方式时的第三字符键。“L”设定在键532上作为第三字符键。
因此,与上述第六实施形态相同,字母表中26个字符中的母音“A”、“I”、“U”、“E”、“O”单独地设定在12个主键521~532中的5个键521~525上,其它的21个字符每3个分别设定在其它的键526~532上。具体地说,“YWX”设定在键526上,“KGF”设定在键527上,“SZJ”设定在键528上,“TDV”设定在键529上,“NCQ”设定在键530上,“HBP”设定在键531上,“RML”设定在键532上。
在各主键521~532的顶部设定着在后文所述的数字方式时按压了各键521~532时输入的数字“7”、“8”、“9”、“4”、“5”、“6”、“1”、“2”、“3”、“0”、以及痘号“,”、点号“.”。
另外,在各主键521~532的顶部下侧设定着在后文所述的符号输入操作时输入的各种符号。
具体地说,在主键521~532的顶部下侧的左侧分别设定着符号“(”、“「”、“*”、“:”、“!”、“¥”、“@”、“/”、“+”、“·、“、”、“。”,在主键521~532的顶部下侧的右侧分别设定着符号“)”、“」”、“#”、“;”、“?”、“$”、“&”、“%”、“-”、“’”、“~”、“=”。
另一方面,如图33所示,输入方式的切换和字符输入时利用的各种功能设定在功能键551~560上。
如图34所示,输入方式大致分为按压主键521~532,直接输入字母或数字的“直接输入”、以及输入平假名、片假名、汉字等的“日语输入系统”。
这两种输入的切换方法是一边按压着功能键559(Alt键)一边按压功能键552(假名键)进行的。另外,Alt键559是这样设定的,即通过同时按压该Alt键559和各键521~532、551~558,就能输入各键顶部下侧设定的符号、或能执行各种功能。因此,表示直接输入和日语输入系统的切换功能的“汉字”标记在键552的顶部下侧,可知通过同时按压该键552和Alt键559,能进行上述输入的切换。
直接输入时有输入字母的“英语方式”和输入数字的“数字方式”,每次按压功能键551(英数键)都能进行它们之间的切换。因此,“英/数”标记在功能键551的顶部。
另外,英文小字符和英文大字符的切换是通过按压着功能键560(Shift键)同时按压英数键551进行的。Shift键560与该Alt键559相反,通过同时按压Shift键560和各键521~532、551~558,能输入各键顶部设定的数字,或执行各种功能。因此,表示英文小字符和英文大字符的切换的“Caps(CapsLock)”标记在键551的顶部,可知通过同时按压该键551和Shift键560,能进行上述输入的切换。
日语输入系统的输入方式有“平假名方式”、“片假名方式”、“英文方式”、“数字方式”。如图34所示,通过如下操作能进行这些方式的切换。
按压假名键552能从其它方式切换到平假名方式。按压假名键552还能进行平假名方式和片假名方式之间的切换。
按压英数键551能从其它方式切换到英文方式。另外,按压英数键551还能进行英文方式及数字方式之间的切换。
另外,通过一边按压着Shift键560,同时按压英数键551,能进行英文小字符和英文大字符之间的切换。
另外,通过一边按压着Shift键560,同时按压假名键552,能进行全角和半角的切换。因此,在键552的顶部标记着“半角”。
以上的日语输入系统的各输入方式、以及全角半角、小字符、大字符的切换汇总起来示于图35。
如图36所示,在按压了包括以上功能键的功能的各功能键551~560时的输入设定得与一般的键盘上设定的各功能键的输入相对应。
例如,功能键553(BS键)用于输入“Back Space”、“Del”、“Esc”。另外,功能键554~557具有作为光标移动键和作为“Home”、“End”、“Page Up”、“Page Down”键的功能。功能键558具有作为“Enter”键的功能。
这时,如果连续按压光标移动键554~557或BS·Del键553,则能连续输入,能输入与连续按压的时间对应的次数。另一方面,Enter键558、无变换键559、Space/变换键560和各主键521~532在被连续按压时也能连续输入。
该键输入装置500的字符、数字、符号的输入具体地如下进行。
[平假名方式·片假名方式(日语输入系统)]
平假名方式时,如果按压主键521~532,能利用罗马字输入来输入平假名。即,如果一次按压母音键521~525,能输入母音,如果按压子音键526~532和母音键521~525,能按照“子音+母音”的方式利用罗马字输入来输入平假名。
这时,第一字符~第三字符的3个子音分别设在各子音键526~532上,但它们与上述第八实施形态一样,能通过1~3次按压各键526~532来进行选择。即,如图37及图38所示,如果按压1次,能输入各键顶上左侧的字符,如果按压2次,能输入中央的字符,如果按压3次,能输入右侧的字符。
片假名方式时,如果按压主键521~532,与平假名方式相同,能利用罗马字输入来输入片假名。
在平假名方式及片假名方式中,如果按压母音键521~525,能输入其母音,但在两次以上连续按压了设定长音的母音键521及设定促音的母音键524的情况下,如图39所示,根据条件输入长音或促音。
即,如果在其它母音之后两次按压设定长音的母音键521,能输入长音“~”。另一方面,在单独或在子音之后两次按压了设定长音的母音键521的情况下,能输入“AA”。另外,如果连续3次按压设定长音的母音键521,则与前面是否有字符、或在母音之后、或在子音之后都没有关系,能输入“母音+长音”即“A-”。
另一方面,如果在其它母音之后两次按压设定促音的母音键524,能输入促音“つ”。另一方面,在单独或在子音之后两次按压了设定促音的母音键524的情况下,能输入“EE”。另外,如果连续3次按压设定促音的母音键524,则与前面是否有字符、或在母音之后、或在子音之后都没有关系,能输入“母音+促音”即“Eつ”。
另外,在4次按压了各键521、524时,都能返回一次按压后的状态,以后,根据按压的次数,反复进行1~3次按压后的输入处理。
如图38所示,设定了“N”的子音键530与上述第八实施形态相同,一次击键能输入“N”,2次击键能输入“ん”,3次击键能按照“ん+N”的顺序输入“ん”及“N”。另外,通过连续4次击打键530,返回一次击打了键530后的状态。另外,在一次击打了键530的情况下,基本上能输入“N”,但在该键530之后输入了母音以外的键的情况下,能输入“ん”。
如果3次按压设定了“Y”的子音键526,能输入“X”,但此后在输入了“母音”、“つ(TU)”等的情况下,与上述第八实施形态相同,“X”键具有小字符输入功能,能输入“あぃぅぇぉ”和促音“つ”。
同样,如果3次按压设定了“R”的子音键532,能输入“L”,但此后在输入了“母音”、“つ(TU)”、“や(YA)”、“ゆ(YU)”、“よ(YO)”的情况下,与上述第八实施形态相同,“L”键具有小字符输入功能,能输入“あぃぅぇぉ”和促音“つ”、小字符的“ゃゅょ”。
[英文方式(直接输入·日语输入系统通用)]
英文方式(直接输入·日语输入系统通用)时,如图40及图41所示,如果按压主键521~532,能输入各字母。这时,每次按压母音键521~525,能一个字符一个字符地输入该字母。另一方面,如果1次按压各子音键526~532,能输入各键顶上左侧的字符,如果按压2次,能输入中央的字符,如果按压3次,能输入右侧的字符。
另外,在连续输入同一个键上设定的子音的情况下,按压功能键(“→”移动键)555,将输入断开后再按压该键即可。复制功能也设定在该移动键555上。即,象“ALL”这样相同的字符连续时,用移动键555确定了最初的字符(L)后,再按压移动键555,能输入与原先确定了的字符相同的字符。因此,在相同的字符连续时,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输入。
另外,英文大字符和小字符可以先切换输入方式就能输入,但象通常的英文那样,在大字符和小字符混在一起的情况下,操作变得复杂。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中,在英文方式下,一边按压着Shift键560,一边按压各主键521~532切换大字符和小字符后就能输入。这时,一边按压着Shift键560,一边1~3次按压各主键521~532,再使Shift键560离开时,该英文的输入便告结束。
[数字方式(直接输入·日语输入系统通用)]
数字方式(直接输入·日语输入系统通用)时,如图40及图41所示,如果按压主键521~532,能输入各键521~532的上侧书写的数字及“,”、“.”。在按压了多次的情况,能输入按压过的次数的各数字。
另外,在日文中输入数字的情况也很多,这时,由于切换输入方式而使操作变得复杂。因此,在构成日语输入系统的情况下,通过一边按压着Shift键560,一边按压主键521~532,就能输入各键521~532的上侧书写的数字及“,”、“.”。
但是,按压Shift键560和主键521~532的动作也用于英文大字符·小字符的切换操作中,根据各种方式而使该相同的操作的处理不同就比较困难。因此,也可以不进行使用Shift键560的数字输入。
另外,通过一边按压功能键(Enter键)558一边按压主键521~532,也能输入数字。在此情况下,由于与其它操作不同,所以即使在各种方式下,也能作为数字输入操作设定。
[符号的输入]
符号的输入如图37、38、40、41所示,在直接输入、日语输入系统的情况下都能通过一边按压Alt键559一边按压主键521~532,输入各键521~532的下侧左边书写的符号。
另外,通过一边按压着Alt键559一边两次按压主键521~532,能输入各键521~532的下侧右边书写的符号。
这时,在各种方式下,一边按压着Alt键559一边1~2次按压主键521~532,在使Alt键559离开时,该符号的输入结束。
另外,在图40、41中,带“*”号的符号与键输入装置500上标记的符号不同。这是因为在日语全角字符中标记着可能输入的符号(括号「」等),与此不同,在英语及数字时的半角符号中有时没有该符号,这时能输入不同的符号。
在以上的各方式中,单独按压了主键521~532的情况、与Shift键560一起按压了主键521~532的情况、以及与Alt键559一起按压了主键521~532的情况时的输入处理汇总起来如图42所示。
[变换·不变换·次候选·前候选]
在日语输入系统中,在确定字符或数字之前(用功能键558确定之前),在单独按压Shift键560又离开后,假名汉字变换功能起作用,所输入的字符或数字能变换成适当的汉字或汉语数字等。
在确定字符或数字之前,在单独按压Alt键559又离开后,不变换功能起作用,所输入的字符或数字仍能输入。
变换时的次候选用Shift键560或向下箭头键(功能键557)选择,前候选用向上箭头键(功能键556)选择,用回车键558确定。
由于在变换表的候选中没有数字,所以一边按压Shift键560一边按压主键521~532上的数字也能确定。
如上所述,Shift键560与其它键一起按压时能输入数字或键顶上侧标记的功能,同时在确定字符之前,通过单独按压,变换功能起作用,但还可以备有空格输入的功能。
具体地说,在没有未确定字符的通常的状态下,如果单独按压键560又离开后,能输入空格。这时,用Shift键560按压一定的时间,例如超过2秒,如果继续按压Shift键560,能连续输入空格。
即,从按压Shift键560开始,在一定时间(例如2秒)以内按压其它键,上述移动功能起作用。反之,在一定时间以内不按压其它键,如果有未确定状态的字符,则变换功能起作用,如果没有未确定状态的字符,则空格输入功能起作用。
[功能输入·便捷输入]
一般的个人计算机等在键盘的最上一排设有设定了各种功能的“F1·F2·F3……”等功能键。另外,还设有通过同时按压“控制(Ctrl)键”和“字符键”(例如Ctrl+S)能执行各功能中使用频度高的功能等这样设定的便捷键。
为了实现这样的功能,在本实施形态中如果一边按压Alt键559和Enter键558(在Enter键558的下侧记载的Fn:选择功能键的功能)一边按压各主键521~532,能与各键521~532上的数字对应地输入“F1~F12”的功能。因此,通过将规定的功能分配给F1~F12,就能容易地执行该功能。另外,是这样设定的,即F10能用Alt键559+Enter键558+“0”键530输入,F11能用Alt键559+Enter键558+“,”键531输入,F12能用Alt键559+Enter键558+“.”键532输入。
另外,便捷输入如果一边按压Alt键559和Shift键560(在Shift键560下侧记载的Ctrl:选择控制键功能)一边按压各主键521~532,则“Ctrl+英文”(例如Ctrl+S)功能起作用,能容易地执行各种功能。这时,各主键521~532上的英文按压1~3次,使Alt键559+Shift键560离开时该输入结束。
如果采用这样的本实施形态,则与上述第八实施形态的效果27)相同,将输入长音“-”的第二字符键设定在设定了母音的5个母音键521~525中的一个母音键521上,将输入促音“つ”的第二字符键设定在键524上,如果连续两次击打该键521、524,能由键输入处理装置102输出长音“-”及促音“つ”,所以在输入日语时能容易地输入使用频度高的长音“-”及促音“つ”,能提高字符输入效率。
同样,如果连续三次击打该键521、524,能由键输入处理装置102按照在日语输入中频度高的“母音+长音”及“母音+促音”的顺序输出母音及长音“-”或母音及促音“つ”,能提高字符输入效率。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能获得与上述各实施形态的1)~19)、22)~25)、28)、29)、31)、32)相同的工作效果。
34)而且,能将键数抑制在22个键的范围,且能将各键集中排列,以便能输入个人计算机中所必要的各种字符和功能。因此,用同一手指按压键,能迅速且简单地输入字符、数字、符号,由于键的尺寸跨度不大,所以能制成易于用一只手按压的键输入装置。
35)另外,由于键输入装置的专用面积比全尺寸的键盘小,且能用一只手操作,所以还能一边用左手翻动文件,一边用右手与鼠标交替地操作。因此,如果采用本实施形态的键输入装置500,则能节省计算器的桌面空间,能提高舒适的输入环境。
以上这种本实施形态的键输入装置500的特征在于的确能满足一般使用者的要求。即,近年来台式个人计算机广泛地采用利用鼠标选择画面上的图象和菜单的GUI(图解·用户·接口)。可是用键盘输入字符或数字。因此,键盘和鼠标器占据了桌面的很大地方,而且将键盘和鼠标器分开使用时,必须使手左右进行很大的移动。另一方面,很多人将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放在桌子上使用,但为了输入数字而设置0~9的数字键盘、鼠标。笔记本式的键盘虽然比全尺寸的键盘小,但它尤其是以降低数字输入时的可操作性为代价的。
全尺寸键盘由于其键数多,所以具有能利用便捷功能和全尺寸键盘的特殊功能(特殊功能键等)的优点,但一般的使用者不大需要这些功能。大多数使用者的要求是确保手边翻书的空间、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要使用容易操作的键盘和鼠标。本实施形态的键输入装置500非常适合于这样的要求。
另外,一般键盘上的英文字母排列得不规则,而且直接沿袭了昔日机械式打字机上的排列方式。因此,不分母音和子音,所以输入罗马字等时无非是用左右手交替击键,将双手型的键盘和用单手操作的键输入装置500相比时,双手型未必容易击键也未必能提高输入速度。
相反地,正象有人能非常迅速地击打计算器或0~9数字键那样,只使用熟炼的手击打少数的键,但即使击键次数变多也能进行快速输入,所以,键输入装置500即使在输入速度这一点也不比一般的键盘差。
36)另外,由于不仅与其它键同时按压时起作用的移动功能、而且未确定状态时进行假名汉字变换的变换功能、以及单独按压时输入空格的空格输入功能都设在一个功能键(Shift键)560上,所以能减少这部分键数,而且能提高可操作性。
特别是由于上述各功能分别根据按压Shift键560时的状态自动地切换工作,所以操作者不需要选择各功能,即使这一点也能进一步提高可操作性。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形态的结构,本发明还包括能达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
例如,作为能应用本发明的键输入装置不限于便携式电话1、200,也适用于通常的桌上电话、FAX等,还能应用于手表、计算器、电子笔记本、携带用个人计算机、PAD(携带信息终端)、与个人计算机连接的0~9数字键盘等。
总而言之,本发明的键输入装置能应用于需要进行字符输入的各种机器,特别是为了能用12~15个左右的键输入数字、日语、英语,能有效地适用于小型的各种信息机器的输入装置。
另外,在第四实施形态的键输入装置10等中虽然设有与字符(日语输入或英语输入)方式不同的数字符号输入方式,但也可以设定成即使在不设该输入方式的状态下也能输入数字或符号,如果3次(一部分键85、93~95等为4次)击打各键81~95,能输入数字,如果4次(一部分键为5次)击打,能输入符号。
在此情况下,输入数字或符号时由于不需要进行方式切换操作,所以特别是在字符输入过程中输入1~3个左右的数字或符号时,能提高可操作性。
另外,各键输入装置上设定的字符(也包括数字和符号)的种类和具体的排列方法不限于上述各实施形态中记载的方法,只要设定得适合于实施即可。
例如,在上述第四实施形态中,将键输入装置10的主键81~95上设定的字母分成了母音区和子音区,但如图43所示,也可以与QWERTY排列一致地设定主键81…95上的字母。
即,在主键区80的上排1列的键81~85上,作为第一字符键从左侧开始按顺序设定着输入“Q”、“W”、“E”、“R”、“T”的键,作为第二字符键设定着输入“Y”、“U”、“I”、“O”、“P”的键,即设定着QWERTY排列的一般键盘上的上排中的字母。
另外,在主键区80的中排1列的键86~90上,作为第一字符键设定着输入“A”、“S”、“D”、“F”、“G”的键,作为第二字符键设定着输入“H”、“J”、“K”、“L”、“;(分号)/-(长音)”的键。另外,在下排1列的键91~95上,作为第一字符键设定着输入“Z”、“X”、“C”、“V”、“B”的键,作为第二字符键设定着输入“N”、“M”、“,(逗号)/、(顿号)”、“.(点号)/。(句号)”、“Caps”的键。
如果采用这样的键排列形式,则能将以往广泛使用的习惯了的QWERTY键排列顺序设定在15个主键81~95上,对于习惯于QWERTY排列的人来说,能容易地记忆键的排列,能立刻使用。另外,由于设定着日语中使用频度高的顿号“、”、句号“。”、拨音“ん”、长音“-”等,因此不仅英语输入时、而且用罗马字输入日语时也能提高可操作性。
另外,作为键输入装置10,在符号输入频度低的情况下,如图44所示,也可以省略符号的排列。另外,在该键输入装置10中,字符和数字的排列与图10中的键输入装置10相同。
另外,如图45所示,也可以没有数字键,而在键81~95上只设定字符键。
如图46所示,在英语专用的情况下,也可以将键输入装置10设计成适合于英语输入的键排列形式。即,在键85、93~95的第二字符键上只设定字母“C”、“F”、“V”、“L”,在辅助键151~155上设定“Shift/Space”、“Num”、“Mark”、“Help”、“Menu”。其它键的设定与图45所示的相同。
另外,如图47所示,也可以设计成与QWERTY排列一致的英语专用排列的键输入装置10。即,在主键81~95上除了在键90、93、94的第一字符键上只设定了“;”、“,”、“.”以外,还可以设定与图43的排列相同的键,辅助键151~155设定得与图46相同即可。
如图46、47所示,如果制成英语专用的键输入装置10,则能构成适合于英语输入的键输入装置。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象上述各实施形态那样主键数为12~15个左右的键输入装置2、10,也能适用于键数更少或键数更多的键输入装置。总而言之,能广泛地应用于在一个键上设定多个字符键的键输入装置。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形态中虽然将数字键设定在主键21~32上,但例如在作为便携式电话1以外的键输入装置用时不需要数字输入的情况下,如图48所示,也可以只将字符键设定在主键21~32上。另外,虽然图中未示出,但在第三实施形态的键排列中也可以只将字符键设定在键21~35上。
另外,在不需要输入英语的情况下,如图49所示,也可以只将输入日语用的字母和“つ”、“ん”设定在键21~32(在第二实施形态的键排列中是在键21~35)上。另外,在图49所示的键排列中也可以增加数字键。另外,在图49中,设定多个字符时键顶上的标记不限于左右配置的情况,也可以上下配置。另外,在标记3个以上的字符的情况下,也可以左右和上下组合配置。
另外,如图50所示,在第一实施形态的键排列中也可以与第三实施形态相同,用片假名进行母音键21~25上的标记。
另外,如图51所示,也可以在主键21~32上只设定字母,作为英语用的键输入装置。
另外,例如在将本发明的键输入装置应用于计算器或0~9数字键盘的情况下,如图52所示,由于数字键从下侧开始按顺序配置,所以字符键也可以配置得与数字键的配置一致。总而言之,母音键不一定配置在主键21~32的上部,各母音键也可以独立地配置。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形态中,虽然将键配置成左右3列,但如图53所示,也可以采用左右4列等3列以外的排列方法。
另外,在便携式电话等中,也有的将具有第三实施形态的键33~35上设定的功能等的键不配置在数字键的上下而是配置在左右位置,所以例如也可以将设定了“Y”、“R”、“W”的键33~35横向配置在主键21~32上。
另外,母音和子音各键的顺序不限于上述各实施形态的顺序,如图54所示,例如也可以改变顺序,将“U”、“A”、“I”配置在键21~23上,将“E”、“O”配置在键25、26上,也可以将子音键变成从上排向下排而且从左侧向右侧配置的顺序。
总而言之,各键的数量、配置方法、各键上的字符的排列等也可以在实施时适当地设定。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形态中,在一个键上设定着多个字符键的情况下,用按压该键的次数来选择各字符,但也可以例如在单独按压了该键时能选择第一字符键,在与其它设定的某个键同时按压时能选择第二字符键等通过其它操作能选择各字符键。
另外,在将本发明应用于图55、56所示的计算器70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将计算器所必要的各种功能键751~763设定在设定了数字及字符的主键721~732的周围的键输入装置。
另外,计算器70的数字键与上述各实施形态的电话的数字键排列不同,它是从上排左侧开始依次为:数字“7”设定在键721上,数字“8”设定在键722上,数字“9”设定在键723上,数字“4”设定在键724上,数字“5”设定在键725上,数字“6”设定在键726上,数字“1”设定在键727上,数字“2”设定在键728上,数字“3”设定在键729上,符号“0”设定在键730上,符号“,”设定在键731上,符号“.”设定在键732上,以便进行计算器操作。
另外,母音及子音字符键的排列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相同。但如图56所示,各键721~723表面上的标记方法是将数字记载在上排,将字符记载在下排。
另外,各种功能键751~763能实现计算器功能或字符输入功能等在键的表面或其上侧标记的各功能。
如果采用具有这样的键输入装置的计算器70,则除了计算器功能外,还能进行字符输入,能提高其输入操作性。
另外,作为计算器70的键排列方法,可以是图57所示的方法。该键排列除了将符号“.”设定在键731上、将符号“=”设定在键732上以外,主键721~732上的数字及字符的排列与图56中的例相同。
另外,与图56中的例相同,电话或字符输入所必要的各种功能键被设定于在主键721~732的周围设的各种功能键721~783上。即使采用该计算器70,除了计算器的功能以外,还能进行字符输入,能提高其输入操作性。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将数字键设定在主键21~32上,但在不需要数字输入的情况下,也可以只将字符键设定在主键21~32上。
另外,在不需要英语输入的情况下,也可以只将输入日语用的字母和“つ”、“ん”设定在主键21~32上。
另外,也可以只将字符设定在主键21~32上,作为英语用的键输入装置。
另外,在上述第五、六实施形态中,键221~232及功能键251~262或功能键271~282排列成左右4列,但在减少了功能键251~262、271~282的个数的情况下,也可以排列成左右3列。
另外,如图58所示,也可以将子音键从上排向下排而且从左侧向右侧配置,改变顺序。即,将“KGF”、“SZV”、“TDJ”、“NCQ”、“HBP”、“RML”、“YWX”各字符设定在键221~227上,将母音“A”、“I”、“U”、“E”、“O”设定在键28~32上。
总而言之,5个母音被分别设定在12个键21~32中的5个键上,21个子音字符每3个设定在其它7个键上即可,其具体的排列和各子音的组合可以在实施时适当地设定。
另外,数字及字母在键上的标记方法如图59所示,是将字符(字母等)标记在各键的表面上,也可以将数字键设定在键的外侧(下侧等),这些标记形式也可以在实施时适当地设定。
另外,在上述第一、五、七、八实施形态中,设定了促音“つ”和长音“-”作为母音键21~25的第二字符键,但如上述第六实施形态所示,也可以只设定某一个。
另外,设定促音“つ”和长音“-”的键不限于设定了“A”、“E”的母音键21、24,也可以是设定了“I”、“U”、“O”的其它母音键。例如,如图60~62所示,也可以将长音“-”设定在设定了母音“O”的键25、32上。但是,通过将促音“つ”和长音“-”设定在用罗马字输入日语时很少连续按压的“E”、“A”键上,可操作性好。
另外,如图60所示,顿号“、”、句号“。”、逗号“,”及点号“.”、点“·”、分号“;”等各种符号也可以作为第二字符键设定在各母音键21~25上。也可以这样设定,例如,在日语输入方式中,如果两次按压键21、22、23,能输入顿号、句号或点“·”,在英语输入方式中,如果两次按压键21、22、23,能输入逗号、点号、分号。
另外,在用子音+母音(例如“K”+“A”)输入了罗马字(例如“か”)的情况下,此后如果再2次按压母音键21~25中的任意一个,就能输入逗号、句号或“つ”、“-”。
这样,如果将各种符号设定在母音键21~25上,则能容易地输入在日语或英语输入中频度高的顿号、句号和逗号、点号。
另外,如果设定了顿号、句号和逗号、点号等的母音键横向或纵向配置,则该配置方法具有容易记忆的优点。
另外,如图61、62所示,也可以将拨音“ん”设定在母音键21~25、28~32中的任意一个上。例如,如图61所示,在拨音“ん”被设定在键23上的情况下,在日语输入方式时,如果一次按压键23,能输入母音“う”,如果按压两次,能输入拨音“ん”。如果这样将拨音“ん”作为母音键的第二字符键设定,能进一步提高日语输入的操作性。
象这些各主键的数量、配置方式、各键上的字符的排列等也可以在实施时适当地设定。
另外,上述第九实施形态的键输入装置500虽然设定成进行日语输入,但如图63所示,也可以作为只进行英语输入的键输入装置600。在该键输入装置600中设有设在主键区520中的主键521~532,以及设在功能键区650中的设定了英语输入用的功能的功能键651~660。主键521~532除了在键521上不设定长音“-”、在键524上不设定促音“つ”、符号的一部分不同(只将日语键码上设定的符号变更为英语用的符号)以外,与第九实施形态的键输入装置500相同。
另外,各功能键651~660的各功能也与移动键665上的复制功能等、上述键输入装置500的各功能键551~560的英文方式时的功能相同。在该键输入装置600的情况下也能获得与上述第九实施形态相同的效果。
另外,作为输入拨音“ん”的键设定为键530,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键530以外的键521~529、531、532中的任意的键作为输入拨音“ん”的键设定。另外,还可以适当地设定输出“ん”或“んN”时的击键次数。
但是,两次击打设定“N”的键530后输入拨音“ん”,这是现有一般的键盘输入罗马字的基准,所以将“N”设定在键530上的方法在罗马字输入中具有能提高输入操作性的优点。
总而言之,本发明的键输入装置能适用于便携式电话和计算器等需要输入字符的各种机器,特别是由于能用12~15个左右的键就能输入数字、日语、英语,所以适合于小型的各种信息机器的输入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键输入装置虽然也可以将实现键输入处理装置102等的硬件装入键输入装置内,但也能将作为键盘器件等的软件装入个人计算机等各种机器中,利用该机器的CPU等实现上述功能。
为了确认本发明的效果,利用日语及英语的例子,对本发明的输入方式(CUT式)、现有的方式(便携式电话中的键输入方式)、以及一般的键盘(QWERTY式)的触摸次数进行了比较。其结果如图64所示,如果采用本发明,用现有的约1/2~2/3的触摸次数就能输入,可知能大幅度提高输入效率,证实了本发明的有用性。另外,在图64中,次数是指击键数,比率是指以本发明的输入方式的击键数为基准(1)时的各方式的击键数的比率。
如上所述,如果采用本发明的键输入装置,能减少键数,能容易地记忆且容易击打,容易实现小型化。另外,在键数少的情况下,输入字符时也能减少按压键的次数,能使输入操作简单。
另外,如果将促音“つ”和长音“-”设定在单独设定的母音键上作为第二字符键,则能容易地输入进行日语输入时频度高的促音“つ”和长音“-”,能提高字符输入效率。